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蒙蒙
摘要:語感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通過“誦讀佳作”使學生觸發(fā)語感、通過“潛心涵泳”讓學生頓悟語感、通過“遷移運用”令學生習得語感,此不失為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三項有效策略。
關鍵詞:學生;語感;誦讀佳作;潛心涵泳;遷移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239-01
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是什么?王尚文教授在其著名專著《語感論》中,給語感下了一個最簡潔的定義:語感就是言語形式感。語感教學之于語文教學,就好比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文化心理素質的鑰匙、擁有這把鑰匙,就能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
因此,語感教學應該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由此可見,語感,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然而對于閱讀量少的農村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中培養(yǎng)好的語感,真的很難,那么,如何在農村課改的浪潮中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語感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當前農村小學的普遍情況,談談一些做法:
一、“誦讀佳作”觸語感
現在,農村的家庭狀況比之以前已有較大的改善,很多家長對學生在教育上的消費也表現出了支持。打開學生的書包,發(fā)現里頭裝的書本中,竟然也有幾本精美的課外書了。再加上很多學校也建立了圖書館,電腦房,可以說學生要獲取課外知識的途徑也多了。因此,讓學生“誦讀佳作”悟語感也就成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要落實好這個方法,可采取的方式比較多。例如:在教室的黑板上開辟一塊“讀書角”。讓學生摘抄一些詩詞、格言等他們自己喜歡的內容,不斷誦讀,并對自己喜歡、有感觸的內容做好記錄。內容的更新也要及時,一般情況下可根據大部分同學的掌握情況,一至三天更換一次。對于表現積極、做得好的同學,教師要及時鼓舞,并予以表彰。久而久之,在不斷的誦讀積累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語感也豐富了。
另外,教師們也可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適時采取一些鍛煉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方式。如我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通校生,一放學就是離開學校了,且離城較近,經常會到城里閑逛。因此,根據這個特點,我專門設立了一節(jié)“新聞報道課”。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可把自己一周中最具有特色的新聞播放給同學們聽,并評出最佳的播放員。一學期嘗試下來,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有的同學從最初的羞澀到現在的落落大方真的是會讓你刮目相看??梢?,在學生不斷的留心觀察中,在他們積極的準備中,他們的言語組織能力正在不斷的提高著。自然而然,他們的語感也就得到了加強、積淀。
二、“潛心涵泳”悟語感
潛心涵泳,就是要求學生在面對語言文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讓學生自己的腦子去活動。有時可能說不怎么出來,或說得不夠恰當,但是學生能感覺到了、體會到了,這就是潛心涵泳。
例如:浙教版第九冊《赤壁之戰(zhàn)》中有這樣一句話:曹操笑著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比绻患訚撔暮?,學生是很難對曹操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實上,正是曹操的這一笑,才是刻畫曹操性格中最傳神的地方。在教學這一笑時,我讓學生潛心涵泳,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上下文去體會曹操的這一笑。結果,有的學生說曹操的這一笑,笑出了他的輕信和鹵莽,那請你讀出他的鹵莽;有的說,這一笑,笑敗了這場戰(zhàn)爭,那請你讀出他的自信;有的說,這一笑,笑掉了他雄霸天下的野心,那請你讀出他的野心。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笑”,在學生的專心涵泳下,不知不覺間挖出了他們內在的語言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語感。可見,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品味斟酌,潛心涵泳,不失為一種培養(yǎng)語感的好方法。
三、“遷移運用”習語感
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事非親歷不知難?!爆F在我們的很多人教版課文,一篇篇都是美絕倫換的,令很多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但是如果我們只關注著讓學生體味內容,卻不注重遷移運用,那么這對于學生語感的提高將是一個很大的缺失。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根據文本的需要,適時設計一些說話、寫話練習。
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二冊14課《荷葉圓圓》時,在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荷葉有四個好朋友之后,可設計這樣一個說話練習:荷葉還會得到誰的喜愛,它會怎么說?怎么做?接下來就會有很多小朋友這樣說:有的說:蝴蝶落在荷葉上,它說:“荷葉是我旋轉的舞臺?!庇械恼f:小烏龜在荷葉下面游來游去,它說:“荷葉是我的小帳篷?!边€有的說:小蟲在荷葉上爬來爬去,它說:“荷葉是我的運動場。”
再如,教學高段時,要注重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在浙教版五年級上冊《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臨近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由于學生前面已經有了對周總理的了解,并感受到了全國人民對總理逝世的那種悲痛、不舍的心情。所以,學生寫起話來是得心應手且感人肺腑:有的悲痛地說:總理,請您留下來,不要走,我們離不開您,全國的人民需要您呀!有的動情地說:總理,您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們一定不會忘記您對我們青少年的教誨,您就安心的走吧!有的引用了著名的詩句說:有的人活著,可已經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可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偫恚褪沁@樣的人呀!
盡管學生的言語細細推敲起來,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然而,在教師這樣有意識的指導下,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言語表達能力提高了,自然,語感的運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笨梢?,學生的語感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因此,語感的培養(yǎng)確實已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了。誠然,不同的孩子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預感也存在著個體差異。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持之以恒。那么,在課改浪潮中,我們定能為小學語文教育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