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茜++周嵐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廣泛使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自然而然地成為眾多教師的關注點。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之前,教師要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然后以學生認識新事物的思維操作為主線,結合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提問,而在問題提出后,教師要注重非語言行為和等待時間的運用,使課堂提問達到最優(yōu)化。
一、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
對學生而言,為了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及建構物理概念所必需的思維操作,他們必須分享討論彼此的觀點,達到排除思維障礙、把握知識精髓的目的。當學生在教師引導的教學對話中相互討論彼此的觀點、分享彼此的認識時,思考能力也會逐漸得到發(fā)展、完善,待其對自身的思維操作充滿自信,并開始游刃有余地運用不同類型的思考方式時,知識內容便得到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能夠促進這一過程的進行,并能喚醒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欲望??梢姡n堂有效提問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思路
在教學對話中廣泛應用有效提問,不僅可以增加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機會,而且也可以增加完善思維操作過程、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機會,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那么,如何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呢?下面我以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知過程為線索,針對認知的各個步驟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
1.在觀察環(huán)節(jié)提問
觀察即運用感官感知和收集某一事物或物理情境
的特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提問時,首先以能被直接觀察到的物體為焦點,同時要采用能夠提示觀察操作的詞語。如:“你注意到這束光的傳播有什么特點么?”在這句提問中,“這束光”是觀察的對象,“注意到”是學生可以采用的獲取信息的方法,這是一個有效提問。而如果提問:“你能告訴我光的傳播有什么特點么?”這就是一個無效提問,學生可能會回憶關于光的傳播特點的信息。
2.在回憶中提問
回憶是學習者通過回顧生活經(jīng)驗、學習過的物理規(guī)律或觀看過的多媒體資料等方式,找出相關細節(jié)信息的一種思維操作。通過回憶收集到的信息既詳細又精確,而對“回憶”這一思維操作進行提問時,教師想得到的不只是了解學生對事實或觀點的理解程度,溫故知新才是提問所要達到的目標。為了幫助學生深化他們對事實的理解,教師還必須認真聆聽學生的回答,根據(jù)其理解程度提出后續(xù)問題,幫助學生解釋概念的內涵、完成對已有信息的個性化理解以及引用明確的細節(jié)信息,最終完成對新物理概念的理解。
3.在對比中提問
對比,顧名思義是要求學生區(qū)分各個物理概念、情境的特征,并確定關鍵特征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這個方法在物理新概念引入時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電容器與水容器的對比學習等。學生在總結異同時可能不全面,此時教師既不能解釋也不能補充學生的回答,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與影響課程的縱向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立即追問補充性的問題,這些補充性問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解釋、驗證、糾正自己的回答,從而清晰明了地闡述物理概念、情境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三、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為了達到發(fā)展和完善學生認知能力和概念理解能力的目的,除了設置問題使學生展開具有反思性、創(chuàng)造性或批判性的思考外,還需教師做好有效提問的工作。
1.提出合適的問題
在提問之前,教師應先弄清提問是為了什么。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不同類型和思維水平的問題,如果為了追求課堂的活躍或者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這些偏離教學目標的問題實際上是低效或無效的,應盡量避免。圍繞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能力的目的,這樣的提問才能稱之為有效提問。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
一個問題在課堂上被教師提出,說明它足夠重要。教師若想得到預期的答案就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怎樣處理學生的回答?怎么樣使學生在逐步的問答對話中意識到“教師的有效提問可以幫助自己學習”?
首先,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自問自答或“連珠炮式”的提問都是不可取的,教師保持沉默不擾亂學生的思路才能使學生整理出充分的理由回答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展開思考和學習知識的是學生,教師要做的是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若沒有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該反思自己提問的措辭或非語言行為是否對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提問的措辭應當是歡迎學生回答或要求學生必須回答,而教師積極的肢體行為、眼神都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一旦有學生開始回答問題,教師應認真聆聽。若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沒有整理好回答問題的思路,教師應耐心地等待。研究表明:在一位學生不能清晰回答問題的時候,重復問題或請其他學生回答都會使這位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甚至會影響他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沉淀自己的思路,更有信心回答問題,教師也更容易得到預期的回答。有些教師急于推進課堂進度,提出問題后沒有耐心等待學生思考,這樣做的確能讓學生得到最精確的答案,但是卻未能體現(xiàn)出提問的功能,課堂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3.合理分配答問對象
在實際教學中,提問的對象一般分為單個學生、特定團體、全班同學。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分配答問對象的習慣:有的教師喜歡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的教師喜歡提問男生或提問女生;有的教師喜歡以座位順序作為自己的提問順序。若一種分配方式不會引起對課堂提問的消極影響,那這種方式就是可取的。像“只喜歡提問男生”就會使班級的女生有一種“我不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老師不會提問女生”的思想。實際上,為實現(xiàn)物理課堂的有效提問,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提問設計分配答問對象的方案,做到不偏不倚、不吝嗇夸獎、認真聆聽每位學生的回答。
就目前的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提問而言,還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廣大物理教師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教師還應在與學生的相處和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方法中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衛(wèi).有效課堂提問“內涵”與“實施”[J].新課程研究,2009(3).
[2]張麗.試論有效課堂提問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3]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2(4).
[4]Marylou Dantonio,Paul C.Beisenherz,宋玲譯.Learning to Question,Questioning to learn[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