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梅
高中語文在內容設計和教學形式的選擇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對于普及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其實,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已經由原來單一的知識目標轉化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觀目標的三維目標。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語文教學還需要滲透一定的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和相關的心理輔導教育。
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對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和道德品質的熏陶有著積極的影響。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角色,發(fā)揮自身的功能,并巧妙地運用語文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發(fā)展,在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形成高尚的品德。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心理輔導的相關問題。
一、身正為范,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
高中生由于生活閱歷較為膚淺,生活經驗較為匱乏,并且在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上還處在發(fā)展時期,所以他們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充滿著崇拜和模仿??梢哉f,語文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也是極為有效的。為此,作為人民教師,除了具備精湛的教學藝術、先進的教學理念之外,還必須具備崇高的師德師風,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在高中語文課堂,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教師本人的言行和心態(tài)就是直接的風向標。如果教師能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能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能擁有陽光的心態(tài)和高貴的品質,那學生自然也就會形成積極健康和樂觀的心態(tài)了,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在教師的影響下積極面對,進而解決困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和愛心去播撒愛心,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校園里茁壯成長,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和心理。語文教師要轉變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主動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并且構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勇于表達,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中,教師在注重自身素質提高的基礎上,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高尚品質和積極樂觀的情緒。
二、挖掘教材內容,倡導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語文教材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材變得更具有人文性和實用性,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教材中的文章也變得極為豐富,無論是文章的形式還是內容,都能對學生的成長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語文課堂要想有效開展心理輔導教育,就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教育資源,通過文章的講解,讓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語文課文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xiàn)既定的情感和思想,每一篇文章都代表作者一定的情境和心境。如果教師能巧妙利用這些文章,那心理輔導的效果絕對比單純的心理輔導效果好得多,印象深刻得多。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去詮釋文章中的情感,積極引導學生處理問題情境,傳播生活的正能量。語文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品讀和精讀文章,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并對文章所反映的問題給與評價,也反思自我存在的問題及面臨這種狀況時處理問題的方法。
如對屈原的作品《離騷》的學習,這首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屈原從自身的不幸遭遇寫起,以他的身世、德行和理想為切入點,揭示了楚王的昏庸無能和奸臣當?shù)赖膼毫迎h(huán)境,但是自身又忠于國家,這就造成了內心的巨大矛盾。在學習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吃透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意圖,屈原作詩主要不是為了抱怨,而只是情緒的宣泄,最終還是要忠于君王和國家的。
為此,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告誡學生,人的一生不是平平坦坦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更不是心想事成的,總是充滿著荊棘和坎坷。正如屈原一樣,權在高位的人都會有這么大的困難,何況我們呢?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的年輕人懷才不遇,有的學生抱怨家庭條件不好,有的學生抱怨社會不公平,長此以往,我們總在抱怨中過日子,每天都是愁眉苦臉,這輩子也很難有所成就。如果我們能像屈原一樣,分清善惡、不與濁者同流合污,我們就會成為高尚的人。但是我們也要學會調節(jié)控制自身的情緒,因為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所謂“生命誠可貴”,任何時候都要善待生命,善待自己,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困難。這樣的情感教育必然會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能讓他們正視困難和挫折。
三、發(fā)揮寫作的優(yōu)勢,進行心理疏導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真正能坦露心聲的只有寫作?,F(xiàn)在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包裝和隱藏,他們不會輕易地表達自己的隱私和困惑,而寫作卻能讓他們和盤托出,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情流露,教師可以利用寫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教學來說,要依據(jù)相關的情況給與及時的調整,作文課本來就是學生的表達課,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好的文章一是真情流露,以寫實為主,二是講究辭藻修飾,文章華麗,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根據(jù)相關的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具有針對性和選擇性。要以鼓勵為主,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自信心。要正確認識作文選的意義,可以借鑒但不能復制,一定要讓學生有所思考,給足他們寫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其盡情發(fā)揮。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選題或者批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如《我的煩惱》《我想對說》《如何在困境中成長》及《我的心靈雞湯》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抒真情,說真話,鼓勵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讓學生真情流露,坦露心聲,自己學會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和突破自我。
高中語文課中開展心理輔導教育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除了教學內容方面的優(yōu)勢外,還有教學靈活性的優(yōu)勢。但是要想提高心理輔導的質量,還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學情、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認真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備教材、備學情,從學生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從教師的視野去解析問題,讓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才能實現(xiàn)既定的三維目標。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教學不僅僅包括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更有學生情感和品德的塑造。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應該是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題中之意和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