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民?孫誠?林明剛?王磊?薛德文
【摘要】目的 探討經(jīng)載瘤動脈化療栓塞(TACE) 聯(lián)合B超引導下射頻消融(RFA)綜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分析8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療結(jié)果, 其中36例采用TACE聯(lián)合B超引導下RFA的綜合治療(綜合組), 45例僅應用TACE治療(單純組), 兩組皆隨訪3年, 分析比較兩組臨床獲益率及1、2、3年生存率。結(jié)果 臨床獲益率(CR+PR+NC)綜合組73.30%(26/36),單純組46.50%(21/45),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7)。1、2、3年生存率綜合組為94.4% (34/36)、77.8% (28/36)、58.3% (21/36), 單純組為73.3% (33/45)、51.1% (23/45)、24.4% (11/45),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經(jīng)載瘤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射頻消融綜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療效肯定,臨床獲益率高,患者1、2、3年生存率高, 是一種有效的聯(lián)合治療方法。
【關鍵詞】 TACE;RFA;肝細胞癌
目前, 經(jīng)載瘤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已成為治療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但仍存在腫瘤完全控制率低、需多次反復治療、易損害正常肝功能、加重肝硬化等問題[1]。近年來, 圍繞TACE的綜合治療已成為中晚期肝癌治療的研究熱點[2]。本文總結(jié)了作者經(jīng)載瘤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射頻消融的綜合治療方法, 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及山東省腫瘤醫(yī)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治療、經(jīng)病理檢查、甲胎蛋白(AFP)檢查及影像學確診資料完整的81例肝癌患者, 其中男49例, 女32例, 年齡33~85歲, 平均年齡59歲。原發(fā)性肝癌50例, 繼發(fā)性肝癌31例。腫瘤位于肝右葉39例, 肝左葉22例, 肝左、右葉20例。塊狀型38例, 結(jié)節(jié)型23例。腫瘤直徑1.5~19 cm。門脈癌栓者19例, 肝硬化者23例。肝功能Child分級均為A、B級, 無C級。
TACE聯(lián)合RFA為聯(lián)合組, 共36例, 單純應用TACE為單純組, 共45例。所有病例治療前均行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心電圖、肝臟CT掃描等檢查?;颊咝詣e、年齡、病灶解剖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肝功能分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單純組:采用Seldinger插管技術, 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將導管或微導管超選擇性至載瘤動脈內(nèi), 再經(jīng)導管注入氟尿嘧啶1.0~1.5灌注化療、表阿霉素30~50 mg+超液態(tài)碘化油5~40 ml乳化劑或配合適當大小的明膠海綿顆粒行瘤體栓塞化療, 部分病例存在載瘤血管與正常血管瘺者加用明膠海綿顆?;驈椈射撊λㄈ笤傩蠺ACE。術后常規(guī)給予保肝、支持、對癥等治療。TACE間隔時間為4~6周。
聯(lián)合組:TACE治療同單純組, 先行TACE 1~3次, 在末次TACE 治療后4周后行B超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腫瘤病灶RFA治療, 采用美國RITA射頻消融治療系統(tǒng)(RF-1500), 根據(jù)腫瘤大小、位置、病灶多少確定穿刺點位置、射頻消融范圍、射頻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治療后5~6周常規(guī)行CT或DSA造影復查, 必要時再行TACE 1~2次。
1. 3 近期療效評價標準 全部病例均采用增強CT或DSA追蹤復查。療效判定標準參照WHO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及美國肝病學會( AASLD)療效評價RECIS標準( HCC修訂版):①CR(完全緩解):腫瘤完全壞死, 持續(xù)1個月以上, 腫瘤病灶呈完全消融壞死低密度灶;或腫瘤碘油灶周圍可見環(huán)行低密度消融壞死區(qū);或腫瘤呈完全致密碘油沉積灶, 動脈期無強化灶, DSA動脈期增強顯影均消失。②PR(部分緩解):腫瘤壞死、縮小≥50%, 持續(xù)1個月以上或DSA動脈期增強顯影直徑總和縮小 30%。③NC(無變化):腫塊壞死縮小<50%或體積無變化, 病情穩(wěn)定1個月以上;④PD(腫瘤進展):腫瘤體積增大, DSA動脈期增強顯影的直徑總和≥20%或出現(xiàn)新生病灶。CR+PR+NC為臨床獲益。
1. 4 遠期療效判定 隨訪患者的生存期, 計算1、2、3 年生存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臨床療效 聯(lián)合組36例患者中CR 12例, PR 8例, NC 6例, PD 10例, 臨床獲益率(CR+PR+NC)綜合組73.30%(26/36);單純組45例患者中CR 3例, PR 9例, PD 11例, 臨床獲益率46.50%(21/4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生存率 兩組均隨訪6~36個月, 平均隨訪21個月。1、2、3年生存率綜合組分別為94.4% (34/36)、77.8% (28/36)、58.3% (21/36), 單純組為73.3% (33/45)、51.1% (23/45)、24.4% (11/45),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目前TACE是非手術治療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3]。理想的超選擇性載瘤動脈栓塞化療, 能有效地減少腫瘤區(qū)的血供, 再加上腫瘤組織內(nèi)較高濃度化療藥物優(yōu)勢, 不但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 還可使腫瘤內(nèi)部纖維間隔崩解, 更易于化療藥物滲入。但TACE對腫瘤很難達到根治的, 由于異位供血、血管再生及腫瘤周邊門靜脈參與供血等, 單純的TACE腫瘤控制率僅有20%左右[4]。近年來, 基于TACE的綜合治療已成為研究熱點。
