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蓉
一、教學設計思路
復習課究竟怎樣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多年。因為復習課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都已經(jīng)學過,極難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再設計、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再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再學習,達到對知識的再記憶、再理解、再整合、再遷移,重新構建知識框架是上好復習課的關鍵。物質的檢驗、鑒別及推斷題是中考的必考題型,這類題型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條件隱蔽、關系復雜、綜合性強,是學生較容易失分的題型。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內(nèi)容的復習和這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級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EEPO學習方式的訓練和近一年的化學知識儲備,已經(jīng)具備了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這一節(jié)復習課里我采用EEPO平臺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復習。這種學習方式具有知識性強、容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并且通過小組的互動,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把這節(jié)課設計為兩個平臺,一是考點總結,二是鞏固練習。教學過程實錄如下。
二、教學過程
(一)考點總結
師:同學們,在二戰(zhàn)期間美軍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國戒備森嚴的軍工廠。這是利用了上述物質的什么性質?
生:利用了白磷著火點低、二硫化碳易揮發(fā)的性質。
師:掌握物質的性質是我們做好解答推斷題的關鍵。首先請同學們一起回憶有關的考點知識(列清單)。
課件展示:(平臺一)
讓學生閱讀要求,明確任務。
兩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組物質的總結,然后小組內(nèi)交互,交換學習卡,把其他同學的知識總結補充到自己的學習卡上。
學生代表把學習卡投影出來,其他組的同學進行糾錯或補充。
教師點評學生列舉的情況,并進行精講: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堿以及碳酸鹽;含有銅離子的溶液都顯藍色,含有鐵離子的溶液都顯黃色,含有亞鐵離子的溶液都顯淺綠色。
過渡:物質的檢驗能用物理方法的盡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學方法檢驗。下面我們復習用化學方法來檢驗酸堿鹽。
課件展示:
生:6人小組合作,組長根據(jù)各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歸納總結,并把個人成果寫在小卡上。
組內(nèi)交互,組長負責整理,并把成果寫在大卡上。
各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適的位置,然后進行生生互評。
最后由教師補充精講。
(二)鞏固練習(平臺二)
三、課后反思
(一)教學亮點
1.復習的引入馬上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間過渡自然,教學過程流暢。
2.設計了兩個平臺,一個是總結考點知識清單,一個是中考真題演練。每個平臺的設計都能抓住關鍵要素,圍繞目標構建了多個向度的方法和途徑,打破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記等沉悶的復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歸納和探究,自覺地運用總結出來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把學習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主導和點撥的作用。
3.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物質的檢驗、鑒別和推斷涉及的知識點多、難度大,按以往的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只能歸納考點清單。而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分組整理知識點,然后進行充分交互,課堂容量大,節(jié)約時間,而且大膽交出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且在匯報和生生互評的環(huán)節(jié)中加強了知識間的強化,知識點強化次數(shù)不斷得到攀升。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考點知識總結后,及時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考點的理解和應用情況,有效提高復習質量。
(二)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讓人感覺遺憾的地方是時間掌控不好,有點前松后緊。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平臺一考點總結時,一是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自選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識歸納分為兩次小組活動,這樣就讓學生動得過多了。二是對小組管理力度不足,有個別小組遲遲不能組織起來,且分工不明確,導致不能在預設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
課前我的設計思路是考慮到考點內(nèi)容過多,所以平臺一我分兩個活動來完成,這是一個不敢完全放開的表現(xiàn)。所以,經(jīng)過課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復習目標,讓學生閱讀。
2.角色分工,分別讓不同的小組探討完成不同考點的總結任務:
1、2組完成特殊固體顏色的歸納;
3、4組完成沉淀的顏色的歸納;
5、6組完成特殊溶液的顏色;
7、8組完成常見酸堿鹽的檢驗。
3.同類小組(1組和2組、3組和4組、5組和6組、7組和8組)交流、互評、補充。
4.異類小組交流。
5.各小組匯報展示,其他同學點評。
6.教師精講補充,歸納知識點。
做了修改后,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一是交換學習卡,少中體現(xiàn)多,強化次數(shù)得到攀升。二是通過組內(nèi)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換,使得課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學生形成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
要使得平臺互動式教學真正變得高效,教師要面對的難題還很多,如怎樣才能做到“以少見多”“慢中見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這是我在嘗試平臺互動教學模式過程中的一塊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繼續(xù)攻克的難題。在以后的課改工作中,我將不斷加強對平臺互動方式有效教學課型的研究,爭取使平臺互動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質,把學生的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融為一體,有效地加強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羅 艷)endprint
一、教學設計思路
復習課究竟怎樣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多年。因為復習課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都已經(jīng)學過,極難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再設計、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再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再學習,達到對知識的再記憶、再理解、再整合、再遷移,重新構建知識框架是上好復習課的關鍵。物質的檢驗、鑒別及推斷題是中考的必考題型,這類題型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條件隱蔽、關系復雜、綜合性強,是學生較容易失分的題型。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內(nèi)容的復習和這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級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EEPO學習方式的訓練和近一年的化學知識儲備,已經(jīng)具備了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這一節(jié)復習課里我采用EEPO平臺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復習。這種學習方式具有知識性強、容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并且通過小組的互動,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把這節(jié)課設計為兩個平臺,一是考點總結,二是鞏固練習。教學過程實錄如下。
二、教學過程
(一)考點總結
師:同學們,在二戰(zhàn)期間美軍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國戒備森嚴的軍工廠。這是利用了上述物質的什么性質?
