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巍巍
【摘要】針對當前農(nóng)村低年級學生見識少,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學生說話訓練的提高,本文提出注重在語言情境中全方位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方法。通過具體范例闡述了訓練的有效性,建議農(nóng)村的老師多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更有助于小學生的說話能力,更渴望與各位同仁一起研究、探索、開創(chuàng)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萬紫千紅的新局面。
【關鍵詞】說話訓練;想說;敢說;練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見說是寫的基礎,對小學生要加強說話的訓練,使學生敢說、樂說、會說、說具體。目前,農(nóng)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一般都比較差,高年級學生當眾說話還是畏畏縮縮,不夠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學語文重文輕語,再加上方言影響所致,所以農(nóng)村小學教學應加強普通話口語訓練。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嘗試,得出:農(nóng)村小學生的說話訓練必須經(jīng)過“想說——敢說——會說”這三個過程,說話的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一、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使學生想說
一個人不發(fā)言并不等于不會說話,首先要看他想不想說。大家知道,一個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動的時候,話匣子才能打開,為此,我經(jīng)常運用靈活多樣的辦法讓學生開口,如在班級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講講你聽到的、看到的事情,講講在廣播或電視里看到的新聞及家中或街頭的新鮮事等。這時學生的興趣來了,他們爭先恐后,侃侃而談,在語文課上,我更注意學生的說話訓練,不但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圖的內(nèi)容,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講講插圖表達的意思。
如《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的第五、六段時,我讓學生借助圖展開想象,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相互祝福的場面,抓住“潑呀、灑呀、說啊、跳啊”等詞語,讓學生連起來說說。
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使學生敢說
有些學生確實有一肚子的話,但因缺乏勇氣,最終還是一句也說不出來,老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練說,每節(jié)課課前3分鐘練說,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有話說、樂說。例如用“開火車、同桌互說”等形式,讓每個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當天親身經(jīng)歷的,或見到的、聽到的事等等。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是自尊心和上進心強,因此對小學生的表揚鼓勵應該多于批評指責,就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初步練口語表達時,學生往往語無倫次,但無論學生會或不會說,我都給予鼓勵,并耐心地引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踴躍發(fā)言、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習慣,課堂氣氛日趨活躍。
三、加強訓練,使學生會說
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需要邊聽、邊想、邊說,逐步才能做到耳靈、腦活、嘴快。為此要讓學生會說,把話說好,首先要訓練把話說得正確、流利、有條理;然后進一步要求他們說話時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顰或笑,動作表情切合說話內(nèi)容;進而再要求他們根據(jù)聽話對象和不同環(huán)境,注意禮貌,說的得體。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結(jié)合教學過程,加強對學生的聽說訓練,注意糾正方言的不良影響,并經(jīng)常指導他們掌握一些說話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可把講讀課文和說話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先進行詞語搭配訓練,然后練習用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段話,進而再引導學生把話說具體、說形象、說生動。這樣逐步增加難度,學生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興趣倍增,效果良好。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練說,例如在識字教學中,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結(jié)構(gòu)后,可以進行擴詞練說,要他們把詞組成句,把句連成段。如“紅”字,學生理解了其意思與結(jié)構(gòu)后,可這樣擴詞練說:紅色、紅花、紅通通、紅衣服等;再讓學生選其中的一個詞說一句話,再由這句話擴說一段話。再如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語氣,讀出感情,還要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也是練說的一種形式。
說話時,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把話說得具體又生動,例如,第二冊《春天》一課的第一句“春天對冰雪說了什么,冰雪那么聽話,都化了”,在這里,課文沒有直接形容春天是怎么來的,冰雪是怎么化的。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春天在跟誰說話,說了什么?學生聯(lián)想后,有的說:“春天在跟冰雪說話?!庇械恼f:“冰雪,你醒吧,春天來了,你該到地里去給莊稼澆水了。”有的說:“冰雪,禾苗已經(jīng)醒了,你快去吧,它們正在等著水喝呢!”
說話訓練時,可以要求學生用上一些簡單比喻或擬人的句子,把話說生動。例如,教學第二冊三單元時,先出示春天燕子飛回來的圖畫,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燕子,特別是它的尾巴,再觀察大地的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話,要求用比喻句描述燕子的樣子,特別是它的尾巴,還有大地的景物,再用擬人的方法想象燕子會對大地說些什么?花草樹木又會說些什么?學生根據(jù)圖意進行了描述:春天來了,大地蘇醒了,小草綠了,各種花開了,小燕子飛回來了,小燕子擺動剪刀似的尾巴對小草說:“我回來了!”小草說:“歡迎你,小燕子!”
總之,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說話的機會,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欲望,逐步做到想說,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從低年級開始應該指導把話說完整,說連貫,還要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禮貌用語。這樣學生愿意說了,有話說了,懂得怎樣說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鑒于口語交際就像春天一樣鮮活,就像原野一樣蘊藏豐富,上述只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還請廣大同仁多指導與批評,更渴望與你們一起研究與探索。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