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應榮,査五生,丁士華,彭婭,卞軍
摘要: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提出了讓本科生參與科研工作的設想,實踐表明,這種做法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紹這種實踐方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本科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6-0081-02
成功的教育不但能培養(yǎng)出大多優(yōu)秀的公民,還能培養(yǎng)出學術大師,前者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后者是影響世界的關鍵因素。高等教育在造就大量的能夠把所學知識直接作用于社會、產生顯著效益的優(yōu)秀公民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培養(yǎng)能夠“升華出新知識”的學術大師。重點大學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有足夠的能力培養(yǎng)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公民,也能培養(yǎng)出學術大師。普通院校由于生師比較高,除了利用畢業(yè)設計(論文)、科技創(chuàng)新和競賽活動等一些間斷的方式培養(yǎng)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外,很少也不可能長時間地培養(yǎng)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優(yōu)秀學生很難成長。一些學者提出了優(yōu)生導師制,部分學校對此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更多的學校還停留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四川省特種材料及制備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材料加工工程重點學科、四川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本科特色專業(yè),有相對較好的實驗條件和師資隊伍。據此,我們提出了讓本科生志愿參與科研工作以增強實踐能力的設想,并開展了試點工作。
一、學生來源
試點工作中,選擇大三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間為一年半,即第六學期到第八學期。每年春季,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同時在實驗室開展工作,大三學生可以直接向大四學生學習,研究工作也有較好的繼承性。對于準備考研的學生來說,可以利用暑假開展實驗工作,從而避免考研復習對研究工作造成的影響。經過專業(yè)課教師和班主任老師的動員,2009級有19名學生報名,自2012年春季開始參加科研實踐工作,2010級有22人自愿參加科研實踐工作,于2013年春季進入實驗室。經過兩屆學生的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已經在學生中產生一定的影響,自愿參加科研實踐工作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加,2013年夏天,還確定了準備在秋季參加科研實踐工作的2010級學生。
二、導師選擇
2011年,我們動員科研經費充足、科研經驗豐富的老師做導師,2012年,適當增加了導師人數,2013年,我們進一步增加了導師人數,還動員了青年教師參加指導工作。
三、實施步驟
試點工作中,將本科生的畢業(yè)設計(論文)與科研工作結合起來,學生進入實驗室時,指導教師就下達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及時明確研究課題、任務與要求,并推薦參考文獻和資料。學生查閱文獻后,提出實驗計劃與工作進度計劃,經與導師討論后實施。例如,2009級高分子材料工程方向本科生唐XX,在經過師生雙向選擇之后,于2012年春季(第六學期)進入實驗室,論文題目是“聚乳酸接枝磷脂酰膽堿類分子的可降解涂層材料制備與表征”,該題目是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血管內支架表面磷脂化聚合物涂層的制備和性能研究”的研究內容之一。唐XX進入實驗室后,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擬定了實驗方案和實驗路線。此后她根據實驗方案購置了實驗所需的原材料,合成了數種共聚聚乳酸,合成了磷脂酰膽堿分子,并將磷脂酰膽堿類分子接枝到聚乳酸分子上,進行了相應的表征。至2013年夏天畢業(yè)時,該學生發(fā)表了兩篇研究論文。又例如,2010級學生王XX已經撰寫出了研究論文,并投稿。
四、有益效果
本科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工作,除了帶來研究論文等直接效益之外,還能產生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夠把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出杰出的畢業(yè)生。國家的強大取決于大多數國民本身的素質,成功的教育能培養(yǎng)出大多優(yōu)秀的公民,而不僅是培養(yǎng)出鳳毛麟角的名人或科學家。按照當代詩人、文化學者張修林先生的觀點,教育就是讓人接受各種有用的知識,以期將這些知識吸收、溶化,升華出新的知識,即發(fā)現和發(fā)明??梢姶蟊娊逃哪康模褪且炀痛罅康哪軌虬阉鶎W知識直接作用于社會、產生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yōu)秀公民;精英教育的目的則是培養(yǎng)出名人或科學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主要就是名人或科學家的影響。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有顯著的差異,高等學校應當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能夠促進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工作。青年教師大多沒有招收碩士研究生,在完成本科教學任務之后,很少有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提前進入實驗室的本科生自然成了青年教師的科研助手,不僅促進了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還緩解青年教師面臨的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
3.有利于實驗室有序運行。教育就是上行下效。在同一個實驗室中,既有碩士研究生,又有大四、大三的本科生,上行下效的效果非常顯著。每年春季,畢業(yè)班的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畢業(yè)論文的實驗研究工作時,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熟悉實驗室的環(huán)境,在這個階段,實驗室的老師應接不暇、差錯不斷。但今年卻出現了明顯變化,實驗室運行井然有序,因為先進入實驗室的學生熟悉了實驗室的運行規(guī)則和安全規(guī)則,其他同學能夠在他們的幫助下適應實驗室的環(huán)境。
4.能夠促進就業(yè)工作。本科生自第六學期開始進入實驗室,找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七學期,此時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實踐能力,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從而促進就業(yè)。此外,到了第八學期,部分用人單位還要求學生到單位試用,這常常與畢業(yè)論文工作產生沖突,對于提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來說,由于在畢業(yè)論文已做了許多工作,便有充分的時間去完成試用工作。2010級學生楊XX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第六、第七學期參加了硬質合金刀片的制備實驗工作,具備了初步的實踐能力。第八學期的畢業(yè)論文為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備工藝研究,同時要到應聘單位去完成試用工作,他就利用周末的時間回學校做實驗,順利地完成了畢業(yè)論文。
5.有利于學分制的實施。畢業(yè)設計(論文)是必修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提前進入實驗室,就不可能提前修完必修學分,提前畢業(yè)就難以實現。
6.有可能增加專業(yè)課程學習的興趣。大三學生在第五學期已經完成了基礎課程和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期,第六學期即進入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階段。此時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并有明確的課題和任務要求,學生便帶著問題學習,從而增加專業(yè)課程學習的興趣。
五、存在的問題
本科生進入實驗室,產生有益效果的同時,還引出了兩個問題。首先是安全問題。本科生畢竟不是研究生,他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比研究生差,出現安全事故的幾率要高得多。目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較少,這個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但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其次是效果評價問題。如何評價學生參與科研的效果?在人數較少時,我們可以通過列舉個案來說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數年之后,當參與的學生較多時,如何進行定量或半定量的評價?有待于深思。
綜上所述,利用有限的師資和科研力量,在師生自愿的基礎上,能夠對少數本科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較長時間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出杰出的畢業(yè)生。
參考文獻:
[1]呂憶松,李瑩瑩,尚建輝.國內外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3,(08),186-188.
[2]劉興亞.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丁宇,吳懷宇,程光文.論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461-464.
[4]徐瑾,李志祥.對工科大學生素質要求的調查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2):155-160.
[5]鞠永干,李文濤.地方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問題與對策分析——以南京工業(yè)大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2,(25):159-161.
基金項目:西華大學教改項目,編號09jg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