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滾滾,看似不可抗拒,殊不知閉門即是深山,其奈我何?
古代把居家修行的人叫居士,文人們也喜歡給自己取一個(gè)什么居士的雅號(hào),以表明某種人生志趣。譬如歐陽修就自號(hào)六一居士,公退之暇,徜徉在詩、酒、茶、棋、金石銘文之間,自得其樂,可不是閉門即是深山?
世事紛擾如麻團(tuán),解不開剪不斷,這時(shí)需要一顆包容淡定的心,像老子說的:“知其雄,守其雌,為天?!薄盀樘臁?,虛懷若谷,海納百川,那點(diǎn)人世的小芥蒂,還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可不是閉門即是深山?老子講“不爭”,世人常常從消極方面著眼,其實(shí)“不爭”,換一個(gè)說法就是“包容”,民間說“大人有大量”,這就是“包容”,都“包容”了,還爭什么?所以,閉門即是深山,“包容”乃其精義。
我很喜歡據(jù)說是陳摶老祖寫的一首詩,最后兩句是:“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奔词惯@是小隱,所謂小隱隱山林,但還是把心里盎然的春意表達(dá)出來了。身居鬧市,不可能隱身山林,所以要追求大隱的境界,大隱隱于市?!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边@就是大隱的境界,也即閉門即是深山的境界。陶淵明用“心遠(yuǎn)”來概述這種境界,其實(shí)若是用一個(gè)字來說,應(yīng)該是“閑”。心如脫鉤之魚,自然就閑了。紅塵中有多少誘餌,名呀利呀美色呀權(quán)勢呀,全在垂釣著你這條魚。你像莊子那樣,“而來,而往“,對這些誘餌不屑一顧,心不就閑了,“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shù)”,這不就是閉門即是深山的境界?
閉門即是深山。但閉門之后,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是心如死水,身如槁木;不是青燈黃卷,看破紅塵;不是凄凄慘慘,顧影自憐;不是足不出戶,孤芳自賞。閉門即是深山,說的是推開名利的誘惑,擺脫塵世的糾葛,拍去身上的喧囂,濾掉心中的渣滓,心清如水,像莊子所說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聚精會(huì)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像我在讀研究生時(shí)一位教過我的老師說的:屁股下多坐幾本書,將來說話寫文章才有底氣。原話記不得了,大意如此。這說的是做學(xué)問,事實(shí)上做任何事都需要這種不斷積累的過程。
人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而塵世紛擾,誘惑極多。如果人缺少定力,就可能像猴子掰玉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之所以強(qiáng)調(diào)閉門即是深山,就是要我們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坐得冷板凳,像洪應(yīng)明在《菜根譚》中所說:“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廛,居然凈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一個(gè)“了”字,何其灑脫!這個(gè)“了”,不是像《紅樓夢》“好了歌”中所唱,萬事皆休,人生如夢,那未免太悲觀。相反,人生只能有所執(zhí)著,才能顯出分量。這里的“了”,指的是放下一己之私,了去生死,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那樣,為天下人謀永福,這樣的人生,才有恢弘的氣象。
所以,閉門即是深山,不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心憂天下,寵辱皆忘,這才是閉門即是深山的真境界,就像莊子在《逍遙游》中所寫:“且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毙撵o如水,明明如月。執(zhí)著人生,甘當(dāng)人梯。就像孔子所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心有了這樣的定力,真是閉門即是深山,心寬體胖,悠游自在,布衣蔬食,勝過軒冕多矣!
還是《菜根譚》中說得好:“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發(fā)似車輪?!遍]門即是深山,說的就是心曠,就是心閑,就是包容,就是能了,一了百了,百了之后還能有所執(zhí)著,這樣人生才既不會(huì)太枯寂,也不會(huì)太濃艷,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為。把名利看淡,淡如煙靄;把人民利益看重,重如泰山。為一己之私而活,活得就茍且;為大眾利益而活,活得就偉岸。所以孔子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遍]門即是深山。這深山,說的其實(shí)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呀!
(文 青)endprint
農(nóng)業(yè)知識(shí)·百姓新生活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