•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研究

      2014-09-24 11:42:32張婕
      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 2014年27期
      關鍵詞:道德風險貨幣政策

      內(nèi)容摘要:貨幣政策影響銀行風險承擔的渠道有“低利率影響資產(chǎn)定價、收入和現(xiàn)金流”、“追求收益”等,我國政府對大銀行提供隱性擔保,由于大銀行的經(jīng)營行為有較大外部性,更可能在危機時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貨幣政策變動時,相對于小銀行,其更傾向于追求高收益,具有更大的風險承擔傾向。我國14家上市銀行的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寬松時,銀行風險承擔提高,與其它銀行相比,大銀行的風險資產(chǎn)比例和不良貸款率提高較多。本文得出結論認為,政府隱性擔保導致的“大而不倒”現(xiàn)象影響了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中央銀行應該弱化其“最后貸款人”的角色,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強對銀行的風險監(jiān)控。

      關鍵詞:貨幣政策 銀行風險承擔 政府隱性擔保 大而不倒 道德風險

      引言

      貨幣政策效果對一國金融穩(wěn)定具有重要影響,商業(yè)銀行的風險直接影響金融體系的風險。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作為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一直以來都集中于貨幣渠道和信貸渠道,少有研究將貨幣政策傳導渠道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聯(lián)系起來。此前在我國,貨幣政策同金融機構對風險的識別和定價之間的聯(lián)系,也即所謂的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引發(fā)了學者們對于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重新思考。這次危機爆發(fā)始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原因是在2007年之前的5年內(nèi),美國長期保持較低利率,許多金融機構放寬了信貸標準,發(fā)放了次級貸款。而后利率上升導致次貸還款利率大幅上升,許多次貸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即使處置抵押物也難以彌補貸款損失,次貸危機爆發(fā),進而蔓延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銀行放松了貸款標準,致使自身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金融危機表明,貨幣政策會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產(chǎn)生影響。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fā)后,由于金融危機爆發(fā)于長期持續(xù)的低利率之后,Borio和Zhu(2008)提出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這一概念,用以描述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其后的研究證實了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是值得關注的。我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同之處在于尚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政府充當了隱性的“最后貸款人”的角色,提供隱性擔保,且這種擔??此剖菬o限額的,因此滋生了道德風險,銀行似乎成為了“大而不倒”的。

      因此,研究我國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除應考慮銀行資本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還應將政府這種隱性擔保的影響納入考慮。我國銀行是否會在貨幣政策變動時,因其“大而不倒”而承擔更大的風險呢?本文對此進行研究。

      文獻綜述

      銀行風險承擔指銀行承擔風險的動機和行為,是銀行增加資產(chǎn)收益波動性的選擇(De Nicolò等,2010)。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Borio和Zhu(2008)首次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銀行風險承擔聯(lián)系起來,提出了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bank risk-taking channel),認為貨幣政策的變動,可能改變銀行的風險容忍度和風險測度,從而改變其信貸決策及風險承擔。

      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四種子機制影響銀行風險承擔:首先,利率變動影響銀行資產(chǎn)的定價、收入和現(xiàn)金流。利率降低提高資產(chǎn)的擔保價格,降低資產(chǎn)價格波動,降低銀行感知的風險,銀行將調(diào)整其資產(chǎn)負債表和風險杠桿水平,提高風險承擔(Adrian and Shin,2009)。其次,追求收益。金融機構進行長期投資時,必須保持資產(chǎn)回報與承諾收益相匹配(Rajan,2006)。利率下降,銀行無風險資產(chǎn)收益減少,為維持收益目標,銀行對高風險資產(chǎn)的投資需求增加,風險偏好上升。第三,習慣養(yǎng)成。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銀行的風險厭惡程度,并形成習慣,銀行會在經(jīng)濟擴張時亦維持較高的風險承擔水平。第四,中央銀行反饋效應。如果中央銀行未來政策的可預測性較高,市場的不確定性降低,銀行將在現(xiàn)期承擔更多的風險。當經(jīng)濟不景氣時,銀行預測中央銀行將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因而產(chǎn)生“保險效應”(Diamond and Rajan,2009)。

