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川 范馨月 王媛媛 王滌非 孫立娟
(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內分泌科,吉林 長春 130041)
飲食治療是2型糖尿(T2DM)病治療的基礎,而且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燕麥為禾本科1年生草木,其營養(yǎng)含量比大米和小麥更接近于糖尿病治療食品成分〔1〕。燕麥中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可抑制食用油脂的氧化〔2,3〕。我國城市中患高膽固醇血癥的男性中老年人,攝入一定量的燕麥,可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載脂蛋白(ApoB)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4〕。而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是T2DM患者的主要死因。目前關于燕麥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尚缺乏系統(tǒng)的臨床研究,本實驗通過觀察T2DM患者食用燕麥后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血糖、血脂等各項指標的變化,了解燕麥對T2DM患者的影響,為糖尿病飲食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參照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篩選年齡>60歲的T2DM患者73例,其中男40例,女33例。(1)T2DM診斷明確,目前單純使用胰島素治療。(2)進行嚴格的糖尿病飲食。(3)無嚴重肝、腎、心血管疾病。(4)停用降脂藥物達1年以上。(5)血糖穩(wěn)定,3個月之內未發(fā)生糖尿病性酮癥、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糖尿病性高滲昏迷等糖尿病急癥。
1.2研究食物 本研究使用的燕麥,生長在內蒙地區(qū)稀土之上,為裸燕麥,經(jīng)去芒、破壁、去殼后保留胚芽,制成米粒顆粒,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及復合碳水化合物。
1.3研究方法
1.3.1飲食干預 在維持既往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用所提供的受試食物替換等量主食。燕麥的每餐每人攝入量為50 g。
1.3.2觀察指標 在研究開始前、服用燕麥后1個月及停用1個月三個時段分別記錄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
2.1BMI及血壓變化 與服用前相比,服用燕麥1個月后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有所下降(P=0.010;P=0.008),停用燕麥1個月后與服用1個月后患者的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考慮燕麥對T2DM患者血壓的影響不明顯。與服用前相比,服用1個月后患者的BMI水平有所下降(P=0.007)。見表1。
2.2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及HbA1c變化 與服用前相比,服用燕麥1個月后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島素水平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服用燕麥1個月與停用1個月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服用前與服用后1個月及服用后1個月及停用后1個月相比差別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2DM患者各項指標水平±s)
2.3血脂水平變化 服用燕麥1個月后的患者血TG、TC、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與服用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服用后1個月及停用后1個月TG及TC相比差異顯著,而服用后1個月及停用后1個月LDL及HDL水平相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的嚴重性在于血管的并發(fā)癥,60%~70%的糖尿病患者可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其主要為缺血性心臟病。而糾正脂代謝紊亂能使其心血管事件率下降,改善其遠期預后。燕麥的營養(yǎng)成分比大米和小麥更接近于糖尿病的治療食品成分,其膳食纖維中的β-葡聚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僅可有效地降低血清TC、LDL-C和ApoB的水平〔5〕,同時也可預防結直腸惡性腫瘤的發(fā)生〔6〕。燕麥的膳食纖維主要包括水不溶性膳食纖維(IDF)和水溶性膳食纖維(SDF)。其中IDF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SDF主要包括β-葡聚糖〔6〕。燕麥中的β-葡聚糖對糖尿病大鼠的血脂、血糖具有顯著的調節(jié)能力〔7〕。不同劑量的燕麥葡聚糖可顯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糖耐量,促進肝、肌糖原的合成〔5〕。對受損的β細胞有一定的修復作用,促進bcl-2和抑制P53基因的表達〔5〕。雖然目前其原理與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但提供了一個新的糖尿病飲食治療措施。1997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AD)提出:每日飲食中應包含一定量的燕麥食品〔8〕。目前認為β-葡聚糖為燕麥中改善糖尿病患者預后的主要膳食纖維,由于其屬黏性非淀粉多糖,不能被胃內的消化酶降解,有延緩胃排空,使患者出現(xiàn)飽腹感的作用。同時,β-葡聚糖可阻礙碳水化合物消化,抑制營養(yǎng)吸收〔9〕,繼而減少攝食量,從而降低體重。
