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云,劉小敏,劉瑩,李麗廉,牛姬
艾滋病是當今全球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廣泛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關注[1]。我國自1985年首次報告艾滋病病例以來[2],國內艾滋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趨勢,并且有報道稱,20歲以下青少年罹患比例在上升[3]。迄今為止,仍沒有藥物能徹底根治艾滋病,也無有效疫苗可以預防艾滋病[4]。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幫助群眾建立正確的觀念和行為,是從根本上預防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途徑[5]。現(xiàn)今社會,青少年性觀念發(fā)生變化,較以往更加開放,初次性行為發(fā)生的年齡也大大提前[6-7];同時,我國由于傳統(tǒng)觀念影響,性教育仍相對滯后。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于2010年9-12月,以深圳市福田區(qū)428名高中學生為調查對象。
1.2.1抽樣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福田區(qū)4所中學高二年級各2個班,共8個班,428名學生。
1.2.2干預方法由疾控中心舉辦中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師資培訓班,4所高中中,每校1~2名教師接受培訓,共培訓7名教師,4個學時。培訓內容包括艾滋病流行趨勢、傳播途徑、檢驗與防治方法、相關政策等,培訓人員均考核合格。受培訓后的教師在學校進行艾滋病防治主題班會2學時,在同學中宣講防治知識;同時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版面展示,共有34塊版面,每校展示1周。在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后,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調查對象對艾滋病防治相關知識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等信息。
1.2.3問卷內容調查內容包括一般基本情況,艾滋病一般知識、傳播途徑、態(tài)度和行為等,由福田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 要求每個被調查的同學如實填寫、獨立完成,并當場回收問卷,以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可信。
對回收的問卷經整理統(tǒng)一編碼,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11.5 軟件進行分析。
本次共調查學生428名,其中男生203 人,女生225人,平均年齡為16.93±0.88歲。干預前后均發(fā)放428份問卷,問卷回收率為100%。
健康教育前學生們對血液途徑傳播艾滋病知曉率較高,有86.68%學生認為輸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可以感染艾滋??;91.36%的學生認為共用注射器或針頭會感染艾滋病,干預后知曉率進一步提高為97.90%和99.07%。對母嬰傳播知識有顯著提高,“孕婦可以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和“母乳喂養(yǎng)可以傳播艾滋病”由干預前65.19%和62.15%,提高到干預后的95.05%和97.90%;“還沒有預防艾滋病的疫苗”由63.08%提高到95.09%,上述知識經過健康教育干預后知曉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鞍滩∧壳安荒苤斡痹诟深A前,知曉率已經較高,達到96.03%,干預后為96.96%,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中學生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比較 n(%)
干預前學生對蚊蟲叮咬和共用馬桶不會傳播艾滋病知曉率較低,分別是51.63%和52.34%,干預后提高為78.04%和86.92%;干預前81.54%的學生知道艾滋病不會通過咳嗽、打噴嚏傳播,干預后提高為92.06%;干預前82.01%和78.04%的學生認為艾滋病不會通過共用餐具和公共游泳池傳播,干預后進一步提高到95.09%和82.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干預前有84.58%的學生知道握手、擁抱不會感染艾滋病,85.05%的學生認為共用毛巾衣物不會感染艾滋病,干預后分別為88.08%和89.0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學生對艾滋病非傳播途徑知識的知曉率比較 n(%)
干預前84.58%的學生會主動關注艾滋病話題,干預后提高為98.36%;69.63%的學生同意若發(fā)生婚前性行為將使用安全套,干預后提高為91.36%,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干預前42.52%的學生愿意與患有艾滋病的同學同宿,72.66%的學生認為同性戀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應受到尊重,經過健康教育干預后,態(tài)度轉變不明顯,干預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學生態(tài)度、行為變化情況比較 n(%)
本次使用的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問卷,共有11個問題,涵蓋了艾滋病流行現(xiàn)狀、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等多個方面。在進行健康教育前,所有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相關問題,均有超過60%的學生在接受本次教育前已經掌握。說明高中學生在學校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已經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對性和艾滋病進行了關注,并通過其他途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艾滋病的相關信息和知識。這提示我們,對性教育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還應適當提前,以盡早讓青少年系統(tǒng)地接受正確和科學的艾滋病健康教育[8]。在對高中生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后,除了原本知曉率就高達96.03%的“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這一知識外,其余各知識的知曉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說明本次健康干預的效果良好,在學校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切實可行。
