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誠 (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
中國行為文化在家具造型上的體現
——淺析江南文人家具的幾例典型款式
朱方誠 (江南大學 江蘇無錫 214000)
家具是人生的重要伙伴,人生來必有大半時間與家具相伴而生息;家具又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各民族的生活理念、審美習俗,都會在源遠流長的家具上留下印記。家具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蘊與生活富足,也唯有在家具的工藝、用材的品質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家具還是一個環(huán)保理念的試金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理念,無公害理念,有效價值理念,也會在家具選材,造型裝飾,工藝流程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華夏古代的生活中,曾有許多獨特的民俗文化、理念,成了家具創(chuàng)作的契機:如書法寫字,樂器演奏的姿勢,令人挺胸拔背而坐,推動了書桌、琴桌造型的演化;聚眾看社戲,俯視下圍棋的姿勢,造就了坐深淺的戲靠、矮靠椅、矮棋桌等。還有一些俚俗的生活習慣,如坐在矮凳子上剪趾甲、婦女裹小腳。更有一類古玩品鑒活動,造就了亮格柜、賞寶臺、大小博古架等,還有交通之旅的便攜要求,給家具帶來了創(chuàng)新的契機,如轎椅、船桌,還有行軍打獵之用的折疊式或拆卸式酒案、上馬杌凳。凡此種種,都帶有一種民族文化的特征。
研究、推崇民族傳統(tǒng)家具,這不是小小的家具市場之爭,也不是刻意要抵制歐美家具風格流派之爭,而確實牽涉到民心聚合,精神回歸的華夏文化的主導地位之爭。這一點希望國人不要小覷。
在當今信息社會,文化的演變在不經意間就會融合一處,不分彼此,從而磨滅了區(qū)域文化的特質,我們只有共同感悟傳統(tǒng)家具的卓越品質,齊心協力推動華夏家具文化的發(fā)展,為弘揚中華民族的設計精神和審美理念,樹立當下信息社會的家具陳設的新時尚,而不遺余力地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yè)新平臺。為此探索一下中國行為文化的特點,可以有助于開發(fā)家具新功能、新造型。
同為書畫的承具——書桌、書案,其高度、尺寸與形制卻往往大不相同。
圖1
圖2
最耐人尋味的是高度。傳世的明清的桌子高度(不含供桌)一般在82厘米—88厘米,遠高于現代桌子70厘米—75厘米的高度。而明清時國人的身高一般為155厘米—175厘米,遠低于當代170厘米—185厘米的標準。為什么會出現身高與桌高的相反比值呢?這是因為國人的握筆法、執(zhí)筷法對桌子高度的第二需求與西方不同。曾有論文論證中國用毛筆書寫的行為,提出古人書寫毛筆字的執(zhí)筆法分三指執(zhí)筆與五指執(zhí)筆(圖1、圖2)。前者為站著寫字或俯身寫字懸肘法,所需的桌面高度要低些,后者為五指執(zhí)筆,肘部抵桌面甚至枕腕,所需的桌面相對要高。形式高度必然讓位與功能高度,所以從前的桌子一般大而厚重,屬家具重器。(圖3、圖4)現在生活習慣融入鋼筆書寫與西餐刀叉具使用情景,所以書桌矮了,餐桌更矮,更單薄了。
圖3 刀子委角牙畫案
圖4 靈芝牙畫案
圖5 羅鍋棖矮老棋桌
圖6 高束腰四屜馬蹄方桌
