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飛
摘要:PYP(Primary Years Program)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培養(yǎng)精英學生的、高水平的國際小學項目。本文嘗試用PYP理念來營造校園英語氛圍、開展主題系列活動、組建英語社團從而來激發(fā)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形成閱讀策略。
關鍵詞:興趣;習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85-02
《新課標》對小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通過閱讀如何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養(yǎng)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策略,具備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質(zhì)疑的能力、主動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正與PYP理論體系所倡導的培養(yǎng)有質(zhì)疑能力、合作精神等維度相吻合。筆者嘗試通過PYP的理論體系來指導教師們?nèi)绾翁嵘龑W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
一、營造多維學校英語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PYP理念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自信來源于哪里?無可非議來源于學生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磥砼囵B(yǎng)孩子們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學生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應該從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入手。筆者嘗試從課堂中走到校園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持續(xù)的、多維度的英語氛圍,讓孩子們置身于濃濃的英語氛圍中,讓氛圍感染他們從而激發(fā)起閱讀的興趣,形成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教室中英語角是孩子們靜態(tài)展示自我的窗口,依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可以放置孩子們搜集到或創(chuàng)作的英語小詞典、兒歌、作文等作品。英語角的內(nèi)容每兩周更換一次。英語角的版面設計,稿件的選用,最終的布置都有班里的孩子分組輪流負責。孩子們在布置英語角的過程中,體驗到同伴間的合作,自我的創(chuàng)作。課堂中英語角是孩子們動態(tài)展示自我的窗口。每堂課的前5分鐘孩子們都可以來展示自己,或是與同伴們分享一個自己學到的單詞,或是課外的一個英語常用句型,或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或是一個英語小故事。為了確保自己的展示有質(zhì)量,孩子們都事先進行了大量的閱讀,選擇或創(chuàng)作好展示的材料。校園里英語氛圍營造得更加濃厚。每個課間廣播里播放的一首首經(jīng)典英文歌曲、兒童英文歌謠讓孩子們在休息的同時感受到了英文歌曲帶來的快樂。中午休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空中英語”節(jié)目時間?!翱罩杏⒄Z”欄目組成員都由學生應聘產(chǎn)生。他們會定期給同學們播放一些經(jīng)典英文原版動畫片,并組織同學們開展有獎競答;通過廣播用英語介紹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新聞、故事。每個教室門口的流動書吧,也是一個能激發(fā)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地方。孩子們通過閱讀書吧里陳列的英語小故事,完成閱讀積分卡,并免費兌換到自己喜歡的英語書籍。學校風雨操場里一根根廊柱也能為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做出點貢獻。老師們會選擇有意思的英文繪本,制作成一張張大幅海報張貼在廊柱上供孩子們閱讀。
從教室里的英語角到校園里的“空中英語”,從教室門口的流動書吧到操場上的廊柱,可以說校園里的每個角落都被濃濃的英語氛圍包裹著,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英語閱讀中來的興趣被激發(fā),部分孩子的參與組織合作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提升。
二、開展全方位主題系列活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通過多維校園英語氛圍的營造,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完全的激發(fā)。而我們面對的這群孩子好奇心十足,與英語閱讀碰撞出的火花轉(zhuǎn)瞬即逝。我們老師該怎樣維持孩子的興趣,讓興趣成為一種習慣呢?PYP理念同時也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態(tài)度。基于以上兩點,筆者嘗試通過開展全方位的主題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依據(jù)PYP理念打造精英學生的宗旨,筆者選用“super”一詞為系列活動的主題,旨在鼓勵孩子們以“super”為自己的目標。每學期開展2~3期主題系列活動。每次活動前2~4周通過校園內(nèi)多維度的活動宣傳載體,向同學們宣傳活動主題、活動準備、活動要求及活動時間等信息。同學們會自發(fā)組合,以個人或團體的形式參加活動?;顒娱_展前的2、3周是同學們的準備期。同學們都會事先閱讀相關的英語資料,選擇或改編活動素材,在此過程中同學們不但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同學們有的請教老師、有的組建后援團還提升了交流溝通的能力。
“super reading show”是我們最近開展的主題系列活動。四周前老師推薦學生們閱讀一部分經(jīng)典英語故事如《Red Hat》、《Snow White》、《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Cinderella》、《The Little Looking for Food》等。表演前同學們都要對所有故事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為了維持孩子的閱讀,老師們還穿插了有獎答題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閱讀習慣慢慢養(yǎng)成。然后依據(jù)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故事。部分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學還對故事進行了改編,最后組隊參加活動。在故事排練過程中,導演、演員都是孩子們自己召集的,表演過程中所需的道具、音效都由孩子們自己制作??梢哉f每次主題系列活動的開展都是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溝通合作等能力的極大挑戰(zhàn)。
三、組建voice英語社團形成閱讀策略
在以上兩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們組建了Voice英語社團,旨在通過社團活動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策略。掌握好必要的閱讀策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的閱讀策略中,人們最常用的是三種:skimming即略讀,又稱為reading and skipping即跳讀或glancing即瀏覽;intense reading 即精讀和scanning即尋讀又稱查讀。PYP思想推崇地是以質(zhì)疑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Inquiry-based teachi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磥硖釂柕牟呗砸矐搶儆陂喿x策略的范疇。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引導學生使用頭腦風暴、提問、跳讀、精讀、尋讀這幾個閱讀策略,對文章進行閱讀。每次閱讀后又分別設計出不同層次的任務。隨著文章內(nèi)容的不斷深入,任務層次也不斷提高。例如,在社團中筆者給五年級的孩子們準備了小象《Elmer》的故事。在上課的Free talk部分,教師首先給學生們看了一個有關于動物的小短片。在短片中學生看到 了很多動物。接著老師提問:“What animal can you see?What animal do you like?”當學生提到“I like elephant.”時教師馬上引出,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大象的故事。教師講到此處戛然而止,反問學生:“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elephant?學生們經(jīng)過頭腦風暴提出了很多問題:What is the elephants name?Where is the elephant?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How is the elephant?學生的問題一一被老師記錄在了黑板上。接著老師讓同學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跳讀、尋讀文章的重點段落找到問題的答案。讀完后教師帶著孩子們來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大部分問題得到解決,一一被擦去,最后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被保留。再這次過程中學生用英語思考提問的策略、跳讀、訓讀的閱讀策略在逐步形成。
隨著故事的推進,教師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內(nèi)容來描述小象的長相。當Elmer去找長頸鹿醫(yī)生準備對自己的長鼻子進行整形時,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事讓Elmer改變了自己的決定。教師讓學生猜測森林里發(fā)生了什么,筆者先后兩次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開放式問題的提出,打開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接著學生們對文本進行精讀,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象用長鼻子撲滅了森林里的火,救了森林里的小動物。那以后小象還會嫌棄自己的鼻子嗎?How is the elephant?學生到此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已能順利解決這一問題。之后森林里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筆者嘗試讓學生用1~2句話來續(xù)編這個故事。再次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整個故事的推進過程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地質(zhì)疑,猜測、解疑,閱讀的策略也在逐步形成。
PYP理念引導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筆者只是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望隨著研究的深入能有更多、更好的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丹鳳.學英語高年級閱讀課例談[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7,(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