      Vasso Ioannidou等(2008)利用玻利維亞的數(sh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利率降低提高了銀行貸款的預期違約概率。當利率降低時,銀行可能用“準最低貸款標準”對發(fā)起的貸款進行估價,也可能對當前或過去有過違約的借款人進行貸款,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在利率降低時增加。Leonardo Gambacorta(2009)運用美國上市銀行數(shù)據(jù),證明長期低利率將提高銀行風險承擔水平。Yener Altunas(2012)研究認為資本狀況或流動性狀況不同,銀行風險承擔隨貨幣政策變動而調(diào)整的敏感度不同。張雪蘭等(2012)對我國的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立場對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有顯著影響,同時證明銀行規(guī)模與風險承擔之間具有負向關系。江曙霞等(2012)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證實貨幣政策緊縮對銀行風險承擔具有抑制作用,且這一影響取決于銀行的資本狀況,隨著資本化水平的提高,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增加。徐明東等(2012)的研究同樣表明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且其對風險承擔傳導渠道的具體作用子機制進行了分析,認為在我國收入與估值效應、追求收益、競爭效應三種子機制均存在。規(guī)模越大、資本充足率越高的銀行,其風險承擔行為對貨幣政策的敏感性越低。

      銀行規(guī)模對風險承擔的影響可以歸為三種觀點:第一,張雪蘭等(2012)認為,銀行規(guī)模越大,越有利于分散風險,且由于資金運用多元、風險管理能力強等原因,銀行規(guī)模越大,風險承擔水平越低;第二,危勇(2008)認為,若銀行規(guī)模大到令其自身認為已經(jīng)達到了“大而不倒”的程度,就會有道德風險問題產(chǎn)生,銀行將傾向于承擔更大的風險,銀行規(guī)模越大,風險承擔水平越高;第三,宋清華等(2011)認為,銀行規(guī)模與風險承擔之間呈U形關系,隨著規(guī)模擴張,銀行規(guī)模具有降低風險的作用,當規(guī)模達到一定程度后,規(guī)模繼續(xù)增大會使銀行風險承擔增加,降低銀行的穩(wěn)定度,增大銀行的破產(chǎn)風險。endprint

      上述文獻考察了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以及銀行資本化水平和流動性水平對風險承擔渠道的影響等,考察了銀行規(guī)模與風險承擔的關系。但在研究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時,沒有考慮由于政府隱性擔保而導致的“大而不倒”現(xiàn)象,或在研究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時忽視了道德風險因素。本文的貢獻在于在政府隱性擔保的背景下進一步考察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利用我國上市銀行的數(shù)據(jù),實證研究大銀行與小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對與貨幣政策變動的敏感度差異,同時對銀行的事前風險和事后風險進行對比研究,探尋大銀行是否更容易得到政府救助,這正是導致“大而不倒”問題的根源。

      研究假設及模型

      (一)理論分析及假設

      第一,貨幣政策影響銀行風險承擔。當貨幣政策寬松時,利率下降,由于收益粘性,銀行不會降低收益目標,反而將部分安全資產(chǎn)轉向投資風險資產(chǎn),以達到目標收益;同時低利率使銀行產(chǎn)生“貨幣幻覺”,資產(chǎn)估值升高,風險容忍度增大,認為自身能夠承受更大的風險,進而提高風險承擔意愿;我國銀行在風險監(jiān)管范圍內(nèi),可自由調(diào)節(jié)其風險承擔水平。因此,提出:

      假設1:銀行風險承擔水平與利率變動負相關。

      第二,我國政府對銀行提供的隱性擔保滋生道德風險問題,存在銀行“大而不倒”的現(xiàn)象,在這一背景下,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會因銀行的特征不同而存在差異。銀行的經(jīng)營活動具有很大外部性,倒閉帶來負外部性影響,危及其他銀行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穩(wěn)定。因此在政府提供隱性擔保的背景下,對于發(fā)生危機大銀行時,政府會出面救助,而中小規(guī)模的銀行,即使發(fā)生危機,也難以得到政府直接救助,這就是所謂的“大而不倒”。在這種背景下,貨幣政策變動,不同規(guī)模的銀行可能做出不同反應,導致風險承擔變動不同。以貨幣政策放松,利率下降為例,在假設1成立的前提下,銀行風險承擔水平上升,由于大銀行預知即使出現(xiàn)危機政府也會救助,同時規(guī)模的擴張會有利于分散風險,因此會大幅提高風險承擔以匹配目標收益,而小銀行盡管也要維持收益,但考慮到風險有一定限度,風險承擔提高的幅度也相對有限。因此,提出:

      假設2:相對于小銀行,大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對利率的敏感度更高。

      本文通過利率分析提出以上兩個假設,假設1的成立是基礎;在假設1成立的前提下,若假設2成立,即可證明在政府隱性擔保存在的背景下,不同銀行的風險承擔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會有不同變動。

      之所以選擇對比不同規(guī)模的銀行行為,是由于政府隱性擔保背景下,只有銀行認為自身是“大而不倒”的,危機時會得到政府救助的,才會增加其承擔風險的動機,為了成為大而不倒的,銀行會不斷擴張規(guī)模,因此本文通過對比不同規(guī)模的銀行行為來證實假設。

      (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門限面板模型,基于銀行規(guī)模的視角,分析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通過考察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因銀行規(guī)模的不同而發(fā)生結構性突變,驗證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在政府隱性擔保背景下是否因銀行特征不同而不同。

      建立模型如下:

      RISKit=∑δjXij +θ1RtI(SIZE<γ)+θ2RtI(SIZE≥γ)+εit (1)

      其中,被解釋變量是RISKit,代表t期第i個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主要解釋變量Rt代表貨幣政策,為在t期90天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SIZEit是門限變量,γ為特定的門限值,I(·)為指標函數(shù),當SIZEit≤γ時,I(SIZEit≤γ)=1,否則取0; Xij代表各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宏觀因素GDPNt,為t期名義GDP的增長率,以及銀行個體層面的資本化水平CAPit、資產(chǎn)流動性LIQit、盈利水平ROEit;εit為隨機干擾項。

      (三)變量與數(shù)據(jù)選取

      1.被解釋變量。風險資產(chǎn)比例(RISK1)和不良貸款率(RISK2),可反映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風險資產(chǎn)比例的計算公式為:風險資產(chǎn)比例=(總資產(chǎn)-現(xiàn)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存放同業(yè)款項)/總資產(chǎn)×100%。不良貸款率是指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根據(jù)現(xiàn)行貸款分類可將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不良貸款率的計算公式為: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總貸款余額×100%??紤]到風險資產(chǎn)比例是風險承擔的事前衡量指標,不良貸款率是風險承擔的事后衡量指標,本文分別選取兩者作為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度量指標,以事前衡量指標為主,以事后衡量指標作為對比。

      2.主要解釋變量??紤]到我國尚未實現(xiàn)利率市場化,借鑒張雪蘭等人(2012)的做法,選取90天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R1)作為貨幣政策的衡量指標更具有代表性,由于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為月度數(shù)據(jù),以交易量為權數(shù)對月度數(shù)據(jù)加權平均得到季度數(shù)據(jù)??紤]到我國存款準備金是貨幣政策的一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定時期內(nèi)的貨幣政策狀況,本文同時選取存款準備金率(R2)作為貨幣政策的另一指標,由于所采用的均為季度數(shù)據(jù),本文分別對大型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做了季度調(diào)整得到所需數(shù)據(jù)。

      3.門限變量。本文將銀行規(guī)模作為門限變量,銀行總資產(chǎn)數(shù)量越大,其規(guī)模越大,但為了建立模型的需要,在回歸時對總資產(chǎn)取對數(shù)來衡量銀行規(guī)模。

      4.其他控制變量。除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具有影響外,銀行風險水平還要受到宏觀因素以及銀行個體特征的影響。宏觀因素中本文選取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長率(GDPN)作為對宏觀因素的控制變量。在銀行個體層面,根據(jù)已有研究,風險承擔水平主要受到銀行資本狀況、資產(chǎn)流動性狀況以及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用銀行資本充足率(CAP)來衡量資本狀況,貸存比(LIQ)來衡量流動性狀況,凈資產(chǎn)收益率(加權平均 ROE)衡量銀行盈利水平,將這三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引入模型。endprint