生:利用了白磷著火點低、二硫化碳易揮發(fā)的性質。
師:掌握物質的性質是我們做好解答推斷題的關鍵。首先請同學們一起回憶有關的考點知識(列清單)。
課件展示:(平臺一)
讓學生閱讀要求,明確任務。
兩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組物質的總結,然后小組內(nèi)交互,交換學習卡,把其他同學的知識總結補充到自己的學習卡上。
學生代表把學習卡投影出來,其他組的同學進行糾錯或補充。
教師點評學生列舉的情況,并進行精講: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堿以及碳酸鹽;含有銅離子的溶液都顯藍色,含有鐵離子的溶液都顯黃色,含有亞鐵離子的溶液都顯淺綠色。
過渡:物質的檢驗能用物理方法的盡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學方法檢驗。下面我們復習用化學方法來檢驗酸堿鹽。
課件展示:
生:6人小組合作,組長根據(jù)各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歸納總結,并把個人成果寫在小卡上。
組內(nèi)交互,組長負責整理,并把成果寫在大卡上。
各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適的位置,然后進行生生互評。
最后由教師補充精講。
(二)鞏固練習(平臺二)
三、課后反思
(一)教學亮點
1.復習的引入馬上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間過渡自然,教學過程流暢。
2.設計了兩個平臺,一個是總結考點知識清單,一個是中考真題演練。每個平臺的設計都能抓住關鍵要素,圍繞目標構建了多個向度的方法和途徑,打破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記等沉悶的復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歸納和探究,自覺地運用總結出來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把學習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主導和點撥的作用。
3.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物質的檢驗、鑒別和推斷涉及的知識點多、難度大,按以往的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只能歸納考點清單。而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分組整理知識點,然后進行充分交互,課堂容量大,節(jié)約時間,而且大膽交出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且在匯報和生生互評的環(huán)節(jié)中加強了知識間的強化,知識點強化次數(shù)不斷得到攀升。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考點知識總結后,及時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考點的理解和應用情況,有效提高復習質量。
(二)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讓人感覺遺憾的地方是時間掌控不好,有點前松后緊。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平臺一考點總結時,一是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自選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識歸納分為兩次小組活動,這樣就讓學生動得過多了。二是對小組管理力度不足,有個別小組遲遲不能組織起來,且分工不明確,導致不能在預設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
課前我的設計思路是考慮到考點內(nèi)容過多,所以平臺一我分兩個活動來完成,這是一個不敢完全放開的表現(xiàn)。所以,經(jīng)過課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復習目標,讓學生閱讀。
2.角色分工,分別讓不同的小組探討完成不同考點的總結任務:
1、2組完成特殊固體顏色的歸納;
3、4組完成沉淀的顏色的歸納;
5、6組完成特殊溶液的顏色;
7、8組完成常見酸堿鹽的檢驗。
3.同類小組(1組和2組、3組和4組、5組和6組、7組和8組)交流、互評、補充。
4.異類小組交流。
5.各小組匯報展示,其他同學點評。
6.教師精講補充,歸納知識點。
做了修改后,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一是交換學習卡,少中體現(xiàn)多,強化次數(shù)得到攀升。二是通過組內(nèi)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換,使得課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學生形成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
要使得平臺互動式教學真正變得高效,教師要面對的難題還很多,如怎樣才能做到“以少見多”“慢中見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這是我在嘗試平臺互動教學模式過程中的一塊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繼續(xù)攻克的難題。在以后的課改工作中,我將不斷加強對平臺互動方式有效教學課型的研究,爭取使平臺互動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質,把學生的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融為一體,有效地加強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羅 艷)endprint
一、教學設計思路
復習課究竟怎樣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多年。因為復習課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都已經(jīng)學過,極難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再設計、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再次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再學習,達到對知識的再記憶、再理解、再整合、再遷移,重新構建知識框架是上好復習課的關鍵。物質的檢驗、鑒別及推斷題是中考的必考題型,這類題型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條件隱蔽、關系復雜、綜合性強,是學生較容易失分的題型。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內(nèi)容的復習和這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級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EEPO學習方式的訓練和近一年的化學知識儲備,已經(jīng)具備了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這一節(jié)復習課里我采用EEPO平臺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復習。這種學習方式具有知識性強、容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并且通過小組的互動,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把這節(jié)課設計為兩個平臺,一是考點總結,二是鞏固練習。教學過程實錄如下。
二、教學過程
(一)考點總結
師:同學們,在二戰(zhàn)期間美軍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國戒備森嚴的軍工廠。這是利用了上述物質的什么性質?
