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川
軍服的魅力
衣服,本是人們用來遮羞、御寒、保暖的,一旦在衣服前面加個“軍”字,成為軍服后,這件衣服就增加了諸多元素。不僅加入了特有的色彩,黃色、綠色、藍色、白色、橄欖綠等,還賦予豐富的內涵。穿上這件衣服的人,就會多一份威武、英俊、瀟灑,肩上也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這就是軍服與一般衣服的最大區(qū)別,也是軍服魅力之所在。你看,一個人穿上一套軍服,戴上一頂軍帽,腳蹬一雙解放鞋,再配上鮮艷的帽徽和領章,是多么威武、灑脫,不時引來多少羨慕和追逐的目光。尤其是上個世紀“軍服熱”那個時候,好像任何穿戴都無法與軍服相比,甚至有一種神圣元素蘊藏在里面。
1978年春天,我在軍服魅力的吸引下,來到了部隊。
記得我剛入伍那陣子,身體比較瘦,第一套軍服有點偏大,不太合身,但穿上軍服后那種光榮感、自豪感照樣油然而生,特別是當軍服綴上鮮艷的領章穿起來,再戴上新帽徽的帽子,就更威武、瀟灑,當天就到地方照相館照了一張“標準像”寄回家去,讓家人一起分享。
我剛當兵那個時期,干部戰(zhàn)士的軍服樣式都一樣,干部與戰(zhàn)士相比僅僅多了上衣下排的兩個口袋,那個年代人們用“四個兜”來指稱軍官。早日穿上“四個兜”的軍服,就成了許多戰(zhàn)士追求的目標。那么,干部軍服為什么多兩個口袋呢?當時有各種說法,意見比較一致的一種說法是,因為干部需要經常參加開會,那兩個口袋是讓干部方便裝筆記本的。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有根據(jù),無人去考證過,但聽起來是有一定道理。
那時的軍服是純棉布的,穿起來很“綠色”、“環(huán)?!?、舒適,但也容易磨破。我是在野戰(zhàn)部隊當兵,且那些年“準備打仗”的口號叫得震天響,戰(zhàn)備的弦繃得很緊,訓練任務重、時間長,尤其戰(zhàn)術訓練多,連長、班長訓練又抓得緊、抓得狠,經常把我們拉到山上練戰(zhàn)術,不時出各種各樣的敵情,一會兒要我們在亂石中趴下,一會兒在沙地臥倒,一會兒利用地形采用各種姿勢匍匐前進,軍服在沙地上磨得沙沙作響,棉布的軍服哪能經得起這樣“折磨”。幾天下來,我那套軍服的主要部位就全起毛了,再折騰幾次,就磨出了小洞,一有小洞,我趕緊拿來針線縫補。那時每個戰(zhàn)士都發(fā)一個針線包,人人要學會針線活,衣服隨破隨補。不過,小洞可以自己補,大洞就要拿到外面請裁縫師傅補,那段時間,駐地那家裁縫店生意特別好。所以那時連隊戰(zhàn)士的軍服打補丁的也多,我的老班長有件軍服打了六個補丁。但是,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那時大家穿補丁的軍服不會覺得自己難看,反而感到心里踏實,一方面可證明自己在訓練中刻苦、扎實,沒有偷懶;一方面可證明自己艱苦樸素思想樹得牢,這種思想那時候在部隊特別提倡,我排里幾個戰(zhàn)友就是因為在這方面做得好而多次受到連首長表揚。
棉布的軍服容易褪色,洗一次綠色就褪一次,洗的次數(shù)多了,有些老兵的軍服甚至變成了白色。當我們走進軍營時,從軍服上就可以看出誰是老兵、誰是新兵。
軍服容易破舊,但又不是年年換發(fā),許多同志當了三五年兵,沒有留下一件新軍服,一旦要退伍了,總是要有一件新軍服帶回家,一是可作為軍旅生涯的一種紀念,二是回家后穿一穿也可風光一下。因此,在每年老兵退伍前,老兵拿舊軍服跟新兵換新軍服成了當時的一條“潛規(guī)則”。
