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祥
摘 要: 文章介紹了有效課堂的特點:有效課堂首先應是富有激情的課堂,應實現(xiàn)師生互動,應是具有層次的課堂,應使學生不難忘。并列出了有效課堂的基本標準,并就教師應具備的能力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 有效課堂 特點 基本標準 教師能力
中學化學教學現(xiàn)狀是:教師辛苦,學生痛苦,然而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發(fā)展。研究表明,在影響學生學業(yè)成就成長的所有因素中,單個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此外教師們也抱怨,教師教育和培訓機構沒有給他們提供多少有效的教育,導致他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所以讓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否則,即便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為解決這個問題,以下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1.有效課堂應當具有的特點
(1)富有激情——有效課堂的基石
有效課堂首先是富有激情的課,教師完全進入角色是重要前提,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情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特定環(huán)境中全方位熏染和升華。
(2)實現(xiàn)互動——有效課堂的關鍵
有效課堂應該實現(xiàn)師生互動,應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全員共同參與,積極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而不是學生簡單模仿老師的做法。
(3)具有層次——有效課堂的靈魂
有效課堂應該是具有層次的課,教師應將新知識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并達到融會貫通。同時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來的基礎上取得了進步。還要重視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下。
(4)學生難忘——有效課堂的目標
有效課堂應該讓學生難忘,在學生的情感、興趣、價值觀中播下種子,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讓學生有一片發(fā)展的藍天綠地。使學生達到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tài)度上,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是每位化學教師當努力追求的。
2.有效課堂課的基本標準
(1)參考標準一
第一,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這是促進發(fā)展的根本宗旨。
第二,教學內(nèi)容方面是否達到科學合理的標準。
第三,教學策略與方法是否能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第四,老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
(2)參考標準二
第一,學生學有所得,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有所得。
第二,有效率、有生成性,是常態(tài)下的真實的課。
第三,基本表現(xiàn)是必須形成學生的興趣和持續(xù)學習的動力;兼顧有差異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體現(xiàn)思維的深度,促使學生知行結合,有所收獲。
(3)參考標準三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師生有效的互動性、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實踐性、學生真正的理解性、預備學習材料的良好組織性、學生學習的反思性?!昂谜n”標準沒有定論,強調(diào)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推崇創(chuàng)造、關注邊緣群體,打造和諧課堂,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是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3.有效課堂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
(1)教學組織能力
包括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等等,能否做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講練結合,抓住知識主線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
(2)教學調(diào)控能力
看教師能否根據(jù)課堂教學進展情況與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調(diào)整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教學機智
觀察教師能否讓學生感到課堂學習是愉快的、和諧的、興奮的、有成就感的。能否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信息,靈活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果斷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
(4)習題設計能力
看教師能否依據(jù)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出具有層次性、針對性、開放性的練習題,任學生自由選擇,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最終可把握學生的學習信息,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5)教學方式的選擇能力
看課堂中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啟發(fā)者、點撥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能否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講:能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問:能啟迪學生思維。點:能打開學生的思維通道。撥:能使學生豁然開朗。
有效教學在中學教學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希望廣大教師真正思考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減少無效、低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步斗.課堂提問淺談[J].江蘇教育,1981(04).
[2]梁貴仁.加強課堂提問技巧的顯著效果[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
[3]王志富,王建麗.談課堂提問[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