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也喆
順手牽羊
20年前,我還是個頑劣的小男孩。放學(xué)回家跟一幫小伙伴跳房子、玩彈弓。小孩子天性愛玩,父母也沒時間管教,就這樣任由我順其自然地成長。
那時候,同班同學(xué)小峰(化名)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個頭跟我差不多,家境比我好。所以我很愛跟他在一起,說不定什么時候,他就會買點零食,分給我吃。
有一天,我去小峰家玩。他家裝潢得豪華氣派,還有很多我在電視里才能看到的玩具:變形金剛、遙控汽車、航模、忍者神鬼和太空堡壘的模型……
在他家上廁所時,我看到盥洗臺干凈精致,跟我們家簡陋的水盆、水缸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突然,我看到角落里有一張皺巴巴的10元鈔票,不禁怦然心跳。父母平日里給我的零花錢很少,能偶爾塞給我1元買糖吃就已經(jīng)很不易了。這10元錢,對我來說真像筆巨款,可以買玩具小汽車,買20包膨化食品,買幾十張卡通貼紙……我偷偷地把錢塞進褲子口袋里,匆匆借故回家了?;丶液?,我開始心神不寧,害怕小峰的媽媽會找到我家來,父母便會關(guān)起門來把我打一頓。
我越想越怕,手里摸著10元錢,不敢拿出來,更不敢花。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夢里都是我偷錢被老師和父母責(zé)罵的畫面。
我開始后悔自己莽撞的舉動了,心里默默祈禱這件事不會被發(fā)現(xiàn)。
哭紅的眼
第二天早上,我忐忑不安地到學(xué)校上課。奇怪的是,小峰的座位是空著的。我預(yù)感到這與那10元錢有關(guān)。
下午,小峰來了,他眼眶紅紅的,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大哭過。我急忙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他搖著頭不肯說。
我問他:“是你媽媽罵了你一上午嗎?”他揉著眼睛點點頭。
“是因為家里丟錢了嗎?”他又不明就里地點點頭。
聽到這里,我已猜出大概,一定是他媽媽發(fā)覺10元錢不見,便認為是小峰拿的。我頓時心里很難受,我做錯了事,卻把懲罰加在無辜的好朋友身上。
我想了很久,如果我把錢還回去,小峰就不會受苦,但我爸媽知道了一定會責(zé)怪我,小峰他們家對我的印象也會不好。但如果我永遠不說,就會一直背負心理上的債,小峰也會不快樂。
那一整天的課,我愣是一個字都沒聽進去。經(jīng)過一晚上的思想斗爭,我終于決定把錢還給他們。
那天是周六,恰好小峰跟他爸爸出門了,只有小峰媽媽在家。我低著頭,羞紅著臉,囁嚅著說:“阿姨,對不起,那10元錢不是小峰拿的,是我拿的,現(xiàn)在還給你。”我從褲袋里掏出皺巴巴的10元錢,交給小峰媽媽。她拿下錢后,我如釋重負地吁了一口氣。
小峰媽媽沉默著,我忽然有些擔(dān)憂起來,我抬起頭說:“阿姨,你能幫我保守這個秘密嗎?”
“保守秘密?”她終于說話了,當時的氣氛好尷尬。
“不要把這件事告訴我爸媽和老師,爸爸知道了,肯定會打死我的?!闭f著說著,我開始抹眼淚,仿佛爸爸的拳頭已經(jīng)懸在半空了。
我一邊哭,一邊說:“我真的知錯了,求求你不要告訴任何人,小峰也不會跟我玩了……”
“那你必須再給我20元,作為我保守秘密的費用?!?/p>
我看看小峰媽媽,她的臉上沒有笑意,不像是在開玩笑。
做塑料花
我父母偶爾才給我1元,讓我去哪里弄20元錢呢?難道再去偷嗎?我有些怨恨小峰媽媽,覺得她是在要挾一個小孩子。
“我這里有個活,每天根據(jù)圖片插塑料花,一天可以賺1元,幫我做20天就可以了。”
我有些為難地看著她。我素來調(diào)皮搗蛋,坐也坐不住,手工勞動也很差,讓我一個小男孩學(xué)做插花,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她看我面露難色,便說:“你自己考慮清楚,如果你不做的話,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你爸媽?!?/p>
我只好連聲答應(yīng)。后來,每天放學(xué)后,我就去小峰家里,幫他媽媽做插花。一開始,我插的花歪歪扭扭的,一點兒都沒有美感,看到小峰在看電視,我便伸長了脖子也想瞄一眼。
小峰媽媽走進房間,我只好縮回脖子繼續(xù)埋頭做插花。一個星期以后,我便習(xí)慣了,安安靜靜地坐著插花,效率也越來越高了。
終于,熬過了20天,我心想那20元錢也還清了。讓我意外的是,小峰媽媽笑瞇瞇地遞給我20元。
我摸不著頭腦,說:“阿姨,這個錢不是我給你的嗎?”
“傻孩子,這是你自己勞動掙來的錢。阿姨怎么會要你的錢。阿姨想告訴你,犯錯不要緊,但是做錯事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樣以后就不會再犯了。我想你這20天,不僅學(xué)會了插花,也學(xué)會了做人的道理。”
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了20多年,我搬家后去了另一個小區(qū),與小峰卻一直是很好的朋友?,F(xiàn)在說起來,覺得是芝麻大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可是,如果當年小峰媽媽換一種方式對待這件事,也許我如今依然帶著人生的污點,被眾人恥笑詬病一生;又或許我會破罐破摔,偷竊成癮,成為人人喊打的階下囚。
少不更事的時候,誰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如何對待一顆稚嫩易感的童心,我很感激小峰媽媽當年待我的方式。
情商學(xué)堂
老過(心理學(xué)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天一心理熱線咨詢師)
這個故事中的小峰媽媽是位很不尋常的家長。碰到類似的事情時,大多數(shù)家長可能只是用寬容、不計較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而沒有去解決孩子內(nèi)心的問題。13歲的孩子,“拿錢”只是事件的表象,背后可能是有些需求沒有機會得到滿足,比如沒有零花錢或家長不同意等等。而小峰媽媽用一個“小懲罰”(其實是小勞動),既讓孩子對這件事有了深刻的印象,又幫助孩子理解了勞動掙錢的道理,這種態(tài)度比一般的寬容更進了一步。也正因為此,周建苗才會時時記得這件事。
心理學(xué)和教育學(xué)的許多研究者,極為關(guān)注童年經(jīng)歷對人的影響,取得了許多成果。當然這種關(guān)注有時會被誤解到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太看重童年經(jīng)歷的影響,而低估了成年人的自我調(diào)整能力。有位心理學(xué)家忍不住吐槽:“許多人的童年創(chuàng)傷,可能是自個想象出來的,目的是為不堪的現(xiàn)實找一個逃避的理由?!?/p>
(摘自《東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