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偉
摘要:新課標要求高中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什么是研究性學習,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實施研究性學習,怎樣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指導,怎樣對學生的研究方法加以指導,怎樣對學生的思維方法進行指導,怎樣對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進行指導,如何關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分工問題,本文都對此作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115-02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備課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小組探究的模式,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通過探究,主動地獲取知識,它是活動課教學的升華與提高,它比一般的活動課更加廣泛和深入,更加靈活和多樣,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力。在高中英語課程中,推行探究性學習方式,意義重大深遠,它可以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填鴨式教學的模式,為學生建構一種開放的、輕松的、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學習知識并進行綜合應用,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端正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良好的運用語言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行為也要隨之發(fā)生轉變,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和指導者(supervisor)。這就提高了對高中英語教師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還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看一看學生在社會、歷史和心理等方面都到了什么程度,而教師肯定是要在其上的,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應該是平等的關系,建立一種新式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達到師生互助,教學相長。
二、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初期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實施的時候,因缺乏科研知識和英語專業(yè)知識,在活動過程中覺得無從著手或者打不開思路,教師在真正的操作過程中,也有不規(guī)范、方法不科學的問題。尤其是高中生在接受了九年的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法后,思維已成定式,習慣性地被動接受陳舊的學習方式,不喜歡參與課堂教學,一遇到困難就產(chǎn)生畏懼、沮喪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很差,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自信心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基礎知識等方面進行指導。
1.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指導。高中生的英語閱讀量對于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積累知識,并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研究方法的學習,讓學生把教師推薦的書籍讀一讀,最終養(yǎng)成自主求知的習慣,終生受益。
2.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方法也要加以引導。由于學生剛剛參與研究性學習,對于研究方法掌握不多,教師需要系統(tǒng)地講授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觀察法、類比法或案例分析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的課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特別要注意實施階段和選題階段的研究方法,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比如在進行“如何提高英語詞匯記憶效益”的課題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多運用采法法進行調(diào)研,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后采用相關性調(diào)查法、因果調(diào)查法,圍繞中心問題搜集證據(jù),進一步論證本小組的結論。對于搜集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要對自己的資料進行編目,并且規(guī)格、字號要統(tǒng)一,并且對資料要進行去粗取精的篩選,因為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尤其注重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感受和體驗,所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都要求學生做好活動記錄,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思維方法的指導。筆者在授課中發(fā)現(xiàn),從小學開始到初中畢業(yè),學校一般對學生進行求同思維訓練、演繹推理思維訓練、左腦思維訓練等,有的甚至是教條式的,這些思維訓練的直接后果就是讓許多學生的思維刻板、不變通,盲目地迷信權威,不敢提出反對意見,怕出錯,怕冒險,沒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就導致學生的批判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不高。所以,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主動質(zhì)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圓其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高中英語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進行指導。針對當前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性,走入社會后會陷入種種窘境,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就是為了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學生關注一些社會問題,嘗試解決一些社會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其意志力。高中生在對社會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關注社會的現(xiàn)實與未來的人文精神,產(chǎn)生發(fā)展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求知,樂于探究的心理品質(zhì)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三、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分工合作問題
高中英語研究小組的構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學生各有特點,許多學生即使在教師分工比較明確的情況下,還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一部分工作,組內(nèi)的一些骨干分子就成了他們依賴的對象,這樣整個小組處于極小部分骨干在干活兒,其他多數(shù)人旁觀的現(xiàn)象,整個活動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更不可能體現(xiàn)團隊合作、互相提升的效果。所以,教師把組內(nèi)職責按照個人特長分工,明確每個人應該做什么,并且制定工作細則,真正做到小組事事有人做,小組的人個個有活兒干,從而保證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總之,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課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創(chuàng)新過程,在研究性學習探究過程中也使各個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得到了大幅提升,真正體會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真諦。研究小組的學習興趣激增,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強,主動探究出新,走出一條“既提高成績,又提高能力”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