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陳文惠??陳建芳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異常結果。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均采用B超檢查,比較不同年齡及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 結果 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17.99%、22.4%)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1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21.17%)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13.50%)、大學及以上(18.8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B超;絕經后;篩查
[中圖分類號] R711.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5-28-03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絕經后女性在女性群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升高。絕經期是一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時期,也是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疾病的多發(fā)期[1],傳統(tǒng)女性由于在婦科保健及醫(yī)療方面知識的不足,沒有充分重視絕經后女性的健康,導致婦科疾病在老年女性群體中的比率有升高的趨勢[2]。臨床上采用婦科B超對絕經后女性健康狀況進行篩查,對絕經后女性婦科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3-4],我們收集592例絕經后女性并對其進行婦科B超篩查,對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年齡最小50歲,最大78歲,平均(63.1±10.7)歲。按照研究對象的年齡分組,50~59歲者417例,占70.44%,60~69歲者125例,占21.11%,≥70歲者50例,占8.45%;絕經時間最短6個月,最長15年,平均絕經時間(3.2±0.5)年。學歷:小學及以下163例,占27.53%,初中至高中307例,占51.86%,大學及以上122例,占20.61%。將有婦科手術病史的患者排除出研究范圍,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將尿液排凈后取膀胱截石位進行婦科B超檢查,檢查中使用飛利浦HD3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為5~7MHz范圍內,將耦合劑涂抹在陰道探頭,避孕套消毒后套在陰道探頭上緩慢的置入宮頸或穹窿不同部位進行檢查,了解子宮、宮旁、附件及盆腔情況,以后的掃查按照病變部位的程度多方位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計算機核實準確后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所有數據進行雙份錄入,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的形式,統(tǒng)計學分析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組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7、11.25,P<0.05),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x2=12.64、5.33,P<0.0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x2=6.78,P<0.05)。見表2。
2.3 不同年齡疾病發(fā)生情況比較
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03,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婦科占位疾病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占位性疾病中的大部分難以通過臨床癥狀及體征確診[5],而超聲檢查具有經濟、快捷、檢查中患者痛苦小、無創(chuàng)傷性等優(yōu)點在臨床廣泛應用,一方面,超聲檢查為醫(yī)生提供了確診疾病的有效參考,另一方面,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病情的變化有更清晰的了解,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使疾病的診療效果提高[6]。通過B超可以診斷和鑒別診斷大部分的婦科占位性疾病,對婦科疾病的早期診斷及發(fā)現(xiàn)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女性健康問題從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7-8]。
本次研究結果中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為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P<0.05),婦科疾病在絕經后女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fā)病概率,雖然婦科疾病的發(fā)病概率會隨著絕經后女性的年齡增加而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但是,絕經后女性年齡越大婦科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幾率越大[9-10]。本次研究
中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相關報道認為受檢者文化程度越高,學習能力越強,其醫(yī)療相關保健知識越豐富,對自己的生殖保健問題也就更為關注,身體稍有不適會積極主動的去醫(yī)院就醫(yī),從而提高疾病的診療率,使患病率降低[7],而文化程度較低者則相反,本次結果中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最高的為文化程度為初中及高中的人群,與以往報道的結果不同,推測可能與研究的樣本較小及受檢者年齡構成差異有關。
總之,絕經后女性通過B超檢查大部分的疾病可以在早期得以發(fā)現(xiàn)及診斷,使婦科疾病發(fā)展為惡性腫瘤及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2] 盧玉萍,李佳一.超聲在婦科普查中的運用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9):448-449.
[3] 翟淵濤.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3(2):76,78.
[4] 葉思蘭.健康婦女人群普查中婦科B超的應用價值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2):479.
[5] 張水仙.成年女性婦科疾病1860例B超普查結果分析[J].基層醫(yī)藥論壇,2012,16(23):3001-3002.
[6] 張敏.淺析B超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3,10(9):103-104.
[7] 萬娜,曾少華,伍杏梅,等.清遠市農村婦女婦科疾病普查B超異常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7):102-103.
[8] 郭英紅.B超在婦科疾病普查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5):264.
[9] 薛愛存,鄧春桃.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19):3982.