      5.數(shù)據(jù)來源。本文的樣本采用我國14家上市銀行從2008年三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的季度數(shù)據(jù),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興業(yè)銀行、招商銀行、浦發(fā)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相關數(shù)據(jù)均來自各銀行的季報、《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網(wǎng)站。

      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統(tǒng)計性描述

      表1是對各變量進行的統(tǒng)計性描述。被解釋變量中,風險資產(chǎn)比例,樣本均值為82.2043%,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 54.2552%、89.0964%,標準差為 4.5849相對較大,說明各銀行間風險資產(chǎn)比例差異較大;不良貸款率樣本均值為 0.9681%,標準差較小,為0.4739,可見各銀行事后風險差異不大;為了方便回歸,銀行規(guī)模變量是對銀行總資產(chǎn)取對數(shù)所得,標準差為0.5677,銀行規(guī)模差異不大。

      (二)參數(shù)估計與分析

      按照Hansen(1999)提出的方法,為了估計γ,將每一個門限變量SIZEit分別代入模型進行回歸,得到殘差平方和最小的γ即為門限值的估計值。在得到門限估計值后,構建F值檢驗模型是否存在門限效應。因此,首先按照存在一個門限值將模型分別具體設定為:

      RISK1it=∑δjXij +θ1R1tI(SIZE<γ)+θ2R1tI(SIZE≥γ)+εit (2)

      RISK2it=∑δjXij +θ1R1tI(SIZE<γ)+θ2R1tI(SIZE≥γ)+εit (3)

      RISK1it=∑δjXij +θ1R2tI(SIZE<γ)+θ2R2tI(SIZE≥γ)+εit (4)

      RISK2it=∑δjXij +θ1R2tI(SIZE<γ)+θ2R2tI(SIZE≥γ)+εit (5)

      模型2、3的主要解釋變量為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模型4、5的主要解釋變量為存款準備金率;模型2、4的被解釋變量為風險資產(chǎn)比例,模型3、5的被解釋變量為不良貸款率。本文采用Stata11.0進行實證檢驗,按照上述方法首先對門限效應進行判斷,以銀行規(guī)模SIZE作為門限變量在單一門限的設定下進行回歸估計,得到的門限效應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四個模型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單一門限檢驗。

      由于本文所要討論的是大銀行與小銀行在貨幣政策風險承擔傳導渠道上的差別。因此,最終建立單一門限模型,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對小銀行與小銀行的界定雖然是以銀行資產(chǎn)規(guī)模為標準,但并沒有事先量化,規(guī)定一個值來區(qū)分銀行的規(guī)模大小,而是通過門限面板回歸得到門限估計值,以門限估計值來劃分銀行的大小,這樣得到的分析結果更加接近現(xiàn)實狀況。以模型(2)估計結果I為例對結果分析可知:

      第一,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負相關。以單一門限效應進行估計,門限估計值為12.9709,對應的總資產(chǎn)為93519.03億元。當銀行規(guī)模小于門限值時,R1的估計系數(shù)為-1.4464,當銀行規(guī)模大于門限值時,R1的估計系數(shù)為-2.3073。兩者符號均為負,且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可見銀行風險資產(chǎn)比例與利率負相關,當貨幣政策寬松(利率下降)時,銀行風險承擔水平上升,驗證了理論假設1。

      第二,“大而不倒”問題影響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渠道,大銀行的風險承擔對貨幣政策變動更加敏感。在門限值兩側解釋變量R1的系數(shù)具有顯著差異,說明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具有單一門限效應。兩者系數(shù)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門限變量大于門限值時估計系數(shù)絕對值較大,說明當規(guī)模大于12.9709時,即總資產(chǎn)大于93519.03億元時,銀行風險承擔對利率的變動更加敏感,變動幅度更大。利率降低時,大規(guī)模的銀行其風險承擔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通過對樣本分析發(fā)現(xiàn),總資產(chǎn)大于93519.03億元的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建設銀行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工商銀行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這三家銀行均為國有銀行,從資產(chǎn)規(guī)模角度可以被歸為大銀行,在利率降低時,這些大銀行風險水平提高程度大于其他銀行,可見貨幣政策風險承擔傳導渠道與“大而不倒”問題存在一定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正是由于“大而不倒”問題的存在,使得相對于小銀行,大銀行的風險承擔對貨幣政策變動更加敏感,證實了假設2。

