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恩++袁明軍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并尋找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規(guī)律,投身教改,轉(zhuǎn)變學生自主閱讀方式,促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
關(guān)鍵詞:語文;學生;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200-02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行各種閱讀教學活動,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真正參與到語文閱讀中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讓其能夠更好地建構(gòu)語文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師要努力尋找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的途徑,讓學生通過主體參與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一、采用多媒體課件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1.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閱讀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chǔ)上的,學生只有有了閱讀的興趣,才有可能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靠的是學生長期的閱讀思考,這需要教師長期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到語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境進行教學,調(diào)動學生進行閱讀思考的積極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文字會有些不明白,也不能完全懂得閱讀方法,理解文本內(nèi)容,此時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擴大知識面,發(fā)展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突破閱讀教學的難點,就可以選取適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如在《開國大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閱讀文本的時候?qū)φ找曨l,從而感知文本所表達的場面描寫。在這個基礎(chǔ)上,教師指點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研討,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從而更好地提升其閱讀能力。
二、尋找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規(guī)律,促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
1.尋找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規(guī)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找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到閱讀文本的興奮點,深入淺出幫助學生學習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教師要重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不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教師要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進行學習,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教師要找準語文教學的切入點,以點帶面達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如在《我的長生果》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通過導學卡的引導搜集葉文玲的資料,了解葉文玲在閱讀中經(jīng)歷的故事。另外,教師通過導學卡布置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前完成對課文的基本認知,在課本上勾勾畫畫做好批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當學生完成導學卡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后導后教,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這樣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充分利用學校現(xiàn)有教學資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歸根結(jié)底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語文基礎(chǔ)上積極思考,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期引導以及學生長期的付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思考教育教學策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緊抓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把握學生的語文層次,利用學?,F(xiàn)有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組建班級閱讀角,吸引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學校共讀共賞,或者在有圖書館的學校,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學校圖書館借閱相關(guān)書籍??傊喿x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采用符合學生閱讀習慣的方式,要建立在學?,F(xiàn)有教學資源的基礎(chǔ)上。
三、投身教改,轉(zhuǎn)變學生自主閱讀方式
1.小組合作閱讀學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從“聽語文”過渡到“做語文、說語文”,而在這個層面上“做語文”比“說語文”更重要。教師要倡導“做語文”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問題的探究發(fā)現(xiàn),質(zhì)疑問難、體驗欣賞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做好課內(nèi)閱讀,而且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屋建瓴,不但要讓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知識,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傳道士”,真正讓學生獲取知識建構(gòu)的方法,讓學生懂得用語文的思想解決語文閱讀問題。教師要采用情境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在語文知識建構(gòu)的過程中,單憑學生個人能力所獲取的知識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了學生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習能力提升的最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到每一次合作交流中來。
2.課堂上加強閱讀教學滲透,引導學生多角度遷移。如果學生有自己無法解決的閱讀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解決或者通過課前記錄問題課中解決的形式解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語文閱讀思想的滲透,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思維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不斷表揚學生,鼓勵其主動參與,重視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形成主動遷移的能力,不斷根據(jù)廣泛的遷移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新知的學習。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加強鼓勵性評價,讓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悟透語文知識形成的過程。此外,教師要由課內(nèi)閱讀過渡到課外閱讀,要敢于放手,不要擔心學生的閱讀能力差,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建構(gòu),再進行引導教學。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握學生的能力以及知識層次的不同,讓學生通過合作小組學習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