在古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在較慢節(jié)奏的狀態(tài)下,所以對身邊的用具要求較高。特別在意品類的比較,以滿足自我的生活樂趣。
如棋牌桌,在人們?yōu)槔说木嚯x,一般做的小巧,而臺面較高,一是滿足支承功能;二有不卑不亢地對壘之感(圖5);三是高桌面下容易按放抽屜一類收納之器。圖6是一件具有明式家具特點的早期棋牌桌,或者說是第一代麻將桌,桌面賁出,上束腰與牙板一木聯做,宋式的露腿束腰被加厚許多,簡化了滌環(huán)板,而增添了抽屜,形成典型的棋牌桌形。盡管有些頭重腳輕,雙層束腰結構略顯多余,但確實可見其從供肩二抽桌上蛻化而來的影子。還有一種雙陸棋桌,曾是書齋、閨房的專用娛樂桌,可打開桌面在下沉的棋盤上下棋,現今功能幾乎失傳了。而對于琴幾、琴桌,更是被古人設計得尤為古雅。盡管國人提倡忠孝節(jié)儉,但對娛樂也不放松,上古就提出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把音樂放在第二位,可見古人對藝術陶冶情操的重視。所以,古來琴幾、琴桌的演繹幾千年來從未停息,從春秋戰(zhàn)國的“柵式腿桌”到隋唐的板式桌,再到宋明時的“劍腿式”,人們總是為滿足琴師兩腿能探入桌下,使腰肢運動自如。一般傳世品多為低矮的琴幾,這是因為后人崇拜上古人的玄妙。如圖13的琴幾三板相扣,兩側板開光鏤雕,異常精致,美幾瑤琴,使人心境愉悅,宋畫中細腿琴案,更是高妙難言,使人飄然欲仙,忘卻凡間。這說明國人認為特別的情景、心境可用超常態(tài)的家具來烘托,因此晚清有形態(tài)詭異的琴桌就不足為怪了。由此可見,獵奇的行為愛好可以促使新品的開發(fā),從眾行為愛好則有賴于普及,正如今天中國盛行的電動麻將桌,也是眾人所需的結果。
在傳世家具中,有一類帶獨屜的小桌(幾)常引起行家的爭議,國人對佛道的敬仰雖然不同于西方,但好多善男信女還是十分虔誠,即使宅小人們還是要設神案、香桌專位,這就使得一類放貢品的專用家具誕生了。元永東宮壁畫中就有這種場景(見圖8),而現存?zhèn)魇榔髦?,這類承具極多,大小不一,甚至在書案和香案二詞中發(fā)生爭執(zhí)(如圖7、9、10)。筆者認為,香案桌面大正,可視宅第寬暢而言,但只配一小屜,僅放香、燭,是其與書桌的區(qū)別,圖10這件帶屜頂牙羅鍋棖案桌,尺度較大,應該是書案、香案通用的家具了。與香案同出現的拜香凳,也許是國人倡導“跪拜”這一行為的專利品,它的發(fā)展前景要視國人的風俗演變而定。
圖7 帶屜頂牙羅鍋棖供案
圖8 元·永樂宮壁畫供案
圖9 高束腰帶屜香幾
車、轎是古人必備的代步交通工具,為適應運動中的家具安置特點,匠人們就從家具外型上尋找固定的方式,一般以“卡”住的行為來實現其目的。如轎箱就是“卡”在二轎桿之間,(圖14)轎椅則是以后腿插入鐵管之內的固定。這類從使用出發(fā),到考慮聯系方式的家具,也是基于國人獨到的行為準則發(fā)明的,如轎箱好比古代的公文包,以雙手捧的行為動作來實現其功能的(圖7)。這例轎箱是木胎外面貼竹而成,內襯刷紅漆,邊角都包了銅皮,工藝精湛,非常講究。而轎椅則是隨車、轎而行的“輕休息椅”了(圖12)。所以,盡管小巧,椅背上的“搭腦”“朝板”一點都不含糊,和四出頭大官帽椅完全相同,有模有樣,足見古人對交通用具的裝飾非常重視。
圖10 四平式單屜香桌
圖11 圈口牙梳背戲靠
圖12 官帽搭腦轎椅
由于生活的需要,人體需要登高到達人體功能難以企及的高度作業(yè),這就借助一些合利的代用具達到目的。古時以馬代車。上馬背的高度所需要的腿力,是一般老人、婦女、少兒難以達到的,宅第門口尚可設上馬石,但到了野外,解決這一難題就有上馬凳(圖15)了。此例凳如一件小平頭案,靈芝牙很精美,四腿兩側雙棖,而正面做雙棖在案形結構中是沒有的,這里它代作梯的功能,是個創(chuàng)舉。
