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軍
田曉軍,教師,現(xiàn)居浙江嵊州。
在現(xiàn)實的聽課活動中,聽課教師往往是坐在教室后面觀察教師的“教”,易形成“冷眼旁觀,缺乏交流;檢查評判,缺乏平等;消極應付,缺乏主動”等弊端。參課式教研活動,就是對聽課方式的一次創(chuàng)新變革。它源自國家“參政議政”,旨在課堂教研活動中,參課教師從學生學情出發(f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果和不足,同步參與觀察、指導、校正,協(xié)助授課教師共同管理課堂教學?!皡⒄n”之“參”的意義不再是被動地參加,而是主動地參與。
將參加市語文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蔣老師在試教。參課教師一人分飾二角,一方面充當學生,時而朗讀,時而回答問題;一方面又不忘自己教師的身份,對試教中的某些設計即時提出建議和改進方法,并當場實踐演示。
蔣老師:“孩子們,在上課之前,咱們先來看一幅圖畫,你看到了什么?”
馬老師舉手回答:“我看到了一個人在做雕塑,另一個人在看著他做?!?/p>
童老師:“我想,小朋友可能一下子不會說得這么完整,你得再多找?guī)讉€學生回答?!?/p>
茹老師:“這里我打斷一下。我覺得教學略讀課文一般老師都會從閱讀提示入手,我們是否可以有創(chuàng)新的方式,既能體現(xiàn)略讀課文的特點,又能落實所要求的知識。我想到了這樣一個設計:三個袋——已知袋、未知袋、欲知袋。”她走上講臺,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三個袋子演示。
1.為課堂教學設計奠定學情基礎。參課教師站在學生角度,盡可能模擬課堂情境開展試教,直觀呈現(xiàn)了可能的教學效果,成為反饋和調(diào)整教學設計最好的依據(jù)。
2.優(yōu)化教師差異資源。參課團體中,各參課教師的層次水平不一,有比授課教師水平高的指導者,有與授課教師相當?shù)耐苏?,也有比授課教師稍遜的協(xié)助者。根據(jù)參課教師不同的目的和身份,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了同盟合作、助教協(xié)同、指導幫扶三種不同的參課方式。
3.實現(xiàn)了教學設計、教學反饋、教學改進的同步。參課教師身兼學生教師兩職,同步參與設計、反饋和改進,大大縮短磨課的時間和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聽課時,參課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并分散坐在學生中間,與學生一定的交流溝通,臨時承包該區(qū)域?qū)W生的學習活動的觀察和指導。參課教師視線的焦點瞄準在學生活動上,一方面,將典型的學生的發(fā)言和作業(yè)等情況作簡單快速記錄,課后提供給授課教師;另一方面,參課教師在承包區(qū)域里巡視或接受學生的幫助請求,進行個別指導。
李老師:下面,請小朋友打開語文課堂作業(yè)本,完成第2題的組詞。
5位參課分組巡視記錄,其中張老師記錄學生做語文作業(yè)本組詞時有以下幾種情況:1.書寫:“桃”組詞“桃子”,“桃”寫得太大了,把“子”給擠到括號的外面去了(2人);“跳高”兩個字沒有寫得一樣平(1人);“跳”和“桃”右邊“兆”的筆順寫錯(2人)。2.組錯詞語:剛(山剛) (1人) 玩(玩皮)(1人)
1.有助于參課教師將聽課成果轉(zhuǎn)化成自身教學實踐。參課教師主要參與到課堂學情觀察中,能夠充分了解授課教師教學行為的內(nèi)在含義,明白授課教師這些行為發(fā)生變化的依據(jù)和前提,最終目的是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改進自身的課堂,而非評價同行課堂的優(yōu)劣。
2.有助于授課教師了解學情。參課教師“動”起來,臨時協(xié)助課堂指導和管理,成為授課教師的助教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種“同在共行”的和諧平等關系,不僅消除了對授課教師的評判威脅,還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部分教學任務,加強了教學力量,提高了授課教師的課堂效率。
3.有助于實現(xiàn)班級和學生的均衡發(fā)展。參課教師作為一個團隊參與課堂教學,改變了教師單兵獨斗的授課形式,可以以參課團隊的整體力量影響課堂,在一定意義上均衡各班級的師資力量;同時,在分塊觀察指導中,學生可以享受到參課教師的臨時指導幫助,因材施教得到了體現(xiàn)。
參課式教研,作為一種學校校本教研的新形式,它的實踐意義在于:
1.從管理角度看,締結了和諧共贏的人際關系。在參課實踐中,參課教師與授課教師迅速結成了一個臨時團體一起組織實施教學,形成了臺上臺下教師的合唱。
2.從研修角度看,實現(xiàn)了學情視角下的課堂觀察。參課教師“動”起來,選定一個或一小組學生全程跟蹤,從某種意義上說,授課的不僅僅是臺上的一位老師,而是所有參課教師的團隊授課。
3.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看,構建了借鑒共享的發(fā)展平臺。參課教師同時獲得了“教學技巧”層面的欣賞和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調(diào)整與改進自身教學的能力,而后者,正是提升教學技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