      第三,貨幣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受宏觀因素及銀行個體特征的影響。宏觀因素控制變量GDPN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銀行風險承擔變動具有顯著的順周期性,較好的經(jīng)濟形勢,促使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提高,因為在經(jīng)濟增長較快時,銀行預期不會發(fā)生危機,會通過增加風險承擔追求更大收益。在銀行個體特征層面上,流動性水平和資本化水平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銀行的流動性越好,資本化水平越高,越傾向于承擔較高的風險;凈資產(chǎn)收益率的估計系數(shù)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資產(chǎn)收益狀況越差,風險承擔越高,在資產(chǎn)收益不佳時銀行具有更大的風險。

      為驗證上述結果的穩(wěn)定性,以不良貸款率這一事后風險衡量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再次進行估計得到結果II,主要解釋變量的估計系數(shù)依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所得結果是穩(wěn)定的??刂谱兞恐泻暧^變量GDPN的估計系數(shù)依然為正,但其在10%的水平下不顯著,說明經(jīng)濟形勢對于銀行風險的事后衡量沒有顯著影響;銀行層面的控制變量中,流動性水平的估計系數(shù)為負,但同樣在10%的水平下不顯著,可見流動性水平對于銀行事后風險衡量也無至關重要的影響。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銀行對其資產(chǎn)質(zhì)量進行了嚴格的監(jiān)管,與事前衡量不同,事后進行衡量時商業(yè)銀行已經(jīng)對部分問題資產(chǎn)進行了治理,使其風險水平維持在可控范圍之內(nèi);資本化水平依然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與前述結果一致;凈資產(chǎn)收益率依然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與結果I一致。以存款準備金率作主要解釋變量進行估計得到的結果大致與前述結果相一致,進一步驗證了前述結果的穩(wěn)定性。endprint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利用我國14家上市銀行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之間的季度數(shù)據(jù),分析了 “利率影響定價、收入、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貨幣政策的風險承擔渠道的作用機制,分析了“大而不倒”問題的存在,以及“大而不倒”問題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對貨幣政策的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造成的影響。

      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傳導渠道在我國存在。由于“利率影響定價、收入和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習慣形成”、“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機制的作用,銀行風險承擔與利率變動負相關,且這一關系因銀行規(guī)模不同存在一定差異。由于我國政府對銀行提供隱性擔保,大銀行在風險過高而發(fā)生危機時,會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同樣狀況下,大銀行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具體而言,第一,利用風險資產(chǎn)比例和不良貸款率衡量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無論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進行事前衡量還是事后衡量,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均與利率變動負相關,銀行有提高風險承擔的傾向,表明我國存在貨幣政策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第二,當銀行規(guī)模大于門限值時,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對于貨幣政策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更大,即相對于小銀行,大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對利率的敏感度更高。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大銀行,在利率降低時,其風險承擔水平提高程度大于其它銀行,大銀行風險水平過高而發(fā)生危機,也會得到政府救助,其會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表明大銀行的“大而不倒”現(xiàn)象,顯著提高其風險容忍度,增大了風險承擔意愿。

      (二)相關建議

      根據(jù)研究結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要考慮到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若不將銀行的風險變動加以考慮,就可能導致貨幣政策效果出現(xiàn)偏差。第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信貸利差的縮小會降低銀行目前的收益,為了保持收益的增長,銀行會采取高風險投資,這對于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有一定威脅。因此,監(jiān)管機構應采取更有效且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監(jiān)管手段,嚴格控制銀行的風險,由于“大而不倒”問題可能滋生道德風險,監(jiān)管當局應對不同銀行進行特定而有效的監(jiān)管。第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貨幣當局在監(jiān)管時應充分依靠市場力量發(fā)揮作用,逐漸弱化中央銀行隱性的“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銀行業(yè)的良性競爭。銀行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在出現(xiàn)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進行救助,防范危機時銀行對政府的倒逼動機,在制定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措施時,根據(jù)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城市商業(yè)銀行等不同性質(zhì)的銀行,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根據(jù)各自的風險分別收取不同級別的存款保險費用,避免因政策設置不當而導致更大的道德風險。第四,商業(yè)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yè)銀行要控制其承擔的風險水平,明確意識到承擔過度風險可能帶來的危機。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不能只追求利益,更要肩負起控制風險的責任,商業(yè)銀行應當積極主動應對風險,處理好效益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對于一些風險水平較高的重點領域及重點地區(qū),應有針對性地建立起風險監(jiān)管機制,做好風險管理規(guī)劃,積極處理好潛在風險貸款和不良資產(chǎn),保證信貸資產(chǎn)質(zhì)量良好。