本次調查中,艾滋病非傳播途徑知曉率有所提高,但不如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提高的明顯。目前,社會上由于對艾滋病的恐懼以及對艾滋病病人某些行為的不認同,而普遍對艾滋病患者存在一定的歧視[9]。這些歧視導致了艾滋病病人不敢公開自己的病情,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也刻意回避,不愿意及時進行檢測,因此反而助長了艾滋病疫情的流行。本調查顯示,經過健康教育,學生們對于艾滋病非傳播途徑的知曉率并沒有像艾滋病防治知識調查那樣,在干預后知曉率普遍提高到95%以上。這說明,大家對艾滋病患者仍存在一定的疑慮和戒心[10]。
學生接受健康教育后,對艾滋病相關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仍相對落后。這說明,大家均比較注重自我保護,而對艾滋病病人仍有較明顯的歧視[3],并且沒有意識到社會歧視會影響到疾病的流行。本調查“態(tài)度和行為”4題,可以歸屬于是個人“信念”方面的體現(xiàn)。行為干預理論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xù)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知信行模式。知識、信念(態(tài)度)、行為3者相比,轉變所需的時間和難度是不同的:知識的轉變比較容易達到;信念的轉變,因受感情的影響,比知識轉變困難些,歷時也長些;行為的轉變則比前2者更困難、更費時。3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不存在必然關系??梢娦袨榈霓D變是一個既復雜又困難的過程。本次在高中生中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通過不同的途徑,干預時間達到3個月。從結果上看,相關知識知曉率的提升是普遍而卓有成效的。而在相關的信念上,一部分有較大提升,另一部分則提升不顯著。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信念和行為的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為此,建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體系,找尋適當的契合點,系統(tǒng)開展健康教育,從而及早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改變人們的信念和行為,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以達到更好的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今后我們該項工作中應該重點研究的方向。
本次研究通過老師指導,在班級內進行艾滋病防治主題班會,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在同學中討論防治知識,以及在校園內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版面展示等,對中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的干預,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學校是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假如能夠在學校開展系統(tǒng)、全面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如同伴教育手段、板報、專題講座等,并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對控制我國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提示:一是在中學生中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二是在中學生中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應提前到在初中階段進行;三是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著重啟發(fā)學生們自行探討;四是應制定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策略。
[1] Gao Y, Shi R, Cai Y. AIDS/Sex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China reproduction [J]. Repord Fertil Dev,2001,13(7-8):729-737.
[2] 廖文科.我國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臨的形勢及其政策和任務[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2):172 -176.
[3] 李曉亮,李建華.以學校為基礎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實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21(4):271- 272.
[4] 彭仁生.2010年河東區(qū)中學艾滋病宣傳教育現(xiàn)狀調查[J].醫(yī)學動物防制,2012,28(1):73-74.
[5] 尹利軍,樊紅光,尹曉靜.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471.
[6] 孫江平,馬迎華,陳虹,等.中國5 省市中學生危險行為現(xiàn)狀(一):艾滋病及性行為的知識態(tài)度行為[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1,22(3):202-204.
[7] 季成葉.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32-34.
[8] 陳虹,孫江平,斯頎,等.深圳市中學生預防艾滋病干預措施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1,22(2):112-113.
[9] 張愛蓮,董海原,康麗娜,等.山西省3類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與歧視態(tài)度的對比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2,29(3):172-174.
[10] 李曉亮,李建華.以學校為基礎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實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21(4):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