[10]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異常結果。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均采用B超檢查,比較不同年齡及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 結果 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17.99%、22.4%)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1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21.17%)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13.50%)、大學及以上(18.8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B超;絕經后;篩查
[中圖分類號] R711.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5-28-03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絕經后女性在女性群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升高。絕經期是一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時期,也是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疾病的多發(fā)期[1],傳統(tǒng)女性由于在婦科保健及醫(yī)療方面知識的不足,沒有充分重視絕經后女性的健康,導致婦科疾病在老年女性群體中的比率有升高的趨勢[2]。臨床上采用婦科B超對絕經后女性健康狀況進行篩查,對絕經后女性婦科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3-4],我們收集592例絕經后女性并對其進行婦科B超篩查,對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年齡最小50歲,最大78歲,平均(63.1±10.7)歲。按照研究對象的年齡分組,50~59歲者417例,占70.44%,60~69歲者125例,占21.11%,≥70歲者50例,占8.45%;絕經時間最短6個月,最長15年,平均絕經時間(3.2±0.5)年。學歷:小學及以下163例,占27.53%,初中至高中307例,占51.86%,大學及以上122例,占20.61%。將有婦科手術病史的患者排除出研究范圍,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將尿液排凈后取膀胱截石位進行婦科B超檢查,檢查中使用飛利浦HD3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為5~7MHz范圍內,將耦合劑涂抹在陰道探頭,避孕套消毒后套在陰道探頭上緩慢的置入宮頸或穹窿不同部位進行檢查,了解子宮、宮旁、附件及盆腔情況,以后的掃查按照病變部位的程度多方位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計算機核實準確后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所有數據進行雙份錄入,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的形式,統(tǒng)計學分析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組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7、11.25,P<0.05),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x2=12.64、5.33,P<0.0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x2=6.78,P<0.05)。見表2。
2.3 不同年齡疾病發(fā)生情況比較
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03,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婦科占位疾病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占位性疾病中的大部分難以通過臨床癥狀及體征確診[5],而超聲檢查具有經濟、快捷、檢查中患者痛苦小、無創(chuàng)傷性等優(yōu)點在臨床廣泛應用,一方面,超聲檢查為醫(yī)生提供了確診疾病的有效參考,另一方面,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病情的變化有更清晰的了解,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使疾病的診療效果提高[6]。通過B超可以診斷和鑒別診斷大部分的婦科占位性疾病,對婦科疾病的早期診斷及發(fā)現(xiàn)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女性健康問題從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7-8]。
本次研究結果中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為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P<0.05),婦科疾病在絕經后女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fā)病概率,雖然婦科疾病的發(fā)病概率會隨著絕經后女性的年齡增加而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但是,絕經后女性年齡越大婦科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幾率越大[9-10]。本次研究
中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相關報道認為受檢者文化程度越高,學習能力越強,其醫(yī)療相關保健知識越豐富,對自己的生殖保健問題也就更為關注,身體稍有不適會積極主動的去醫(yī)院就醫(yī),從而提高疾病的診療率,使患病率降低[7],而文化程度較低者則相反,本次結果中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最高的為文化程度為初中及高中的人群,與以往報道的結果不同,推測可能與研究的樣本較小及受檢者年齡構成差異有關。
總之,絕經后女性通過B超檢查大部分的疾病可以在早期得以發(fā)現(xiàn)及診斷,使婦科疾病發(fā)展為惡性腫瘤及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2] 盧玉萍,李佳一.超聲在婦科普查中的運用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9):448-449.
[3] 翟淵濤.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3(2):76,78.
[4] 葉思蘭.健康婦女人群普查中婦科B超的應用價值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2):479.
[5] 張水仙.成年女性婦科疾病1860例B超普查結果分析[J].基層醫(yī)藥論壇,2012,16(23):3001-3002.
[6] 張敏.淺析B超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3,10(9):103-104.
[7] 萬娜,曾少華,伍杏梅,等.清遠市農村婦女婦科疾病普查B超異常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7):102-103.
[8] 郭英紅.B超在婦科疾病普查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5):264.
[9] 薛愛存,鄧春桃.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19):3982.