      參考文獻:

      1.Nicolò,G.etal.Monetary policy and bank risk taking.IMF Working Papers,2010

      2.Borio C, Zhu H. Capital regulation, 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 BIS Working Paper, No. 268

      3.Adrian,T.&H.S.Shin.“Money, liquidity and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Review,2009,99(2)

      4.Adrian,T.&H.S.Shin.“Prices and quantitie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Interna-tiona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009,5,(4)

      5.Rajan,R.G..Has finance made the world riskier?.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 12

      6.Diamond D W, Rajan R G. Illiquidit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7.Ioannidou V P, Ongena S, Peydró-Alcalde J L. Monetary policy, risk-taking, and pricing: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M]. Tilburg University, 2008

      8.Gambacorta L.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isk-taking channel[J]. BIS quarterly review, 2009

      9.Altunbas Y,Gambacorta L, Marques-Ibanez D. Do bank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risk?[J].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7(1)

      10.張雪蘭,何德旭.貨幣政策立場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2000-2010)[J].經(jīng)濟研究,2012(5)

      11.江曙霞,陳玉嬋.貨幣政策、銀行資本與風險承擔[J]. 金融研究,2012(4)

      12.徐明東,陳學彬.貨幣環(huán)境、資本充足率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2(7)

      13.危勇.“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論和實證研究[J]. 南方金融,2008(3)

      14.宋清華,曲良波,陳雄兵.中國商業(yè)銀行規(guī)模、治理與風險承擔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11(11)

      15.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2)

      作者簡介:

      張婕(1988.12-),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發(fā)展。endprint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利用我國14家上市銀行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之間的季度數(shù)據(jù),分析了 “利率影響定價、收入、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貨幣政策的風險承擔渠道的作用機制,分析了“大而不倒”問題的存在,以及“大而不倒”問題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對貨幣政策的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造成的影響。

      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傳導渠道在我國存在。由于“利率影響定價、收入和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習慣形成”、“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機制的作用,銀行風險承擔與利率變動負相關,且這一關系因銀行規(guī)模不同存在一定差異。由于我國政府對銀行提供隱性擔保,大銀行在風險過高而發(fā)生危機時,會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同樣狀況下,大銀行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具體而言,第一,利用風險資產(chǎn)比例和不良貸款率衡量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無論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進行事前衡量還是事后衡量,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均與利率變動負相關,銀行有提高風險承擔的傾向,表明我國存在貨幣政策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第二,當銀行規(guī)模大于門限值時,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對于貨幣政策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更大,即相對于小銀行,大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對利率的敏感度更高。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大銀行,在利率降低時,其風險承擔水平提高程度大于其它銀行,大銀行風險水平過高而發(fā)生危機,也會得到政府救助,其會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表明大銀行的“大而不倒”現(xiàn)象,顯著提高其風險容忍度,增大了風險承擔意愿。

