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獨特的人文性與認知觀成為生命教育的最理想組合,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對于增強學生生命意識,開發(fā)生命潛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理論基礎
從教育的目的性和本質看,生命教育不僅是對生命個體的關注,而且還應包括生命能力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就像臺灣學者王學鳳所闡述的生命教育定義那樣,語文學科的生命教育以語文教學為基礎與載體,教授學生生命孕育與發(fā)展的知識,使他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在受教育過程中展現(xiàn)對生命的愛心,進而使人格得到全面發(fā)展。
語文的人文主義性是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人文主義強調生命發(fā)展的整體性,實現(xiàn)豐滿的人生?;谌宋闹髁x的生命教育將師生間的對話比作心靈的交流,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順應學生的自由發(fā)展,由此達到“順性達情”的“無方之傳”,即教有法而無定法。生活教育理論是生命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理論基礎,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育非為知識而教育,那是小眾教育,大眾教育是為生活而進行的教育,是為人發(fā)展而進行的教育。這種基于生活教育實踐的生命教育是生命化的、大眾化的。
二、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內在關聯(lián)
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價值感和生命感喚醒。由此可見,賦予語文學科生命教育的任務是為了體現(xiàn)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嚴格意義上說,語文教學離不開生命教育,語文學科所進行的人文、思想、品格、精神等教育與生命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國語不是訓治之學,而是思想問題,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生命是在交流中度過的,交流所展現(xiàn)的情感、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的本質體現(xiàn);同時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使得語文這一思想交際工具總是強烈地跳動著生命的脈搏。另一方面,生命教育也離不開語文,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生命教育,是塑造情感世界的工具,是進行生命教育最重要的途徑。總之,語文教育與生命教育是互為因果的關系,語文教育需借助生命教育得以實現(xiàn)本質價值,生命教育需借助語文教育來完成實踐價值。
三、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啟蒙生命意識
課堂是語文教育的重要陣地,將語文課堂作為生命教育的起點具有重要意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可借助課文及事例循序漸進地誘發(fā)學生對生命進行認識、了解,對生命價值進行啟蒙教育。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人文教育,在現(xiàn)代語文教育中,學生與老師應是完全平等的主客體;現(xiàn)代教育學甚至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由。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創(chuàng)設“民主、關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中體味生命哲理。“體驗”與“對話”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驗就是親身經(jīng)歷,就是聯(lián)系自身的體味;對話就是溝通,就是心靈的交流。這種心靈和精神上的碰撞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模式,是“主客融合、物我合一”的境界。利用語文課堂的“體驗”與“對話”,能讓學生感悟生命價值,產(chǎn)生主體的能動性。語文教學除了師生間“教與學”的關系,還有師生、同學間“合作創(chuàng)新”的關系。老師可充分發(fā)揮合作創(chuàng)新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生命潛力。
(二)作文訓練中滲透生命因素
語音、文字、語言、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生命、人文、情操、品質等是語文教學的延伸,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師應將作文從傳統(tǒng)僵化的形式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學生成長相關聯(lián),發(fā)揮作文教學的作用,通過作文啟發(fā)、強化學生正確的生命觀。作文是情感的表達,是孩子天性的展現(xiàn)。老師要在作文教學中引導他們學會生命化的表達,要“真”、要“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的,如果用我們的看法去替代他們的情感,那簡直是愚蠢的事情?!弊魑慕虒W中要釋放學生的天性,引導生命化的需求,滲透文化品格和生命品質,讓寫作成為真實寫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
(三)課外閱讀中豐富生命情感
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認知才能更好地適應世界,才能提高創(chuàng)造性改造世界的能力。從這個理論角度看,人須保持學習的持續(xù)性和外延性,課外閱讀便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知識的拓展和遷移看,還是從人生觀的培養(yǎng)看,廣泛得進行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需要,同時也是生命教育的需要。廣泛開展閱讀并非沒有選擇性的閱讀,老師要有目的性、選擇性地引導學生閱讀,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發(fā)展并未完全成熟,對外界價值觀、生命觀的判斷不是十分準確,這就需要老師進行適當?shù)匾龑Аe林斯基說:“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蓖ㄟ^閱讀,引導學生凈化心靈、完善自我,利用書籍豐富情感,探究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從內心了解生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四)實踐是探究生命的渠道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生活,教育要融入生活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價值。同樣,生命教育在生活中才能發(fā)揮最大功效。因此,語文實踐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陣地。如何在語文實踐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這是一個新課題,需要教育行業(yè)的所有人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是語文實踐教學對生命教育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泰戈爾講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達生命的氣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同時喚醒生命意識,增強生命能力,提高生命質量,讓生命綻放燦爛的光彩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小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1,(4).
[2]黃春.中學語文教學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羅明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沙井鎮(zhèn)中心學校 73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