[10]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異常結果。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均采用B超檢查,比較不同年齡及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 結果 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17.99%、22.4%)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1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21.17%)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13.50%)、大學及以上(18.8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B超;絕經后;篩查
[中圖分類號] R711.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5-28-03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絕經后女性在女性群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升高。絕經期是一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時期,也是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疾病的多發(fā)期[1],傳統(tǒng)女性由于在婦科保健及醫(yī)療方面知識的不足,沒有充分重視絕經后女性的健康,導致婦科疾病在老年女性群體中的比率有升高的趨勢[2]。臨床上采用婦科B超對絕經后女性健康狀況進行篩查,對絕經后女性婦科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3-4],我們收集592例絕經后女性并對其進行婦科B超篩查,對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進行疾病篩查的絕經后女性592例,年齡最小50歲,最大78歲,平均(63.1±10.7)歲。按照研究對象的年齡分組,50~59歲者417例,占70.44%,60~69歲者125例,占21.11%,≥70歲者50例,占8.45%;絕經時間最短6個月,最長15年,平均絕經時間(3.2±0.5)年。學歷:小學及以下163例,占27.53%,初中至高中307例,占51.86%,大學及以上122例,占20.61%。將有婦科手術病史的患者排除出研究范圍,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將尿液排凈后取膀胱截石位進行婦科B超檢查,檢查中使用飛利浦HD3型彩色超聲診斷儀,頻率為5~7MHz范圍內,將耦合劑涂抹在陰道探頭,避孕套消毒后套在陰道探頭上緩慢的置入宮頸或穹窿不同部位進行檢查,了解子宮、宮旁、附件及盆腔情況,以后的掃查按照病變部位的程度多方位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計算機核實準確后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所有數據進行雙份錄入,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的形式,統(tǒng)計學分析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組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7、11.25,P<0.05),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文化程度B超篩查異常率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x2=12.64、5.33,P<0.05),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x2=6.78,P<0.05)。見表2。
2.3 不同年齡疾病發(fā)生情況比較
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03,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婦科占位疾病對婦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占位性疾病中的大部分難以通過臨床癥狀及體征確診[5],而超聲檢查具有經濟、快捷、檢查中患者痛苦小、無創(chuàng)傷性等優(yōu)點在臨床廣泛應用,一方面,超聲檢查為醫(yī)生提供了確診疾病的有效參考,另一方面,通過超聲檢查可以對病情的變化有更清晰的了解,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使疾病的診療效果提高[6]。通過B超可以診斷和鑒別診斷大部分的婦科占位性疾病,對婦科疾病的早期診斷及發(fā)現(xiàn)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女性健康問題從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7-8]。
本次研究結果中年齡為50~59歲、60~6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70歲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為50~59歲年齡段的B超篩查異常率與60~69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超篩查結果表明,附件包塊的篩出率最高,其次為子宮肌瘤、宮腔分離、盆腔積液、卵巢癌。50~59歲、60~69歲、≥70歲年齡段的卵巢癌發(fā)生率依次升高(P<0.05),婦科疾病在絕經后女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fā)病概率,雖然婦科疾病的發(fā)病概率會隨著絕經后女性的年齡增加而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但是,絕經后女性年齡越大婦科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幾率越大[9-10]。本次研究
中不同文化程度女性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初中至高中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大學及以上,大學及以上的B超篩查異常率明顯高于小學及以下(P<0.05),相關報道認為受檢者文化程度越高,學習能力越強,其醫(yī)療相關保健知識越豐富,對自己的生殖保健問題也就更為關注,身體稍有不適會積極主動的去醫(yī)院就醫(yī),從而提高疾病的診療率,使患病率降低[7],而文化程度較低者則相反,本次結果中B超篩查結果異常率最高的為文化程度為初中及高中的人群,與以往報道的結果不同,推測可能與研究的樣本較小及受檢者年齡構成差異有關。
總之,絕經后女性通過B超檢查大部分的疾病可以在早期得以發(fā)現(xiàn)及診斷,使婦科疾病發(fā)展為惡性腫瘤及疾病的風險明顯降低,B超檢查是絕經后女性婦科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2] 盧玉萍,李佳一.超聲在婦科普查中的運用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9):448-449.
[3] 翟淵濤.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3(2):76,78.
[4] 葉思蘭.健康婦女人群普查中婦科B超的應用價值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2):479.
[5] 張水仙.成年女性婦科疾病1860例B超普查結果分析[J].基層醫(yī)藥論壇,2012,16(23):3001-3002.
[6] 張敏.淺析B超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3,10(9):103-104.
[7] 萬娜,曾少華,伍杏梅,等.清遠市農村婦女婦科疾病普查B超異常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7):102-103.
[8] 郭英紅.B超在婦科疾病普查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5):264.
[9] 薛愛存,鄧春桃.絕經后女性婦科B超篩查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19):3982.
[10] 楊密秀,張王婷.絕經后女性行B超婦科檢查的必要性[J].吉林醫(yī)學,2013,34(17):3411-3412.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