      (二)相關建議

      根據(jù)研究結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要考慮到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若不將銀行的風險變動加以考慮,就可能導致貨幣政策效果出現(xiàn)偏差。第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信貸利差的縮小會降低銀行目前的收益,為了保持收益的增長,銀行會采取高風險投資,這對于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有一定威脅。因此,監(jiān)管機構應采取更有效且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監(jiān)管手段,嚴格控制銀行的風險,由于“大而不倒”問題可能滋生道德風險,監(jiān)管當局應對不同銀行進行特定而有效的監(jiān)管。第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貨幣當局在監(jiān)管時應充分依靠市場力量發(fā)揮作用,逐漸弱化中央銀行隱性的“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銀行業(yè)的良性競爭。銀行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在出現(xiàn)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進行救助,防范危機時銀行對政府的倒逼動機,在制定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措施時,根據(jù)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城市商業(yè)銀行等不同性質(zhì)的銀行,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根據(jù)各自的風險分別收取不同級別的存款保險費用,避免因政策設置不當而導致更大的道德風險。第四,商業(yè)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yè)銀行要控制其承擔的風險水平,明確意識到承擔過度風險可能帶來的危機。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不能只追求利益,更要肩負起控制風險的責任,商業(yè)銀行應當積極主動應對風險,處理好效益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對于一些風險水平較高的重點領域及重點地區(qū),應有針對性地建立起風險監(jiān)管機制,做好風險管理規(guī)劃,積極處理好潛在風險貸款和不良資產(chǎn),保證信貸資產(chǎn)質(zhì)量良好。

      參考文獻:

      1.Nicolò,G.etal.Monetary policy and bank risk taking.IMF Working Papers,2010

      2.Borio C, Zhu H. Capital regulation, 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 BIS Working Paper, No. 268

      3.Adrian,T.&H.S.Shin.“Money, liquidity and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Review,2009,99(2)

      4.Adrian,T.&H.S.Shin.“Prices and quantitie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Interna-tiona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009,5,(4)

      5.Rajan,R.G..Has finance made the world riskier?.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 12

      6.Diamond D W, Rajan R G. Illiquidit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7.Ioannidou V P, Ongena S, Peydró-Alcalde J L. Monetary policy, risk-taking, and pricing: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M]. Tilburg University, 2008

      8.Gambacorta L.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isk-taking channel[J]. BIS quarterly review, 2009

      9.Altunbas Y,Gambacorta L, Marques-Ibanez D. Do bank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risk?[J].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7(1)

      10.張雪蘭,何德旭.貨幣政策立場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2000-2010)[J].經(jīng)濟研究,2012(5)

      11.江曙霞,陳玉嬋.貨幣政策、銀行資本與風險承擔[J]. 金融研究,2012(4)

      12.徐明東,陳學彬.貨幣環(huán)境、資本充足率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2(7)

      13.危勇.“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論和實證研究[J]. 南方金融,2008(3)

      14.宋清華,曲良波,陳雄兵.中國商業(yè)銀行規(guī)模、治理與風險承擔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11(11)

      15.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2)

      作者簡介:

      張婕(1988.12-),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發(fā)展。endprint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利用我國14家上市銀行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之間的季度數(shù)據(jù),分析了 “利率影響定價、收入、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貨幣政策的風險承擔渠道的作用機制,分析了“大而不倒”問題的存在,以及“大而不倒”問題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對貨幣政策的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造成的影響。

      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的銀行風險承擔傳導渠道在我國存在。由于“利率影響定價、收入和現(xiàn)金流”、“利益尋求”、“習慣形成”、“中央銀行反饋效應”等機制的作用,銀行風險承擔與利率變動負相關,且這一關系因銀行規(guī)模不同存在一定差異。由于我國政府對銀行提供隱性擔保,大銀行在風險過高而發(fā)生危機時,會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同樣狀況下,大銀行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具體而言,第一,利用風險資產(chǎn)比例和不良貸款率衡量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無論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進行事前衡量還是事后衡量,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均與利率變動負相關,銀行有提高風險承擔的傾向,表明我國存在貨幣政策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渠道;第二,當銀行規(guī)模大于門限值時,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對于貨幣政策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更大,即相對于小銀行,大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對利率的敏感度更高。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大銀行,在利率降低時,其風險承擔水平提高程度大于其它銀行,大銀行風險水平過高而發(fā)生危機,也會得到政府救助,其會傾向于承擔更高水平的風險以追求收益最大化。面對相同的利率變動,大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的變動幅度大于其他銀行。表明大銀行的“大而不倒”現(xiàn)象,顯著提高其風險容忍度,增大了風險承擔意愿。

