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莎
【摘要】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消除弊病,與時俱進。優(yōu)美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意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這是語文教學的必要任務。本文通過闡述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其具體策略與步驟,使大家對此形成一定的認識,領會到優(yōu)美情境教學的別具一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具有極強的美學魅力,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備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成長有良好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課堂情境,這是對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提出的挑戰(zhàn),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開展熱烈討論,進行積極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感受語言的魅力所在。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因為生本課堂不意味放任自流,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潛移默化間發(fā)揮重要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掌握新知。
一、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的意義與價值
呂叔湘先生指出:“上課的時候,應該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壓縮到最低限度”。這句話切中了一言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要害,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課堂以學生為重的觀點,它被教改者加以吸收,強調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的具體價值何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退居次席,學生成為主體,使學生真正鞏固和加強語文能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教師如果填鴨式地口頭傳授,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到頭來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減退,收獲的知識甚少。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優(yōu)美的情境,使其增強興趣,積極地探求語文的世界。我們應當繼承呂老的語文教育思想,真切地理解學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根本內容,改良教學方式,促使課堂蔓延藝術之美,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二、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審美教學中,并不局限于單方面知識的學習,而是多元化激趣,跨越交叉多學科,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通過科學有效的任務布置,使得學生在知識與藝術的合力氛圍中感受美、鑒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如將語文學科與繪畫、音樂、表演等相結合,使得學生積極表現(xiàn)自己,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火紅的楓葉》一課,讓學生采集楓葉,并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特點所在,引導學生對照楓葉進行繪畫,描繪以楓葉為主體的秋天景色。然后,讓學生圍繞秋天的景色,仔細觀察秋景的美麗之處,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小作文比賽,看看哪一位學生能夠繪聲繪色地闡述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學生們樂于畫畫,所以借助畫畫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認知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們有表現(xiàn)欲以及表達欲,他們很想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因此,借助口頭小作文的方式給予他們一個機會。
(二)欣賞文本內容,鑒賞語言意境
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教學作品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符合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富有人文氣息。情感教育的關鍵目的是要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著重人文情懷的感染和熏陶。要讓學生從生動的語言以及優(yōu)美的意境之間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從而知曉善惡,明辨是非,在接受美育的同時,受到德行的教育。
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多感官感受課文,以“美麗”為著眼點,品鑒作者的描繪,如其中一段“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不僅積雪融化了,連凍結了一整個嚴冬的小溪也歡快地流淌起來啦!你聽,那淙淙的流水聲多么悅耳動人??!一路上小溪在歡快地唱著歌呢!”首先,讓學生們領會“匯”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偉大生命力,然后從三個感嘆句的排列中,領略到水流的壯美。又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體味詩歌的表達意象,感知詩意,感悟詩情,感受生機盎然的春天,把握作者愉悅的尋春賞春的心情。
(三)加強師生互動,建立和諧關系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去,通過聆聽、觀看、欣賞、表演等形式揣摩課文的情感特征。老師單調的一人講授往往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關注的焦點,成為激發(fā)他們探尋新知的渴望。
在《愛我中華》的學習中,不斷地啟發(fā)學生,調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播放抒情生動的配樂,讓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思考其意境和情感;讓學生們聆聽歌曲《愛我中華》,感受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全面透徹地學習到作品的情感特征,體會各民族之間情同手足的感情,以及中華民族的兼容并包的博大情懷。
例如《天鵝、大蝦和梭魚》這個寓言故事,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分角色扮演,老師在示范的時候,將文中動物的肢體與表情表現(xiàn)出來,情緒高昂,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作品的情感特征,被課文的內容所吸引。
三、結語
教師應當重視優(yōu)美情境的設計,別出心裁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發(fā)他們潛在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懷著刨根問底的心態(tài),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其主動發(fā)現(xiàn)和探究,從而讓學生領略到語文學科的妙義,感受到語言的深味,自由自在徜徉在美妙的篇章之中。
參考文獻
[1] 陳少月. 談談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實踐與研究(A), 2010(12).
[2] 陶冬雪,王曄. 在閱讀中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新課程(中),2011(2).
[3] 李翠芳. 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四性”[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Z3).
[4] 楊吉慶.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J]. 中小學電教 (下半月),2010(1).
[5] 姜麗麗.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我見[J]. 新課程學習 (基礎教育).,2010(9).
(編輯:李艷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