生:利用了白磷著火點低、二硫化碳易揮發(fā)的性質。
師:掌握物質的性質是我們做好解答推斷題的關鍵。首先請同學們一起回憶有關的考點知識(列清單)。
課件展示:(平臺一)
讓學生閱讀要求,明確任務。
兩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組物質的總結,然后小組內(nèi)交互,交換學習卡,把其他同學的知識總結補充到自己的學習卡上。
學生代表把學習卡投影出來,其他組的同學進行糾錯或補充。
教師點評學生列舉的情況,并進行精講: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堿以及碳酸鹽;含有銅離子的溶液都顯藍色,含有鐵離子的溶液都顯黃色,含有亞鐵離子的溶液都顯淺綠色。
過渡:物質的檢驗能用物理方法的盡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學方法檢驗。下面我們復習用化學方法來檢驗酸堿鹽。
課件展示:
生:6人小組合作,組長根據(jù)各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歸納總結,并把個人成果寫在小卡上。
組內(nèi)交互,組長負責整理,并把成果寫在大卡上。
各組把大卡展示在教室的四周合適的位置,然后進行生生互評。
最后由教師補充精講。
(二)鞏固練習(平臺二)
三、課后反思
(一)教學亮點
1.復習的引入馬上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間過渡自然,教學過程流暢。
2.設計了兩個平臺,一個是總結考點知識清單,一個是中考真題演練。每個平臺的設計都能抓住關鍵要素,圍繞目標構建了多個向度的方法和途徑,打破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記等沉悶的復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歸納和探究,自覺地運用總結出來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把學習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主導和點撥的作用。
3.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物質的檢驗、鑒別和推斷涉及的知識點多、難度大,按以往的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只能歸納考點清單。而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分組整理知識點,然后進行充分交互,課堂容量大,節(jié)約時間,而且大膽交出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且在匯報和生生互評的環(huán)節(jié)中加強了知識間的強化,知識點強化次數(shù)不斷得到攀升。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考點知識總結后,及時通過練習檢測學生對考點的理解和應用情況,有效提高復習質量。
(二)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讓人感覺遺憾的地方是時間掌控不好,有點前松后緊。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平臺一考點總結時,一是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自選向度去完成,而是把知識歸納分為兩次小組活動,這樣就讓學生動得過多了。二是對小組管理力度不足,有個別小組遲遲不能組織起來,且分工不明確,導致不能在預設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
課前我的設計思路是考慮到考點內(nèi)容過多,所以平臺一我分兩個活動來完成,這是一個不敢完全放開的表現(xiàn)。所以,經(jīng)過課后反思,我做了如下的修改:
1.投影復習目標,讓學生閱讀。
2.角色分工,分別讓不同的小組探討完成不同考點的總結任務:
1、2組完成特殊固體顏色的歸納;
3、4組完成沉淀的顏色的歸納;
5、6組完成特殊溶液的顏色;
7、8組完成常見酸堿鹽的檢驗。
3.同類小組(1組和2組、3組和4組、5組和6組、7組和8組)交流、互評、補充。
4.異類小組交流。
5.各小組匯報展示,其他同學點評。
6.教師精講補充,歸納知識點。
做了修改后,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優(yōu)點:一是交換學習卡,少中體現(xiàn)多,強化次數(shù)得到攀升。二是通過組內(nèi)角色分工和角色互換,使得課堂容量得到加大,并使學生形成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
要使得平臺互動式教學真正變得高效,教師要面對的難題還很多,如怎樣才能做到“以少見多”“慢中見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這是我在嘗試平臺互動教學模式過程中的一塊心病,也是我在以后的探究中需要繼續(xù)攻克的難題。在以后的課改工作中,我將不斷加強對平臺互動方式有效教學課型的研究,爭取使平臺互動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質,把學生的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融為一體,有效地加強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羅 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