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部分,好的作業(yè)往往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關鍵作用。筆者認為,好的語文作業(yè)應做到“三從”“四得”。
一、語文作業(yè)設計的“三從”原則
首先,作業(yè)內(nèi)容要遵從學習目標。作業(yè)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而精心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因此作業(yè)的設計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度。比如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結(jié)合相關的事情說說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在這個大家庭中是一個怎樣的處境?這道練習,緊緊扣住了教學的目標。學生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依據(jù)“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后母”來感受母親的特殊身份,然后在相關的事件中體會母親氣量大、堅韌、和氣、溫和等性格對我的影響——使我養(yǎng)成了“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能寬恕人,體諒人”。
其次,作業(yè)難度要遵從全體學生。作業(yè)的難度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過于簡單的題目會讓學生興味索然,失去挑戰(zhàn)性;過于難的題目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因此,語文作業(yè)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遵從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的作業(yè)不僅要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有成就感,也要讓基礎較好的學生有挑戰(zhàn)性。要達到這一目的,設計分層性、選擇性的課堂作業(y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教學完《童趣》后,筆者設計了下面的課堂鞏固作業(yè):
基礎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結(jié)合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幾件趣事?(2)作者幼時為什么會“時有物外之趣”?(3)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富有情趣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上的1、2兩題為必做題,第三題為選做題。)
提高題:
我們從《童趣》中讀出了一個善于觀察,富有想象力,熱愛生活的沈復,我們再來看看《閑情記趣》中的這段文字,試著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沈復。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蕓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蕓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余曰:“試言之?!痹唬骸跋x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對于,“基礎題”很多學生都能做出來,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題目;而“提高題”的設計是面向部分程度較高的學生。試圖用這個題目吸引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去閱讀《閑情記趣》中其它的文字,從而去閱讀更多的古文。
再次,訓練要素應遵從語文特色。新課程改革以來,很多老師在作業(yè)設計的時候一味追求形式的新穎和個性,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一定要遵循語文學科的特色,要在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礎上在追求題目形式的新穎。作業(yè)設計的訓練要素應重視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筆者在教學完《鄧稼軒》這篇文章后,就設計了這樣一道新穎但又不失語文味的練習:
請你仿照示例,為鄧稼軒寫一則頒獎詞。
頒獎詞示例:錢學森——兩彈元勛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二、課堂作業(yè)設計的“四得”要求
一要讓知識得到鞏固。鞏固知識應該是課堂作業(yè)設計的重要目的之一,學生做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再現(xiàn)、整理、加工的過程。因此課堂作業(yè)在設計中要考慮學生知識的習得,讓學生的知識在練習中得以鞏固。比如“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的練習是讓學生在練習中認讀并書寫課堂中學習過的漢字。
二要使能力得到提升。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應該著力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要通過書本上知識的傳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語文作業(yè)設計而言,關注學生能力的提升應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語文作業(yè)的設計要從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比如筆者在教學《雷電頌》的過程中,就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話劇區(qū)別于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臺對話展現(xiàn)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的。請你選擇《雷電頌》的部分劇情,和你的同學排練表演,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這道題目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話劇特點的基礎上,關注學生語言表達、劇情理解、人物演繹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要讓思維得到訓練。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是重考試結(jié)果輕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只關注結(jié)果的正確與否而缺少思維能力的發(fā)掘和訓練。長此以往,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就不斷匱乏。好的語文作業(yè)應該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升,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fā),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魯迅《雪》的時候,筆者設計了這樣的題目以期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以下兩種觀點你贊成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
觀點一:作者在文章的開頭用了大量的文字贊美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江南的雪還給作者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因此,作者更喜歡江南的雪。
觀點二: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jīng)磨煉,并不能保持長久。由此可見,作者更喜歡北方的雪。
四要使情感得以豐富。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目標之一就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毫無疑問,課堂作業(yè)設計也要將豐富學生的情感作為目的之一,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必定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在學習冰心的《荷葉 母親》時,筆者讓學生仿照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對母愛的理解。訓練的結(jié)果令人振奮,同學們不僅能夠很好地仿照文章的語句行文,并且都包含了自己對母親的理解和愛,不少學生是在哽咽中朗誦自己的作品的。比如有同學寫道:母親呀,你是樹根,我是樹葉,沒有你的滋養(yǎng),哪有我的繁茂?母親呀,你是河水,我是鵝卵石,沒有你溫柔的沖刷,哪會有我的圓潤光鮮。
語文作業(yè)設計形式多樣,內(nèi)容不一,如果能夠做到以上的“三從”“四得”,其效度和信度都將得到提升。
(邱榮珍 浙江省長興縣水口中學 313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