還有書房的梯椅,平時當椅子用,需要時將靠背折下,就成了矮梯。在晚清、民國家具中大量出現,使國人書齋藏格能向高空發(fā)展。梯凳的方式可能是國外傳教士引入的,這里不加探究,但到了一個善于包容文化的國度,它的功能就得以大力推廣發(fā)揚了。所以中國生活方式中有一點小小的行為需求,就會變成發(fā)明的契機。
而戲靠則又是一例,古時沒有劇院,愛看村中社戲(一般為村中富家贊助演出,因稻麥場或者庭院狹小,人如立錐),所以工匠發(fā)明占地小,卻有靠腰板的小椅。這把“戲靠”坐高較高,坐深卻淺而靠背又低,正好抵腰??勘尺€做為“S”形弧形梳條排列,搭腦作后彎,人體功能考慮到位,是難得的一例(圖11)。
明清家具中有一類小型椅凳,坐高不足四十公分,坐面較小,往往一側帶有一個小抽屜,附在薄口的牙板上,可放剪刀紗布,很是玲瓏可愛,其實這就是封建社會殘害婦女的“活化石”。見證了古代強迫女性裹三寸金蓮的“小足”。這種在愚昧的封建習俗影響下的野蠻行為,居然造就了這類可愛小家具的發(fā)明,真是不可思議。還有一類與此同功的洗腳椅,坐面矮而靠背特高,頗有現代家具的風范,也是基于行為功能的需求所產生的家具品種。
圖13 書卷式板足幾
圖14 貼竹黃包銅轎箱
圖15 靈芝牙板上馬凳
在古代,交通閉塞,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相對安定,人們的防盜概念是“隱蔽”地藏,而不需要“嚴實”地防,所以縱觀中國古代家具,藏銀之器少有用金屬做的堅固的保險箱柜,而是巧妙地做暗倉、暗屜,圖17這件圓角柜悶倉板就一反常態(tài)作固定式,反而正面的固定板在扳動暗舌后可打開,赫然出現里面的兩大屜,抽出兩屜旁邊還藏有兩小暗屜,可見古代的設計理念是斗智、而非防搶。而另一種銀柜凳(圖16)是幾乎各家店鋪都有的庋具,既藏錢物,又可作二人凳用,所以求安穩(wěn)而設計為坐凳,伙計、管家坐于柜上工作,安保也就相對牢靠了。這不又是國人們樸素的設計理念的寫照嗎?
對于使用家具的人們,更可以從他們的喜好上折射出生活情調、品位,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能反映一代人在一方水土之上倡導節(jié)儉、淡泊或享樂、靡費的不同志趣。在經濟發(fā)達,生活富庶的社會,人們尤其應該警惕生活細節(jié)對子孫后代的精神教育的作用,要鑄造健康而有魅力的人格品質,將中華民族特有的崇高秉性,通過美學植入新一代國人的腦海中,這是一個新的“希望工程”。
圖16 花葉牙銀柜
圖17 暗倉式圓角柜
綜上所述,從華夏民族行為的影響所產生的家具款式上,應該看到推崇詩文的國人擅長聯想創(chuàng)意,善于針對一個單一的功用,發(fā)散出多角度的應對形態(tài),在小小的形態(tài)結構中合理調整,添置構件,至善功能,豐富生活的情趣,這是今天設計師們要學習和掌握的。當然想裹腳凳之類應付封建陋習的家具,人們就不必傳承了。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人們不妨靜心思考當下的行為對于家具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民族行為的特點,分析民族的生活習俗、審美時尚與設計理念,共同樹立華夏家具陳設藝術的標的,為增強文化強國的自信,盡我們綿薄之力。
朱方誠,江南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