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鵬
硬脊膜外麻醉導管穿刺植入治療新生兒氣胸臨床研究
梁世鵬
目的 對比硬脊膜外麻醉導管胸腔穿刺植入與普通胸管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方法 對本院NICU自2009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9例新生兒氣胸進行隨機分組, 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和硬脊膜外麻醉導管胸腔穿刺植入治療組(治療組)。進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結果 硬脊膜外麻醉導管胸腔穿刺植入治療新生兒氣胸較常規(guī)治療有明顯優(yōu)勢。結論 硬脊膜外麻醉導管(F3×70C型)胸腔穿刺植入治療新生兒氣胸操作簡單, 創(chuàng)傷小, 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減少了患兒的痛苦, 降低了感染發(fā)生率和并發(fā)癥
硬脊膜外麻醉導管;胸腔閉式引流術;氣胸;新生兒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NICU普遍成立, 加壓呼吸的廣泛應用, 以及剖宮產(chǎn)、羊水污染胎兒吸入導致新生兒肺氣漏發(fā)生率明顯提高新生兒肺氣漏發(fā)生率明顯提高, 達5%~20%[1]。有半數(shù)以上的肺氣漏表現(xiàn)為氣胸, 新生兒氣胸是NICU常見疾病。近年來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導管(F3×70C型)胸腔穿刺植入治療新生兒氣胸,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對本院NICU自2009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9例新生兒氣胸進行隨機分組, 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和硬脊膜外麻醉導管胸腔穿刺植入治療(治療組)。進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對照組45例, 單側氣胸, 右側32 例, 左側8 例, 雙側氣胸5例。治療組對照組44例, 單側氣胸, 右側33 例, 左側7 例, 雙側氣胸4例。對照組胎齡28+3~42+5周, 平均(38±2)周, 出生時體重1500~4100 g。治療組胎齡28+2~42+3周, 平均(38±1)周, 出生時體重1510~4200 g。P>0.05表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伴有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發(fā)紺、肺部聽診呼吸音減弱。X線胸片及胸部CT檢查氣胸容量均占單側胸腔容量25%以上。全部病例均置于輻射式新生兒搶救臺保溫, 給予心電監(jiān)護, 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 動態(tài)監(jiān)測動脈血氣。補液, 抗感染, 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1. 2 方法 常規(guī)治療組:先進行7號針頭胸腔穿刺抽氣治療。密切觀察患兒呼吸困難, 末梢循環(huán)。經(jīng)皮氧飽和度(SpO2)改善情況, 必要時反復抽氣。2 h后復查X線胸片和血氣分析, 若X線顯示肺未能復張, 肺受壓>40%, 此時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術[2], 術后常規(guī)復查胸片和血氣分析,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治療組選用20 G注射器針頭, 穿刺點選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處進行穿刺, 硬脊膜外麻醉導管由針芯導入胸腔5 cm左右, 拔出針頭用3 M透明敷料固定導管, 連接20 ml注射器抽出氣體, 2 h后復查X線胸片和血氣分析, 若X線顯示肺未能完全復張復張, 肺受壓>40%, 此時連接氣胸引流裝置, 再與吸引器聯(lián)接, 吸引負壓一般調到-0.098~0.196 kPa(-10~20 cmH2O),待患兒呼吸窘迫消失, 導管無氣體吸出, X線胸片消失24~48 h可停止負壓吸引并夾住導管, 6~12 h后無氣漏征象, 可以拔管[1]。
1. 3 療效判定標準 穿刺抽氣或引流治療后2 h, 呼吸困難、發(fā)紺臨床表現(xiàn)緩解, 減弱的呼吸音恢復正?;蜉^前增強。橈動脈血氣分析PaO2>60 mmHg和SaO2>95%, 復查X線胸片或胸部CT顯示被壓縮的肺已復張70%以上為有效。治療后24 h復查, PaO2和SaO2恢復正常值, 肺完全復張為顯效。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配對t檢驗, 數(shù)據(jù)處理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常規(guī)治療組其中通過單純反復抽氣治療后8 例(17.7%)患兒肺復張, 37(82%)例患兒病情無明顯好轉, 經(jīng)皮測血氧飽和度(SaO2)持續(xù)<80%, 血氣分析PaO2<60 mmHg (1 mmHg=0.133 kPa),抽氣術后2 h X線胸片或胸部CT顯示肺組織未復張, 需要進一步給予胸腔閉式引流術。15(33.3%)例氣胸患兒顯效, 12(26.6%)例患兒有效, 總顯效率25.5%。治療組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導管(F3×70C型)胸腔穿刺植入治療, 其中11 例(25%)經(jīng)抽氣治療達到顯效;33 例(75%)接負壓吸引, 顯效21(47.7%)例, 有效12(27.2%)例, 總顯效率達36.35%, 全部病例均有效。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
對照組發(fā)生局部出血2例, 皮下氣腫3例, 術后傷口感染1例, 合并膿氣胸1例。治療組無1例發(fā)生出血, 氣腫及局部感染。
氣胸在危重新生兒中較常見, 任何原因引起肺泡過度充氣, 腔氣增高或肺泡腔與間質之間產(chǎn)生壓力降差及鄰近組織壓迫可導致肺泡破裂而產(chǎn)生氣漏,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NICU普遍成立, 加壓呼吸的廣泛應用, 以及剖宮產(chǎn)、羊水污染胎兒吸入導致新生兒肺氣漏發(fā)生率明顯提高, 新生兒氣胸原因有許多種, 自發(fā)性氣胸、局部梗阻、代償性過度充氣, 見于肺不張、肺發(fā)育不全。醫(yī)源性, 如產(chǎn)傷、窒息復蘇應用呼吸囊不當或呼吸機壓力過高等[1]。新生兒氣胸治療的目的是促進氣體排出和吸收, 促進裂口愈合, 并防止氣胸復發(fā)。當氣胸容量大于單側胸腔容量的25%, 并有呼吸困難和發(fā)紺等臨床表現(xiàn)時, 應給予胸腔穿刺抽氣治療, 如病情無好轉或有復發(fā)就必須給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通常的胸腔閉式引流一般需外科協(xié)助, 作手術切口, 置入大口徑多孔導管, 這種引流術對患兒損傷大, 容易引起感染;患兒胸壁較薄, 拔管后用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容易引起氣漏[3]。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導管(F3×70C型)胸腔穿刺植入治療新生兒氣胸有以下優(yōu)點:①操作簡單, 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 無需外科協(xié)助。②創(chuàng)傷小,整個操作過程只需要穿刺一次, 避免了反復穿刺引起的創(chuàng)傷,減少了患兒的痛苦, 對新生兒尤其對早產(chǎn)兒低體重兒更為重要。③降低了感染發(fā)生率和并發(fā)癥。另外硬脊膜外麻醉導管(F3×70C型)硬度適中, 不宜折疊和堵管,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451-454,1005-1006.
[2] 趙祥文.兒科急診醫(y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1: 519-521.
[3] 陳建輝,宋希里,周福根.靜脈留置針穿刺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新生兒氣胸療效觀察.江西醫(yī)藥, 2009,44(4):345-346.
462000 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N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