B超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腫瘤病灶RFA治療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肝癌的局部微創(chuàng)治療[5, 6], 不但可最大程度地減少腫瘤負荷, 亦可達到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其主要作用原理是使整個靶組織內(nèi)保持50~100℃的高溫, 破壞靶區(qū)內(nèi)瘤組織, 而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但RFA存在熱損傷效應, 對于病灶鄰近膈肌、大血管、胃腸道、膽囊等重要臟器者, 為避免嚴重的并發(fā)癥, 只能減少消融范圍, 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 消融治療后腫瘤容易殘留或復發(fā)[7], 而且對病灶>3 cm的病灶效果較差[8]。endprint
聯(lián)合射頻消融與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可克服單獨應用 TACE 或 RFA 治療的局限性, 一方面, TACE使腫瘤血管完全或大部分栓塞, 可使局部熱量不易散失, 射頻消融范圍進一步擴大, 從而增強 RFA 的損毀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切斷了大部分腫瘤的載瘤血管, 從而也降低了腫瘤轉(zhuǎn)移和復發(fā)的風險[9]。
本研究顯示: 綜合組臨床獲益率(CR+PR+NC)為73.30%(26/36),單純組46.50%(21/45),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7)。1、2、3年生存率綜合組為94.4% (34/36)、77.8% (28/36)、58.3% (21/36), 單純組為73.3% (33/45)、51.1% (23/45)、24.4% (11/45),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 TACE 聯(lián)合RFA能提高中晚期肝癌近期腫瘤控制率, 延長患者生存期。
有關TACE 及 RFA 的治療先后順序上, 作者主張先行TACE再行 RFA治療。作者認為, 中晚期肝癌多為富血供、多中心腫瘤, 先對其進行化療栓塞治療, 可使部分腫瘤組織壞死, 減少腫瘤血供, 有利于增大射頻消融范圍[10], 同時對肝內(nèi)微小病灶起到碘油標記作用, 從而為后續(xù)的射頻消融治療打下基礎。相反, 若先行RFA治療不僅造成腫瘤載瘤血管栓塞, 不利于栓塞劑和化療藥物進入腫瘤組織, 從而影響 TACE 的療效[11]。在TACE與RFA的間隔時間上, 目前國內(nèi)外并無定論[12], 作者認為在4周后比較合適, 在此時間區(qū)域, 患者化療栓塞后體質(zhì)恢復尚可, 腫瘤的復發(fā)較低 且對肝功能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 Bruix J, Sala M, Llovet JM, et 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Gastroenterology, 2004,127(1):179-18.
[2] 王偉昱, 侯昌龍, 張行明, 等.基于TACE的綜合介入治療在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應用.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 47(3):299-301.
[3]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xié)會臨床腫瘤學協(xié)作委員會,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癌學組.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診治專家共識.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9,14 (3):259- 269.
[4] 吳沛宏, 張福君, 趙明, 等.肝動脈栓塞化療聯(lián)合CT導向射頻消融術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評價.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7,37(10): 901-904.
[5] Bhardwaj N, Dormer J, Ahmad F,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of the liver:a description of lesion evolution over time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eat sink effect.Pathology, 2011, 43(7):725-731.
[6] Simo KA, Sereika SE, Newton KN, et al. Laparoscopic-assiste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afety and efcacy in comparison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J Surg Oncol, 2011, 104(7):822-829.
[7] 任正剛. 原發(fā)性肝癌的射頻毀損治療進展.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14(1):5-7.
[8] Martin RC, Scoggins CR, McMasters KM. Safety and ef. cacy of microwave ablation of hepatic tumors: a prospective review of a 5-year experience. Ann Surg Oncol, 2010, 17(1):171-178.
[9] Solbiati L, Ierace T, Goldberg SN, et al. Percutaneous US-guidedradio-frequency tissue abla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in 16 patients. Radiology, 1997, 202:195-203.
[10] 代向黨,王贏,程喆,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lián)合射頻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分析.放射學實踐, 2010,25(7):799-802.
[11] 崔彥, 楊堅, 周立艷,等.經(jīng)皮射頻聯(lián)合肝動脈導管化療栓塞治療大肝癌療效分析.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06(3):1-4.
[12] 方志雄, 程丹, 方志宏, 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射頻消融治療大肝癌的療效評價.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2,17(1):1-4.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