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鵬云等
摘 要:為篩選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對25%氰烯菌酯SC、80%多菌靈WP、70%甲基硫菌靈WP、43%戊唑醇SC進行了比較試驗,結(jié)果證明:25%氰烯菌酯SC150mL/667㎡、80%多菌靈WP80g/667m2麥赤霉病防治效果較好,用藥適期為小麥揚花初期。
關鍵詞:小麥赤霉?。凰巹?;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93-02
近年來,無為縣小麥種植面積不斷增加,2013-2014年度種植面積達20 000hm2,小麥赤霉病是無為縣小麥生產(chǎn)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發(fā)生較重時不僅影響小麥的品質(zhì),而且嚴重影響小麥產(chǎn)量,成為制約我縣小麥產(chǎn)量和生產(chǎn)安全的重要因素。赤霉病菌分泌產(chǎn)生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等毒素能污染食物,并可在食物鏈中長期存留,還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嚴重威脅著人和動物的健康[1]。為科學篩選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高效藥劑,無為縣植保站于2014年4月9日~5月8日在無城鎮(zhèn)馬廠行政村開展了氰烯菌酯等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的比較試驗。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點:無為縣無城鎮(zhèn)馬廠行政村,戶主:謝業(yè)清,面積:3 800m2,小麥品種:寧麥13,播種日期:2013年11月11日,播種方式:直播,播種量:10kg/667㎡,前茬作物:直播水稻,施肥情況:2013年11月10日667m2施45%復合肥30kg作基肥,2014年2月24日667㎡施尿素10kg,氯化鉀7.5kg作返青拔節(jié)肥,土壤肥力中等,肥力水平一致,施藥時小麥處于揚花初期,長勢中等,密度均勻,大田四周及中間開圍溝和腰溝,以便清溝瀝水。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1)25%氰烯菌酯SC 150mL/667m2(江蘇省農(nóng)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購)。(2)80%多菌靈WP 80g/667m2(上海悅聯(lián)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購)。(3)70%甲基硫菌靈WP100g/667m2(上海悅聯(lián)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購)。(4)43%戊唑醇SC 12mL/667m2(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購)。(5)不施藥作對照。每個藥劑處理面積為200㎡,試驗設3次重復,采用隨機排列方式進行。四面設保護行。
1.3 試驗方法 2014年4月9日下午小麥揚花初期第1次施藥,4月15日上午小麥揚花盛期第2次施藥,共施藥2次,采用TN-18A型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667m2施藥液量24kg,第1次施藥后24h未降雨,第2次施藥后4h降雨,第1次施藥后天氣以降雨為主,晴雨相間,持續(xù)到4月26日,調(diào)查時間:4月25日小麥乳熟期第1次調(diào)查,5月8日下午小麥蠟熟期(病情穩(wěn)定期)調(diào)查發(fā)病情況,每處理采用5點取樣,每點查40株,計算病穗率、病穗防效、病情指數(shù)和病指防效。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據(jù)田間示范試驗觀察,各處理區(qū)小麥生長正常,無明顯不良影響,用藥區(qū)與不用藥區(qū)(CK)相比,小麥穗部和生長勢均未發(fā)現(xiàn)有異?,F(xiàn)象,證明25%氰烯菌酯SC在小麥揚花初期施用安全性好。
2.2 防治效果 (1)第1次調(diào)查防效。結(jié)果表明,4種藥劑處理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以25%氰烯菌酯SC150ml/667㎡處理效果最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為75.6%、83.0%,其次為80%多菌靈WP80g/667㎡處理,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為72.5%、78.0%,最差的為43%戊唑醇SC12mL/667m2,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為21.0%、17.0%(如表1)。但總體防治效果都不夠理想,可能是第1次施藥后小麥揚花期間降雨頻繁,加重了發(fā)病程度;也可能是施藥液量少(667m2施24kg),噴施不均勻。
(2)第2次調(diào)查防效。結(jié)果表明,4種藥劑處理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差異明顯,以25%氰烯菌酯SC150ml/667㎡處理效果最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為78.5%、84.7%,其次為80%多菌靈WP80g/667m2處理,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為71.3%、75.1%,最差的為43%戊唑醇SC12mL/667m2,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僅為18.4%、19.8%(如表2)。但總體防治效果都不夠理想,可能是第2次施藥后整個小麥蠟熟期間降雨頻繁,加重了發(fā)病程度;也可能是施藥液量少(667㎡施24kg),噴霧不均勻。也有可能是該田塊區(qū)域前茬作物為水稻直播田塊[3]。
2.3 性價比和環(huán)保角度分析 25%氰烯菌酯SC150mL/667m2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但價格相對偏高,防治成本大;80%多菌靈WP80g/667m2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與25%氰烯菌酯SC150mL/667m2相仿,且價格稍低,防治成本適中。從經(jīng)濟有效角度考慮,80%多菌靈WP80g/667m2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從環(huán)保延緩抗性角度出發(fā),25%氰烯菌酯SC有著廣闊的推廣前景,43%戊唑醇SC不能推廣應用防治小麥赤霉病。
3 結(jié)論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應優(yōu)先選用25%氰烯菌酯SC150mL/667m2和80%多菌靈WP80g/667m2。建議在小麥赤霉病偏重或大發(fā)生流行時,25%氰烯菌酯SC667㎡用藥量增加到200mL,80%多菌靈WP667m2用藥量增加到100g。并將水量增加到30kg/667m2,用藥適期為小麥揚花期,對感病品種要進行兩次防治。
參考文獻
[1]李元君,蔣萍華,梅建冬,等.不同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田間篩選實驗[J].現(xiàn)代農(nóng)藥,2013,12(6):53-54.
[2] 劉家成.農(nóng)作物病蟲預測預報辦法與技術[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1995:85-87.
[3]花文蘇,王大偉,史明武,等. 水稻秧田區(qū)小麥赤霉病重發(fā)原因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23):148-149.0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