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126-01
我們知道,學校高中體育課有三大功能:生物學功能(身體機能)、教育學功能(思想品質)、社會學功能(心理和人際關系)。重視“注意”在學校體育課中的作用,對于解決學校體育的關于如何指導學生“怎么學”和“學什么”的問題有很好的幫助,并且能更好地完成新世紀的高中體育教學目標。
一、創(chuàng)造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老師則是“教學環(huán)境的生產(chǎn)者”,教師須要先主動地更新教學觀念,從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能更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地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土壤”,能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還能引導學生提問題及思考問題。
二、充分發(fā)揮”注意”的特性
在學校高中體育課中,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去多“注意”?怎樣才能讓學生“集中注意”?所謂“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具有選擇性、保持和對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根據(jù)注意時有無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將它分為“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隨意后注意)。其中,“無意注意”指的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做一定意志努力,而“有意注意”指有預定目的須做一定意志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則指事前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力的注意。它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是人類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開始時,人們偶然為某種活動所吸引而去從事這種活動,后來,通過實踐認識到它的重大意義,便自覺地、有目的地從事這種活動,并克服一定的困難,堅持對活動的注意。這時,“無意注意”就轉化為“有意注意”,等到對這種活動有了更進一步實踐、認識后最后使“有意注意”轉化為“有意后注意”。那么,在學校體育課中如何實現(xiàn)這種轉化呢?例如:中長跑中的“極點”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將進行中長跑的好處,如對心血管的影響、肺活量的影響等向學生介紹,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嘗試800米或1500米的練習。練習完后問學生的感受如何,讓他們說出自己在跑完后對中長跑的體會,根據(jù)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教師再提一些問題,如“跑到一定距離時,是不是胸口發(fā)悶、惡心、不想跑”?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是不是會越跑越輕松?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做一次練習。根據(jù)學生第二次的反饋情況,你再將產(chǎn)生“極點”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克服或推遲“極點”產(chǎn)生的時間和方法告訴學生。讓學生在實踐過后,有了更深的認識,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轉化觀念,建立一種較為積極的心態(tài)
傳統(tǒng)的體育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只把學習當做是老師、家長、社會強迫自己的任務,沒有自由。而且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即老師教什么,學生就一成不變地跟著怎么學。而教師這頭,有的也把“教書育人”當做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缺乏足夠的愛心、事業(yè)心及敬業(yè)精神。那么,應怎樣轉化觀念?建立怎樣的“教態(tài)”和“學態(tài)”呢?我認為,首先應端正各自的態(tài)度,應能將“學”與“教”當成是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氛圍;第二是扮好各自的角色?!敖陶摺逼鋵嵤菍W生的拐杖,學生的“活動詞典”;學生呢,只有在一定的興趣的推動下才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就能使教學活動更和諧統(tǒng)一了。
四、結合認識規(guī)律及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
列寧同志對認識事物的過程曾作如下概括:“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的途徑?!币饧凑J識的一般規(guī)律指“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即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等幾個階段。在教與學當中都必須遵循這個規(guī)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學習和組織安排。
在指導學生先進行嘗試練習后,讓他們對自身實踐當中的體會、感受進行總結,再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讓他們主動去問,去了解解決問題的答案,再經(jīng)過刻苦的鍛煉,直到能熟練掌握。這也正符合“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一般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粗略地掌握動作;二是改進和提高動作;三是動作趨于鞏固、運用自如。
總之,在學校體育中,通過對心理學中“注意”的理解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使“教育學功能”以及“社會學功能”更好地服務于“生物學功能”,而且還能更好地實現(xiàn)以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和習慣的新世紀體育教學的目標。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