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云(江蘇省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學)
在二十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習作是一個難題,寫不出東西,言之無物.那么如何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語文習作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在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濃厚的寫作興趣是推動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動力,是引起和保持學生寫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寫作心理的基礎,是開發(fā)學生寫作潛能的鑰匙.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對作文由“厭”變“愛”呢?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首先要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要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寫作心理,注重學生寫作心理的調(diào)控,及時消除或克服寫作上的不良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讓習作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力求使學生在作文中留下成長的痕跡,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寫作興趣.首先,經(jīng)常開展參觀訪問活動,以此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其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作文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最后,我在班級還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發(fā)動學生辦好班級期刊,開辟學生發(fā)表作文的園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在教學中,我采用“看看——寫寫”、“聽聽——寫寫”、“說說——寫寫”、“玩玩——寫寫”等形式,使學生有“興趣高昂,有一寫為快之感”.
在作文教學中,不少學生的作文脫離實際,寫不出東西,東拉西扯,語無倫次;還有的學生干脆照著范文生搬硬套,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文章就不能打動人心.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其實,作文并非一定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否則哪來的“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寫出真情實感.要做到“我手寫我心”.因此,教學中,我教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要留心身邊的一點一滴.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觀察感受,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因為日記內(nèi)容廣泛、豐富,記錄了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聽、所想、所感,同時也是鞏固觀察成果、積累生活經(jīng)驗的一種好方法.在“感恩教育,從我做起”的活動中,我鼓勵學生回家給自己的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幫爸爸媽媽做一次飯、給爺爺奶奶捶一次背等等,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寫出來,學生們實踐以后都寫得很動情.“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就是我們五彩繽紛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愛觀察的習慣對習作尤為重要.
無物可寫是小學作文的普遍現(xiàn)象.“眼中風景不夠”,何以“筆下風云翻滾”.平時孩子們除了學習,課外閱讀量明顯不夠,不少學生沒有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因此對字詞句的積累很少,寫作就缺乏素材.從而對作文望而生畏,無話可說.要想孩子們在習作時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要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認為首先是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能夠讀起來、讀進去.讓學生不僅感受到讀書的樂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改善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提高鑒賞能力.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將讀書中遇到的佳詞、佳句隨時摘抄下來.這樣就會增加學生的積累.大量的課外閱讀是促進學生提高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讀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厚積才能博發(fā),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在教學中,我了解到許多學生都是憑著感覺寫,想到哪寫到哪,往往語句啰嗦,條理混亂,這無疑是教師的習作指導不得法,或者說學生消化不了,根本談不上領悟運用.那么,應如何進行習作指導呢?我喜歡讓學生先說說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在說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自己練習寫提綱.這樣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地進行觀察、構(gòu)思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張揚個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了解到真實具體的學情,教師再適時進行指導、點撥,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列出一個提綱,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提綱練習習作,這樣,學生就不難接受,習作也就容易多了.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那就是養(yǎng)成習慣.”這一思想同樣適用作文教學.只要教師在“導”的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巧導善引,切實有效,就能點鐵成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就能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在訓練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