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要發(fā)揮和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和信心,強化體育學習的意識和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關鍵是要確立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關鍵詞:體育;教學;活動;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51-02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要發(fā)揮和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和信心,強化體育學習的意識和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關鍵是要確立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具體內容詳見下文。
一、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思想,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中的講解、示范和練習是體育教學的基本教法,是老師“唱”給學生看,然后學生重復老師的“腔調”。老師把知識“灌”給了學生,學生機械地接受,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創(chuàng)新思想被抹殺了。教師必須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認識和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課程具有特殊性,我們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訁⑴c,成為課堂的主角、決策者,這樣才有可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在教學方法上,過于強調學生接受和機械學習,從“要教”到“要學”的過程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包括其自主性,自主性又包含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能力,在教學中建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符合實際的判斷能力。讓有能力的學生編排游戲,帶領學生去做,或者當一回老師上一堂課,就能極大地刺激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這樣我們就將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更有機會看到一個全面、完整的學生。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我理解、自我展示、自我表演,我們從中看到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也可以看到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特長,亦可看到不足。這樣我們可以實施因材,既有利于課堂教學,又使學生身心得到了全面發(fā)展。
二、培養(yǎng)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主體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體現(xiàn)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和游戲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只有全面認識了解學生,我們才能制定教學計劃和完成教學任務。一份實際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設計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過程。首先,加強預習。讓學生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的內容并進行練習。學生在練習中有一定的體會和見解,從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并和老師的示范結合進一步提高。其次,變傳授為點撥引導,教給學生自主學練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的是方法、思路和規(guī)律。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果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認真了解和研究學生,使每個學生獲得知識的機會平等。對領悟好且能力強的同學,應擴充練習內容、增加練習難度和提高要求,對能力差和身體素質一般的同學,應個別輔導方法并在難度上進行簡化,次數(shù)和時間要加強,給他們信心和鼓勵。使學困生也能達到《體育大綱》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鍛煉。
三、科學引導,主體探究,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將現(xiàn)在的這種身份轉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激發(fā)、引導、示范、評價等作用,學生是主體、是目的,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就形成了優(yōu)化的教學結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引導學生活學、善學、會學、樂學,建立師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堅持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內容為基礎,手段為核心逐步完善教學體系,優(yōu)化教學水平。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不是“放羊”式,而是想出更多、更新的方法和手段,給學生一個獨立練習和思考的空間,以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自主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在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體育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保證,是《新課程標準》對《體育與健康》課程范圍的評價。一是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將對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納入評價范圍,讓學生參與整個評價過程,讓學生發(fā)言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結合,在評價中進步,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興趣。二是學習結果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評價學生在學習體育時展現(xiàn)的知識、技能和精神品質,知識與技能展現(xiàn)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目標的完成情況,而精神品質是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評價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過程與結果多層次的評價體系。教師要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這樣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并對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改進。
總之,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增強學生健康為目的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教學活動優(yōu)化。在學生參與中,既加強了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又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使學生從厭學到會學、樂學,從畏縮不前到勇往直前。形成教不疲憊學不勞累的良性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高升.中學生體育課堂主體性合作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設[J].體育教學,2011,(06).
[2]包牧.學生主體性體育課堂學法指導的實踐探索[J].體育教學,2011,(11).
[3]易明輝.關于構建學生體育學習主體地位的研究[J].體育世界,2010,(08).
[4]李清建.體育教學改革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3,(08).
[5]付英,王鵬.淺談新課改條件下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J].當代體育科技,2012,(05).
作者簡介:常迎梅(1976-),女,陜西神木縣人,大專,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