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南華
一月二十八日上午接到昔日同窗老友李潺從長沙寄來的新著《唱給早霞》,不勝欣喜。這是李潺寄來的第三本詩集了。在過去的幾年里,李潺幾乎年年都有新著問世?;蚴窃娫~,或是書畫,或是散文、小說等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李潺是湖南省書協(xié)名譽副主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交流協(xié)會常務(wù)副主席、中國藝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文化藝術(shù)工作者協(xié)會和中國藝術(shù)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會長、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正如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譚談先生所言:李潺是一位“有相當成就與影響的著名書畫家”,“是書畫家中的詩人與作家,亦是詩人作家中的書畫家?!保ㄗT談《唱給早霞·序》)。
《唱給早霞》選集了作者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的新詩作品共168首,分為《油菜花黃時節(jié)》《水塘歌》《沿著東堤》《唱給早霞》等四個篇章。
作者以豆蔻年華、童心未泯的心態(tài),熱情、天真、生動而形象地謳歌了大躍進、人民公社那個特定年代的火熱生活;激情而由衷地贊頌了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贊頌了社會主義祖國;贊頌了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一切真善美。同時也是作者年輕時代曲折、多彩的經(jīng)歷與純貞情懷的真實寫照。具有濃郁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和很強的歷史真實性,是那個特定年代的美麗贊歌。讀之,使人頗有“文以載道,史不絕書”的史實感受,的確是“令人稱許和難忘的詩章”(譚談《序》)。例如:
“在晨曦初露的黎明,
人們儼然一股洪流,
傾刻,泛進了修渠工地,
瞬息,傳來了鋤聲、笑聲……”(《在工地上》1958,9.);
“寒雨頓時傾注……
閃光鋤鎬下的歌聲,
卻飄過一個山頭,一個山頭……”(《雨戰(zhàn)》1958,10.);
“戰(zhàn)斗,戰(zhàn)斗,
為了放射掘煤衛(wèi)星……
……
座山挖平了,
烏黑的煤層見天了。
……
四個白天,
四個黑夜,
掘出一座煤山,
在霞光里烏光閃亮。”(《發(fā)射‘衛(wèi)星之戰(zhàn)》1958,11.);
“前天,還是條山澗小道,碎石壘壘,荊棘叢叢,闇無人聲。
………
今天,……一條嶄新的公路,黃澄澄、光蕩蕩地嵌滿了你的眼眶。
嘟嘟――,一輛載重大卡車,拖著一股黃煙來了。
嘟嘟――,一輛漂亮的客車,帶著一車歡笑去了?!保ā缎鹿贰?959,10.)
《唱給早霞》是李潺青少年時期的“處女”作,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風(fēng)格較之他后期的《云卷云舒》,自是各有千秋,別具特色。它同青少年時期的作者一樣,既有稚嫩和嬌羞之氣,又富于幻想、追求與戀情,對祖國的山川草木、風(fēng)土人情、蟲魚鳥獸……無不充滿熱情與遐思;對世間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無不充滿贊美與仿效。故其詩歌抒情多于敘事;形象多于理性;幻想重于現(xiàn)實;精神重于物質(zhì)……因而對愛情和幸福生活憧憬與理想的追求和贊美,便成了他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題。如《運煤插曲》(1960,10.):
“喊聲蘭英等一等,
我們一同推車跑。
清早的花兒打開了苞,
我們再把話兒聊一聊。……”詩中,不僅反映了作者對勞動和愛情的贊美與慕戀;同時也使我們覺察到了作者當年的稚嫩和模仿的痕跡。因而倍感真實、親切,使人享受到了一種難得的自然、天真與純樸之美。又如《過橋》(1961,7.):
“要過橋了,
一擔擔山柴,
停在一條渠水邊。
三根不相合的小松樹呀!
看去軟得直打顫,
這樣的小木橋??!
這么架在這條深深的渠水間。
是誰第一個領(lǐng)先走過呀?
一個砍了一擔蕨草柴的少女,
只見敏捷的腳步渠上飛,
小木橋被踩得溜溜軟。
少女回過頭來紅噴著臉!
“大膽些!大膽些!
莫看下面只看前面?!?/p>
小木橋上就展過了一排飛燕。
只有大娘呀!
還膽怯地留在渠水邊,
‘不走過去,孩子們會取笑,
走過去呀可心里在打顛。
大娘呀猶豫不決,
過了橋的孩子們,
開始交頭接耳做鬼臉,
想把取笑大娘的話兒點燃。
少女一一看在心間,
三腳兩步跨過了橋面:
‘大娘,你累了,歇一歇,
說著把她柴擔兒挑上肩。
………”
詩中,通過對一位天真活潑、機智聰明和助人為樂的活脫脫少女形象的描繪,熱情地謳歌了勞動和勤勞質(zhì)樸的勞動人民,贊揚了他們積極樂觀、團結(jié)友愛的美好品德,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農(nóng)村生活風(fēng)貌,是一幅美麗的農(nóng)村山水人物彩繪畫和歡愉的勞作圖。而《日落·月升》(1962,4.):
“站在山尖癡望著東天,
渾身噴射著激情的火焰。
最后只好收斂金色的光芒,
怱怱地趕回漸暗的西天。
這時一團銀月從東方升起,
灑著銀輝到處尋找,
哎!水里、山上、林中都不見?!?/p>
則是一首十分委婉含蓄、纏錦悱惻和扣人心弦、沁人肺腑的愛情詩。作者把太陽和月亮比擬成一對深情相戀、相互苦苦追尋、不忍分離的堅貞戀人。這是《唱給早霞》中最富魅力,最具詩情畫意的戀詩代表作。
“秋水出芙蓉”,清新、雅淡,自然、樸素,是李潺詩歌的一大特色。如《楊柳岸》(1964,4.):
“楊柳岸,
綠陰鋪。
樹下一排讀《毛選》,
風(fēng)弄落腮胡。
那邊飄飄送二胡,
撥枝望:
十女練歌舞,
雙雙黃泥足。
起工哨聲‘嘟嘟嘟!
紛紛柳下出。
鳥驚起,
飛入河灘三月蘆?!?/p>
讀之,彷佛如一陣清風(fēng)伴著琴聲和鳥鳴聲徐徐飄來,又輕輕而去,使人感受到了少有的清新和愉悅;像是一幅水鄉(xiāng)農(nóng)家集體勞作的水墨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人久久留戀和難忘。
仰望藍天賞早霞,云蒸霞蔚樂開花。李潺的詩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思、遐想和甜蜜的藝術(shù)享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