已有相關研究表明,燕麥膳食纖維可延緩餐后胰島素反應〔10〕,同時也會影響腸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的分泌〔11〕。腸促胰素以葡萄糖依賴方式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并減少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從而降低血糖。GLP-1同時具有保護β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基因的轉錄、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胰島β細胞的增殖、分化、抑制胰島β細胞凋亡的作用。燕麥對GLP-1的分泌存在一定的影響,對T2DM患者預后的改善同樣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燕麥β-葡聚糖治療后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島素含量和C肽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受損胰島細胞有明顯好轉跡象,胰島bcl-2基因表達升高,P53基因表達受抑,結果表明燕麥β-葡聚糖對大鼠受損的胰島細胞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可促進bcl-2和抑制P53基因的表達〔12〕。此項研究從基因角度闡述了燕麥β-葡聚糖對糖尿病患者的收益。
燕麥中的β-葡聚糖為水溶性膳食纖維,一方面通過增加小腸內容物的黏度,阻礙膽固醇的擴散以及乳化作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膳食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膽固醇的吸收率;另一方面,可有效抑制膽汁酸在腸內的重吸收,阻斷腸肝循環(huán),從而促進更多的肝臟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最終降低血膽固醇的水平〔13〕。
綜上所述,燕麥短時間服用可明顯改善患者腰圍、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TG、TC、LDL、HDL,對血壓、BMI及HbA1c的改善不明顯,考慮可能與試驗周期較短有關,尚不能否認燕麥對上述指標的影響,可行進一步延長試驗周期加以明確。
4 參考文獻
1Klein S,Sheard NF,Sunyer XP.Weight management through life style modif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retionale and strategies〔J〕.Diabetes care,2004;27(8):2067.
2Handelman GJ,Cao G,Waller MF,etal.Antioxidant capacity of oat(Arena sativa L.) extracts.l. Inhibi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idation and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J〕.J Agric Food Chem,1999;47(12):4888-93.
3Emmons CL, Peterson DM,Paul GL,etal.Antioxid capacity of oat (Arena sativa L) extracts.2.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ontents of phenolic and towl antioxidants〔J〕.J Agric Food Chem,1999;47(12):4894-8.
4李麗祥,張 堅,宋鵬坤,等.燕麥對高膽固醇血癥男性中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食品學報,2011;11(4):102-7.
5董吉林,陳 明,申瑞玲,等.燕麥β葡聚糖對STZ致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11;26(2):5-8.
6申瑞玲,王 英,董吉林,等.燕麥膳食纖維對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影響〔J〕.糧食與油脂,2011;(2):7-9.
7汪海洋,劉大川,汪海嬰,等.燕麥β葡聚糖對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糖代謝功能的影響研究〔J〕.食品科學,2005;26(8):387-91.
8汪海洋,劉大川,汪海嬰,等.燕麥β葡聚糖對糖尿病大鼠胰島功能的影響〔J〕.營養(yǎng)學報,2006;28(1):54-7.
9Maklkki Y,Virtamen E.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of oat bran and oat gum〔J〕.Lebensm Wiss U Technol,2011;34:337-47.
10董吉林,申瑞玲.燕麥膳食纖維對胃腸道功能影響〔J〕.糧食與油脂,2006;4:46-7.
11Carr TP,Wood KJ,Hassel CA,etal.Paising intestinal contents visiosity leads to greater excretion of neutral steroids but not bile acids in hamsters and rats〔J〕.Nutrit Res,2003;23(1):91-102.
12Pereira MA,Ludwig DS.Dietary fiber and body weight regulation observation and mechanisms〔J〕.Pediatr Clin North Am,2001;48(4):969-80.
13申瑞玲,王志瑞,李宏全,等.燕麥β葡聚糖對高膽固醇血癥大鼠血脂和生長的影響〔J〕.中國糧油學報,2009;24(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