      (二)相關建議

      根據(jù)研究結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要考慮到政策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若不將銀行的風險變動加以考慮,就可能導致貨幣政策效果出現(xiàn)偏差。第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信貸利差的縮小會降低銀行目前的收益,為了保持收益的增長,銀行會采取高風險投資,這對于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有一定威脅。因此,監(jiān)管機構應采取更有效且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監(jiān)管手段,嚴格控制銀行的風險,由于“大而不倒”問題可能滋生道德風險,監(jiān)管當局應對不同銀行進行特定而有效的監(jiān)管。第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貨幣當局在監(jiān)管時應充分依靠市場力量發(fā)揮作用,逐漸弱化中央銀行隱性的“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銀行業(yè)的良性競爭。銀行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在出現(xiàn)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進行救助,防范危機時銀行對政府的倒逼動機,在制定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措施時,根據(jù)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城市商業(yè)銀行等不同性質(zhì)的銀行,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根據(jù)各自的風險分別收取不同級別的存款保險費用,避免因政策設置不當而導致更大的道德風險。第四,商業(yè)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yè)銀行要控制其承擔的風險水平,明確意識到承擔過度風險可能帶來的危機。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不能只追求利益,更要肩負起控制風險的責任,商業(yè)銀行應當積極主動應對風險,處理好效益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對于一些風險水平較高的重點領域及重點地區(qū),應有針對性地建立起風險監(jiān)管機制,做好風險管理規(guī)劃,積極處理好潛在風險貸款和不良資產(chǎn),保證信貸資產(chǎn)質(zhì)量良好。

      參考文獻:

      1.Nicolò,G.etal.Monetary policy and bank risk taking.IMF Working Papers,2010

      2.Borio C, Zhu H. Capital regulation, 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 BIS Working Paper, No. 268

      3.Adrian,T.&H.S.Shin.“Money, liquidity and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Review,2009,99(2)

      4.Adrian,T.&H.S.Shin.“Prices and quantitie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Interna-tiona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009,5,(4)

      5.Rajan,R.G..Has finance made the world riskier?.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 12

      6.Diamond D W, Rajan R G. Illiquidity and interest rate policy[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7.Ioannidou V P, Ongena S, Peydró-Alcalde J L. Monetary policy, risk-taking, and pricing: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M]. Tilburg University, 2008

      8.Gambacorta L.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isk-taking channel[J]. BIS quarterly review, 2009

      9.Altunbas Y,Gambacorta L, Marques-Ibanez D. Do bank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risk?[J].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7(1)

      10.張雪蘭,何德旭.貨幣政策立場與銀行風險承擔—基于中國銀行業(yè)的實證研究(2000-2010)[J].經(jīng)濟研究,2012(5)

      11.江曙霞,陳玉嬋.貨幣政策、銀行資本與風險承擔[J]. 金融研究,2012(4)

      12.徐明東,陳學彬.貨幣環(huán)境、資本充足率與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2(7)

      13.危勇.“大而不倒”救助政策的理論和實證研究[J]. 南方金融,2008(3)

      14.宋清華,曲良波,陳雄兵.中國商業(yè)銀行規(guī)模、治理與風險承擔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11(11)

      15.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2)

      作者簡介:

      張婕(1988.12-),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發(fā)展。endprint

      猜你喜歡
      道德風險貨幣政策
      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工程倫理準則探析
      國際公關(2025年2期)2025-03-10 00:00:00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正常的貨幣政策是令人羨慕的
      中國外匯(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研判當前貨幣政策走勢的“量”與“價”
      中國外匯(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2
      研判當前貨幣政策的“變”與“不變”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豬通脹”下的貨幣政策難題
      中國外匯(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去哪兒網(wǎng)服務供應鏈道德風險約束機制模型
      中國商論(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0
      我國醫(yī)療保險中的醫(yī)療道德風險問題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2:19
      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的思考
      博弈論視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風險
      永清县| 亚东县| 苗栗市| 广南县| 宁阳县| 华宁县| 裕民县| 邢台县| 乌兰察布市| 太康县| 横峰县| 扶风县| 留坝县| 平安县| 阿拉尔市| 缙云县| 鹰潭市| 涪陵区| 永顺县| 漳州市| 通化市| 贺兰县| 阿拉尔市| 北安市| 慈利县| 昌邑市| 富源县| 西峡县| 乐业县| 贵南县| 綦江县| 宁海县| 金湖县| 克山县| 安乡县| 达孜县| 兰溪市| 连云港市| 阜阳市| 太原市|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