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閱讀教學,即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取近期各方面的新聞,指引學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guān)注、欣賞、評價閱讀文本。通過自己的體驗,把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guān)的閱讀對象變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語文活動過程。鼓勵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做出個性化的反應(yīng)。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選修系列《新聞閱讀與實踐》第6課《世界選擇北京》為一篇事件通訊。北京申奧成功,不僅對中國,對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作者抓住這樣重大的事件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同時作者將北京申奧成功這一事件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較,寫出了事件的深度和廣度,材料組織精當。這是這篇文章作為事件通訊的最大亮點。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是通訊?!妒澜邕x擇北京》為一篇事件通訊。學生在閱讀這樣一篇有許許多多社會背景、文字閱讀量很大的事件通訊時,非常容易混亂,不知從何處入手。有的學生將這篇事件通訊當作散文來閱讀,逐句品味文章中抒情、議論的句子;有的學生知道本篇課文是一篇報道北京申奧成功的新聞時,便不想再往下看,至于作者將北京申奧成功這一事件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較,所寫出來的事件的深度和廣度更是無從理會。
三、教學目標
(一)了解通訊的形式和特點。
(二)通過速讀課文,能夠說出通訊所報道的新聞事件是什么。
(三)通過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會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議論性的句子,能夠說出作者是怎樣富有激情地闡述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四)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以閱讀通訊的姿態(tài)去進行閱讀。
四、教學重點
通過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會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議論性的句子,能夠說出作者是怎樣富有激情地闡述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梳理體會作者將北京申奧成功這一事件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并巧妙組織材料,所寫出的北京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
六、教學時間
1課時
七、教學媒體
PPT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預(yù)設(shè) 學生活動預(yù)設(shè) 設(shè)計意圖
導入 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 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明確學習內(nèi)容
了解通訊的形式和特點 通訊的形式和特點 布置學生閱讀第三章通訊導引部分 學生自主閱讀第三章通訊導引部分。明確:
1.什么是通訊?
2.通訊的種類有哪些?
3.通訊有哪些特點。 了解通訊的形式和特點。
速讀課文,明確新聞事件 說出通訊所報道的新聞事件是什么 布置學生速讀課文一遍,說出文章所報道的新聞事件。 學生速讀課文一遍,說出文章所報道的新聞事件。 通過速讀課文,能夠說出通訊所報道的新聞事件是什么。
細讀課文,梳理行文脈絡(luò)
梳理行文脈絡(luò)
布置學生完成以下任務(wù),教師黑板板書,記錄學生發(fā)言要點。
1.逐條梳理出作者所添加的社會背景。
2.逐條梳理出作者抒情、議論性的句子。
3.作者是怎樣富有激情地闡述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一、學生獨立閱讀文章,迅速準確地進行信息篩選。
二、在信息篩選完整的基礎(chǔ)上思考:作者是怎樣富有激情地闡述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通過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會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議論性的句子,能夠說出作者是怎樣富有激情地闡述申奧成功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的。
總結(jié)
依據(jù)通訊的特點選擇閱讀方法 補充強調(diào)材料
什么是“新聞背景”
事件通訊的行文特點。
總結(jié)閱讀方法。
明確新聞事件是什么?
增加了哪些背景?
作者進行了什么樣的抒情、議論。 一、閱讀教師強調(diào)補充的材料。
二、反思自己的閱讀感受,總結(jié)閱讀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以閱讀通訊的姿態(tài)去進行通訊閱讀。
板書設(shè)計
九、材料鏈接
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出現(xiàn)的緣由、環(huán)境和主客觀關(guān)系。背景是一篇報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補充、反襯或烘托新聞事實和新聞主題的重要材料。常見的背景材料有三種:
說明性材料,用來說明新聞事實產(chǎn)生的原因、條件、環(huán)境、政治背景、歷史演變以及新聞人物出身、經(jīng)歷、身份、特點的材料。
注釋性材料,用來注釋、解說有關(guān)科學技術(shù)、名詞學術(shù)、物品性能特點的材料。
對比性材料,與新聞事實能夠形成某種對比的材料。
參考文獻:
[1]李賽孌.高中英語新聞類文本閱讀教學初探[J].青春歲月(學術(shù)版),2013,(4).
[2]薛玲玲,楊小敏.淺談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探究式策略[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2).
[3]沈曉.英語新聞閱讀教學中負動機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河南教育:職成教(下),2011,(12).
(孫云云 合肥市第八中學 23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