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姝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即將啟動中小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暫名“中國少年工程師”項目。為了解和學習國際先進經(jīng)驗,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閆建來副秘書長帶團赴日考察日本汽車工程學會(JSAE)針對小學生組織的“少年工程師活動(Kids Engieers)”。
1-3年級學生了解摩擦是怎么回事
2014少年工程師活動主辦單位是日本汽車工業(yè)學會,活動地點是在日本的橫濱展覽館,活動涉及豐田、本田在內(nèi)的21個大型企業(yè),教學活動項目33個,受眾群體是1-3年級的小學生,通過30分鐘的時間的講解和學生自己親手組裝道具來體驗摩擦力的學習任務。
組委會給學生們設計一個實驗品,光讓氣球充氣,然后讓氣球內(nèi)的氣體通過針管上部的小孔逐步的向與針管粘貼在一起的光盤底部放氣,使光盤底部和桌面之間由逐步排出的氣體形成的氣墊,來達到降低光盤與桌面之間的直接摩擦。讓學生感受有氣體排出形成氣墊的光盤和沒有氣體排出的光盤,兩者間與桌面摩擦的區(qū)別。
制作風能汽車
教學項目讓學生運用相關(guān)物理知識、觀察風能轉(zhuǎn)換為動力的全過程,以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低碳環(huán)保意識。
風能車模的組裝材料分門別類地放在收納箱中,每個收納箱上標明材料名稱和基本用途。指導老師會在教學開始之前介紹所需的原材料和用量,之后孩子自行選材制作。
每組學生會分配到一名指導教師,每個學生會得到一個安裝說明書,上面有詳細的安裝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指導教師會對風能汽車的原理和說明書內(nèi)容做講解,大致流程為:首先安裝車身底板,包括車底支架和車輪;其次安裝車身主體;最后安裝風帆和傳動裝置。學生們在車模制作完畢后會對車身進行個性化繪制,這樣一輛完整的風能車模就可以新鮮出爐啦。
為了讓學生們切身感覺到風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的全過程,競賽環(huán)節(jié)就是必須的啦。競賽的場地是一條安置在桌上長約4米的跑道,跑道分為若干車道,風從從跑道終點噴出,透明玻璃罩使風力足夠集中反推車模頂風行駛,比賽規(guī)則是車模必須行駛在自己的跑道上,先到者獲勝。
賽車在比賽中才暴露出組裝時的各種問題,于是要對車模進行優(yōu)化改裝,才能讓車模更快地迎風而上,同時也讓學生們體會到車模的前行是靠風能轉(zhuǎn)化的。
3-6年級學生參與模擬賽車與維修
F1賽車進站維修是最刺激的一環(huán),組委會也安排學生做一個賽車體驗與維修活動,包括更換輪胎、螺絲緊固等。這個項目主要針對3-6年級的學生。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動手對電動賽車進行調(diào)校,更換零部件,特別是更換輪胎,增加減震等。在進行賽車體驗時,賽道上特意放上障礙物,模仿會更加逼真。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社會實踐的國家,社會、企業(yè)、學校和家庭聯(lián)合起來共同培養(yǎng)小學生對科技的興趣,一方面公益性質(zhì)非常明顯,同時植民族品牌于青少年心中,增加民族自豪感與民族凝聚力。本次日本之行對中國如何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一個啟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