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顯巧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小學語文學科應該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的能力。但因為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這項教學工作并沒有順利地開展,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當前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令人擔憂,值得眾多專家學者和小學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11年新課標明確指出,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指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及文學活動。通俗的說就是指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活動的能力。
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工具,只有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才能夠有力地支持深層次的語文教學。但由于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語文成績,注重對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這個背景下,當代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令人擔憂,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思考和重視?;诖耍疚脑诖苏归_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與對策的研究,以期拋磚引玉。
二、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
(一)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低
經過研究和調查發(fā)現,當代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低。其主要表現在寫作中錯字、錯詞的使用,口語表達不流暢、口齒不清以及發(fā)音不標準。
造成這個現狀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眾多小學教師沒有注重對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主要側重于課文的講解,即使有大量的詞句練習,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第二,教師并沒有將口語練習當作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這就導致學生即使認識大量的文字和詞句,卻無法用口語進行流利的表達。當代小學生沒有過多的機會在正式的場合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導致小學生的聽說能力較低。
(二)當代小學生受到網絡用語的侵蝕
互聯網已經普及到居民家庭當中,小學生也能夠在家中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娛樂和游戲。在網絡平臺上,網絡用語風起。這些流行于網絡的文字和詞句并不規(guī)范,使得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變得困擾,在字詞句的積累中受到影響。
例如,“我”這個簡單的漢字,但網絡中卻有“莪”“偶”等不同的用法,這些網絡用語混淆了小學生的認知。這種網絡用語的侵蝕,讓小學生無法正確使用詞句,將錯誤的網絡語言應用在作文或者口頭表達中,使其無法規(guī)范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符合規(guī)范的書面表達形式。
在此基礎上,網絡用語最大的錯誤是在于詞義的混淆,特別是個別成語的含義,因為網絡而被扭曲,使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以“六神無主”這一成語為例,一些小學生竟然認為其詞義是這瓶花露水是誰的,在表明當代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低的同時,也說明了網絡用語對小學生的侵蝕。
三、改變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的對策
(一)以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
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就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舉例來說,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也就是口語表達能力,就可以開展講故事的活動。教師要求學生提前準備故事素材,而后站在講臺上,用普通話進行故事的講述。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素材的準備必須要經過仔細的閱讀和記憶,要表達清楚,就必須經過反復的講述練習。因此,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而聆聽的學生也鍛煉了自身聽的能力。
故事顯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會有興趣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同學。這就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提高了效率和質量。
此外,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情境設立法等教學方法進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目的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轉變教學觀念,重視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改變當前的現狀,小學語文教師首要要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逐步消除應試教育遺留的影響,重視對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標已經明確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確立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要發(fā)揮語言文字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的作用。教師應該針對于此,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針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教學。
轉變教學觀念,開展朗讀訓練、聽力練習、口語表達練習等等,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課外提升,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除了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明確課外的教育也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
小學語文雖然是主要的學科,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課外時間更多,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課外的時間,就能夠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和要求學生在課外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這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說的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發(fā)音,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就能夠提高學生讀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積累,比如讀到優(yōu)美的語句后記錄下來,這就提高了學生寫的能力。并且,這些記錄下的字詞句,能夠成為學生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些素材,也能夠成為教師開展其他教學活動的基礎。比如學生能夠利用這些積累來應對上文提到的講故事活動,這也就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合作,在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經過調查發(fā)現,當代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家庭與學校中的氛圍不一樣。學生在學校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規(guī)范了發(fā)音、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但回到家中又使用地方語言與家長進行交流,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合作,在家庭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四)規(guī)范學生的網絡使用,減少網絡用語侵蝕
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就必須規(guī)范小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減少網絡用語對小學生的侵蝕。家長應該加強管理,有效地避免學生受到網絡用語的侵蝕,為學生制定合理的上網時間。同時,家長要能夠及時發(fā)現和改正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在生活中規(guī)范學生的聽、說、讀、寫。教師一旦在學生的課間和作文中發(fā)現學生使用過多的網絡用語,應該及時制止,勸導學生進行改正,并且聯系學生家長,得到家長的配合,在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方面達到共識,一同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四、結語
總的來說,當代小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較差,并且由于網絡用語的侵蝕,進一步使得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降低,無法規(guī)范地應用語言文字。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訓練,并且盡量減少網絡用語對學生的侵蝕。
參考文獻
[1]李鏜.中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現狀及對策[J].語言文學應用,1994(4).
[2]張世平.關于“語言能力”問題——寫在開題與合作之際[J].語言科學,2013(6).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