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敏 張麗媛 郭瑞娟 李占霞
711株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分布及耐藥性研究
武曉敏 張麗媛 郭瑞娟 李占霞
目的 調查本院711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耐藥情況, 為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法國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VITEK 全自動細菌分析儀進行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統(tǒng)計分析711株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情況。結果 711株銅綠假單胞菌主要來源于下呼吸道痰標本, 占89.59%。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神經(jīng)外科、呼吸科、兒科等。銅綠假單胞菌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均產(chǎn)生嚴重的耐藥性, 其中頭孢唑啉、復方新諾明、頭孢呋辛酯、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頭孢呋辛耐藥率均達到95.00%以上。結論 本院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菌株的耐藥情況非常嚴峻, 需嚴密監(jiān)測其耐藥性, 指導合理用藥。
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耐藥性
銅綠假單胞菌是專性需氧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 廣泛的分布在水、空氣、土壤以及正常人體皮膚、呼吸道與腸道黏膜中, 為條件致病菌。因手術、放療、化療、激素治療等原因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容易引起感染[1], 可引起燒傷創(chuàng)面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腦膜炎、菌血癥等[2]。該細菌對于多種抗菌藥物表現(xiàn)為天然或者獲得性耐藥, 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近年來, 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使多重耐藥(multidrug resistant, MDR)菌株的耐藥情況愈加嚴重。了解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變化, 對于其臨床治療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jù)。本研究對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間,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細菌室臨床分離的711例銅綠假單胞菌進行菌株分布以及耐藥性分析。
1.1 細菌來源 收集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9月, 細菌室從各科患者臨床標本中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質控菌株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
1.2 培養(yǎng)鑒定 銅綠假單胞菌培養(yǎng)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范》進行, 菌株鑒定采用法國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VITEK-2 全自動細菌鑒定儀, 鑒定用VITEK- 2GN卡檢測。
1.3 藥敏試驗 銅綠假單胞菌藥敏檢測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動細菌藥敏分析進行, 藥敏實驗用ASTGN09卡檢測。統(tǒng)計分析左氧氟沙星、亞胺培南、頭孢吡肟、頭孢唑啉、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復方新諾明、頭孢替坦、頭孢呋辛酯、美洛培南、氨芐西林、慶大霉素、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他啶、呋喃妥因、頭孢曲松、哌拉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22種抗菌藥物的藥敏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WHONET5.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本分布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標本, 占89.59%, 剩余來自分泌物、尿液、血等其它標本中。
2.2 銅綠假單胞菌的科室分布 醫(yī)院中感染銅綠假單胞菌主要分布在ICU(42.47%)、神經(jīng)外科(13.50%)、呼吸科(6.33%)、兒科(7.46%)、神經(jīng)內科(4.79%)、胸外科(4.64%)、放療科(4.50%)等病區(qū)。其中ICU檢出率最高, 占總檢出細菌數(shù)的42.47%。
2.3 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 711株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95.00%以上的為頭孢唑啉、復方新諾明、頭孢呋辛酯、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頭孢呋辛, 對頭孢替坦、頭孢曲松、妥布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藥率達到50.00%以上, 對左旋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亞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慶大霉素的耐藥率達到30.00%以上, 對頭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均在30.00%以下。
銅綠假單胞菌作為一種條件致病菌, 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極強 , 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不敏感, 且能通過低通透性外膜屏障 、主動外排泵及產(chǎn)生多種水解抗生素酶等機制在抗菌藥物治療過程中進一步加重耐藥情況[3]。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菌往往導致嚴重的院內感染, 且可選的抗菌藥物極有限, 因此, 需要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高度重視。國內文獻報道銅綠假單胞菌占醫(yī)院感染和ICU革蘭陰性菌感染首位[4]。本調查顯示,本院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大多來源于痰標本, 占89.59%, 剩余分布在分泌物等其他標本中, 這說明呼吸系統(tǒng)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易感性最高[5]。這與王曉紅等[6]文獻報道結果一致。本研究顯示, 銅綠假單胞菌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神經(jīng)外科、呼吸科、兒科等, 這些病區(qū)的患者主要是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老年人、兒童、嚴重顱腦損傷、外傷和燒傷患者等,病情較長較重, 免疫力低下, 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 造成菌群失調, 使銅綠假單胞菌轉移到其他部位定植, 極易導致該菌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對22種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果顯示, 711株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啉、復方新諾明、頭孢呋辛酯、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頭孢呋辛耐藥率均達到95.00%以上, 對頭孢替坦、頭孢曲松、妥布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藥率達到50.00%以上, 對左旋氧氟沙星、亞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慶大霉素的耐藥率達到30.00%以上。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①細菌產(chǎn)生抗菌活性酶, 如β2內酰胺酶、氨基糖苷鈍化酶等; ②細菌改變抗菌藥物作用的靶位, 從而逃避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 如青霉素結合蛋白(PBP s)、DNA 旋轉酶等結構發(fā)生的改變; ③外膜通透性降低; ④生物膜形成; ⑤主動泵出系統(tǒng)等。其中主動泵出系統(tǒng)在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機制中起著主導作用[7]。
綜上所述, 銅綠假單胞菌及多重耐藥已經(jīng)是臨床較為突出的問題, 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強醫(yī)院環(huán)境, 各種醫(yī)療設備及無菌用品的消毒管理, 對多重耐藥感染患者及時采取隔離消毒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的發(fā)生。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及時觀測統(tǒng)計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情況, 了解細菌耐藥特點,指導其合理用藥, 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1] Walkty A, DeCorby M, Nichol K, et al.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in Canadian intensive care units as a part of the Canadian National Intensive Care Unit study.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61): 217-221.
[2] 陳海榮, 陳一強, 溫紅俠, 等.生物膜形成相關的銅綠假單胞菌蛋白質組學研究.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6):751-754.
[3] Zavascki A P, Carvalhaes C G, Pic?o R C, et al.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2010, 8(1):71-93.
[4] 杜斌, 陳德昌, 李輝, 等.危重病患者菌血癥75 例分析.中華醫(yī)學雜志, 1998, 78(6):416-419.
[5] 王悅, 張魯濤, 史利克, 等.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非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2):645-645.
[6] 王曉紅, 張曉麗, 王勇, 等.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22):2583-2585.[7] 劉春明.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21): 4634.
2014-03-20]
457000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