我從軍三十多年,經歷過軍服多次改裝與換裝。從布料上講,穿過純棉布的軍服、滌卡布的軍服、的確良的軍服、凡爾丁的軍服、滌綸的軍服、半毛料的軍服、全毛料的軍服。從顏色上講,穿過黃色的、綠色的、草綠的軍服,后來從解放軍部隊調入武警部隊,又穿上橄欖綠的警服;從款式上講,從“中式”穿到“西式”?!爸惺健避姺c“西式”軍服相比,最大區(qū)別在領口,“中式”軍服的領口不僅多了一個紐扣,還再加上一個風紀扣,把脖子扣得嚴嚴實實的。尤其是那些脖子粗一些的同志,風紀扣經??鄄蛔?,即使勉強扣起來了,脖子怪難受的。一直到了1987年才把“中式”軍服改成“西式”軍服,即“八七式”軍服的春秋裝改為小翻領,軍人開始名正言順地打起了領帶,肩膀上多了一副能代表軍職的軍銜。
在“八七式”軍服穿了二十年之后,即2007年,軍服再次進行較大改裝,使中國軍人的裝束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這一次,不僅把冬裝改為“西式”,并且在軍裝上綴訂資歷章和姓名章以及軍兵種標識牌,使人們從軍服上就可了解到一個軍人的諸多信息,叫什么名字、當幾年兵、什么職務、什么兵種,在哪個省份服役,一目了然。還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不同場合、不同作用制作發(fā)放系列軍服。如訓練時有訓練服,作戰(zhàn)時有迷彩服,重大活動和主要節(jié)日有禮服,春天秋天有春秋常服,夏日有短袖、長袖的夏服,冬天有冬服和棉大衣。穿上款式新、質量高、品種全的軍服,軍人的精、氣、神就更足了。
從軍服的用料、顏色、款式的變化,質量的提高,看到了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看到了軍人服裝得到不斷改善,也看到了社會進步和時代發(fā)展。我總是認為,作為一名軍人,不管是什么款式的軍服,不管是什么布料的軍服,也不管什么顏色的軍服,只要穿在身上,都是最美、最靚的,并充滿著無限的魅力,任何時裝都無法比擬。因為每套軍服的經緯之間都寫滿著使命與擔當,每套軍服都浸潤過軍人的汗水、淚水和血水,每套軍服都融進了軍人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與熱愛。
軍服,你是我的最愛,你將伴我一生,我將愛你永遠。
軍壺的自述
我是一個小小的軍壺,就是軍人用來裝水備茶的用具。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多數(shù)是在從國民黨手中接管的兵工廠里生產的,模樣與日式水壺相似,壺身采用鋁制材料,由軟木作為壺塞,用帆布帶從壺兩側固定,攜行方式采用可調節(jié)帆布背帶。由于軟木壺塞容易變形漏水,特別當壺里裝滿水做劇烈運動時,會弄濕攜帶者的衣服,若裝的是開水還會導致燙傷,后來廠家就把軟木壺塞改為酚醛塑料螺蓋,增強了密封性,并使用至今。我的品種有很多種,目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裝備的軍用水壺就有五種,包括65式、78式、83式、87式、10式,供廣大官兵選用。
別看我小,作用可不小,我既可裝水、裝茶、裝酒,也可當水杯、茶杯、酒杯用,是戰(zhàn)士常備用具,幾乎天天要用我。我還是部隊一個重要的戰(zhàn)備物品,與槍支、彈藥、挎包、腰帶、米袋等一起列入戰(zhàn)備物品目錄。每次連隊或上級組織戰(zhàn)備檢查或拉動,戰(zhàn)士在攜帶戰(zhàn)備物品時,如果誰少了我,一定會挨批的。
部隊訓練時,戰(zhàn)士背著我一起上訓練場,我為戰(zhàn)士提供開水熱茶,為戰(zhàn)士完成訓練任務添水鼓勁。
部隊野營拉練時,戰(zhàn)士帶著我一起上路,我為戰(zhàn)士解渴加油,使戰(zhàn)士始終保持充沛精力爬山越嶺、涉灘過河。有的戰(zhàn)友還用我裝酒。記得有一年部隊組織野營拉練,有位老兵用我裝了兩斤四特酒背在身上,每天晚上在宿營地悄悄喝幾口才睡覺。還有一位班長用我裝啤酒,路上渴了就喝,還沒有到宿營地就喝完了。
戰(zhàn)爭年代,我在戰(zhàn)場上,不僅給指戰(zhàn)員提供飲用水,還救過戰(zhàn)士的生命。在這里我就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一聽。那是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有一位榴彈炮營的志愿軍戰(zhàn)士,一天傍晚,他所在營駐扎在一個山腳下,天空雪花飛舞,四周炮聲不斷,營部電話線突然被敵人炮彈炸斷,他和另一位戰(zhàn)友奉命去搶修電話,頭上炮彈亂飛,不停在身邊爆炸,硝煙彌漫,他們時而匍匐前進,時而貓腰小跑,當把電話線檢修完回來路上,一顆炮彈在他們附近爆炸,一塊彈片正好擊穿這位戰(zhàn)士腰間的水壺,扎進他的屁股,血流如注,昏迷過去,被戰(zhàn)友送進連隊衛(wèi)生所搶救。等他醒過來后,才得知要不是腰間那個水壺阻擋了彈片,不死即殘。是那個水壺救了這位戰(zhàn)士的命。各位戰(zhàn)友,別看我平時掛在你身上不吭氣,關鍵時候還能替你們“擋一擋”。
最近幾年,我一直有些想法,自從瓶裝礦泉水出現(xiàn)后,我漸漸地被戰(zhàn)士冷落了。一開始我感到不理解,我陪伴了戰(zhàn)士幾十年,為戰(zhàn)士服務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xiàn)在有礦泉水用了,說不要我就不要我了,我很傷心。后來我想一想,也能理解,瓶裝礦泉水畢竟輕便好用,這也是體現(xiàn)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的改善,我一百個理解。其實,戰(zhàn)士不用我,我也可輕松一下,免得我天天肚子裝得滿滿的,訓練、行軍時又把我背在身上甩來甩去,挺累的,現(xiàn)在我可以給自己放放假。
盡管我不妒忌瓶裝礦泉水搶我生意、占我位置,也不反對戰(zhàn)士喝礦泉水,但是我還有三句話要對戰(zhàn)友們說。
第一句話,我的戰(zhàn)備物品地位不能變。目前我還是列為部隊戰(zhàn)備物品,瓶裝礦泉水暫時無法替代我。平時請各位戰(zhàn)友不要把我隨便擱在一邊,按規(guī)定把我放在該放的位置上,以免部隊進入戰(zhàn)備后到處找我。你如果長期不理我,關鍵的時候,我也會跟你玩“躲貓貓”的。
第二句話,我軍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作風不能忘。盡管瓶裝礦泉水用起來方便,但是要用錢買的。雖然不貴,如果一年365天,天天買礦泉水喝,累計起來開支也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而且戰(zhàn)士每月的津貼費也不多,手頭不是很寬裕。更重要的是不能丟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好作風、好傳統(tǒng)。
第三句話,請保持我清潔衛(wèi)生。有些同志平時喜歡喝礦泉水,把我棄之一邊長期不用,也不擦,弄得我滿身灰塵,還有我?guī)讉€小兄弟的壺身、壺口已銹跡斑斑,讓我們這等模樣怎么去見部隊領導呢?我懇請各位戰(zhàn)友能抽出一點寶貴時間把我們擦一擦,使我們保持清潔的面容。
以上這些話,也許我不該說,況且我位卑力薄,說的話,也許沒有多少人聽得進去,但我憑著跟隨部隊幾十年的老感情,還是說出來,給戰(zhàn)友們提個醒,聽不聽,我就管不了。最后,祝各位首長、戰(zhàn)友們馬年吉祥!
軍被情懷
軍被,最能體現(xiàn)軍人整齊劃一的作風。只要你隨意走進一座軍營,都能在床上看見一個個“豆腐塊”,那是軍營一道別樣的“風景”。軍被也由此成為軍人每天必須整理的物品,更是部隊每次組織內務檢查的必查項目,疊好被子自然成為每個新兵的必修課。
我到軍營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疊被子。那天早晨,天剛剛蒙蒙亮,我和新戰(zhàn)友從火車的悶罐車廂里走下來,乘坐解放牌大卡車到達營區(qū),連長把我們十幾個新兵帶進新兵連,打開背包后,班長就給我們講解示范疊被子,疊好被子后才整理自己隨身物品,才洗臉吃早飯。第二天早晨起床號一響,班長把我們叫起來,又是學疊被子。為了讓新兵盡快熟練掌握疊被子的方法,連長還組織新兵開展疊被子評比競賽,看誰疊得快、疊得好,新兵個個爭先恐后,一有時間就拿著被子反復練。
新的軍被,鼓鼓囊囊的像個面包似的,要疊成“豆腐塊”,確實有點難度。首先要把棉絮壓實,我利用課余時間或早晨提前起床練疊被子。把被子鋪開后,先用自己的身體在被子上壓一遍,疊起來后又用手臂使勁壓,再用兩塊木板(也稱內務板)夾壓,讓被面平如豆腐。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我就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在連隊多次檢查評比中獲得好評。疊軍被看起來“一折一疊一壓”是個簡單動作,要疊好卻不簡單,意義也不一般,疊起來看似一道綠色的屏障,展開來又像是一首軍旅散文詩。
當兵的都是十八九歲的小伙子,血氣方剛,精力充沛,許多同志在夜里經常會出現(xiàn)夢遺現(xiàn)象,部隊叫“跑馬”。我第一次聽老兵說“跑馬”這個詞,還不知其意,后來老兵解釋了半天才知所以然。一旦發(fā)生夢遺,精液常會沾在被子上,并形成一小塊的圖案,像個“地圖”,很難洗掉。誰如果昨天“跑馬”了,第二天被人發(fā)現(xiàn)了,別人就會調侃他:“你昨天又畫了一幅地圖”,比喻十分形象。尤其是那些老兵的被子,時間長了,褪色后的被子變白了,那個“東西”沾在上面更顯眼,有時看誰是老兵、新兵,從軍被上也能看出幾分,誰的被子上“地圖”畫得多,他就是老兵。
軍被,不光是用來遮身保暖,還有其他用途,尤其是部隊拉練行軍時,軍被橫三道豎兩道打成行軍的背包,這個背包,宿營時當被子,學習時當?shù)首?,寫稿時當桌子。還有在行軍路上,經常看到干部、班長替新兵扛槍支、背背包,戰(zhàn)友之間也互相扛背包、背米袋,此時軍被又成為親歷部隊官兵之間、兵兵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見證物。
別看四斤半的軍被很輕,它承擔的責任卻很重。它不僅關系著每位軍人的冷暖與健康,它還關注著每位軍人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每當熄燈號吹過,被窩里戰(zhàn)士悄悄地用手電筒讀著《戰(zhàn)爭與和平》,然后與軍被一起朦朦朧朧地進入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夢囈;行軍路上,軍被陪伴戰(zhàn)士完成一次又一次奔襲,度過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夜晚;戰(zhàn)場上,軍被裹著硝煙和汗酸,伴隨戰(zhàn)士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奪取一次又一次勝利。
別說棉絮輕輕,它卻凝聚著許多元素。它裹著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在履行職責中不斷鑄就忠誠于黨、服務人民、英勇善戰(zhàn)的軍魂;它裹著父老鄉(xiāng)親對軍人的囑托與期望,在一回回夢里把多情的鄉(xiāng)愁梳理,把殷切的叮嚀記牢;它裹著軍人的夢想與追求,在一次次現(xiàn)實與理想碰撞中,不斷把棉絮壓實,使被面變黃發(fā)白,讓軍人的光榮感與自豪感不斷增強,使軍人一步一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目標。
每床軍被里,不僅留下軍人的體溫、汗臭和氣息,還注入了軍人的縷縷情絲;每床軍被不僅凝聚著軍人的許多思考與探索,還蘊藏著軍人的諸多故事,見到軍被,就會勾起軍人許多回想,回味幾多甜蜜與苦澀,幾多經驗與教訓,幾多付出與收獲。
軍被傾注著軍人的許多苦與樂、情與愛,值得每個軍人愛惜與珍藏。我現(xiàn)在雖然很少睡軍被,但當兵時那床舊軍被一直保存著。盡管至今已搬了七八次家,每次搬家都要把那床舊軍被帶上,爾后把它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衣柜里,放在自己的心里。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