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江西省宜豐縣職業(yè)高中)
為了適應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的要求,信息技術作為21世紀的一項基本技能,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程,納入到中小學的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學方法、模式等都還處于摸索著前進的階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我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提出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并闡述了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由于初中教學水平的差異及各種客觀因素導致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對電腦的基本操作駕輕就熟,能夠非常熟練地運用電腦上網,有的學生則可能連電腦都沒用過,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呈現出一種兩極分化的局面。
大多數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不夠全面,對電腦及網絡的應用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幾個操作,很多學生可能是網絡游戲高手、聊天高手、論談版主,對電腦及網絡資源的應用僅僅是為了娛樂,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習。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是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然而,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學生們?yōu)榱恕皩W”而學,嚴重的“學”與“用”脫離,在日常的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強,在解決問題時沒有一種自發(fā)的信息需求,不能夠靈活有效的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工具作用。
與其他課程比較,信息技術學科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學科,涉及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網絡應用及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教師的課堂教學一般也圍繞著這幾個方面展開,這種固定的教學內容,很難適應學科發(fā)展的要求。
小組協作式教學介于班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之間,較容易發(fā)揮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的長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差異分成若干小組,使小組內部成員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學生在學習小組內相互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取長補短,縮短差距,達到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平衡。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協作式教學可以采用模擬課題式分組教學的形式,一般過程是:教師向各小組布置研究課題,給予必要的說明,提供必要的資料和網絡資源,然后由學生小組研究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最后將結果展示出來。此外,這種教學形式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學生一般都具有基本的電腦操作基礎,對電腦及網絡也有一定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情緒,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解決日常學習中的問題。例如,指導學生在網絡論談中開辟學習版塊,利用網絡論談共享學習資料和交流學習體會。
學生的信息意識缺乏的根源在于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所謂信息素養(yǎng),是個體“能夠,能夠檢索、評估、篩選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應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根本目標。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對于一個任務,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獲取信息,把信息技術作為解決問題時的一種自發(fā)的需求,從而培養(yǎng)一種信息素養(yǎng)。例如,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整合,以寫一篇關于奧運的文章為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得關于奧運的各種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信息,確定寫作的主題,并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完成寫作任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綱,但不應拘泥于教材,要轉變那種圍繞教材,僅僅傳授幾個軟件的觀念,“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信息技術課帶給學生的不僅是“學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學”,使他們掌握一種有效的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快速掌握不斷更新的學科內容,也能適應今后社會終身學習的發(fā)展要求。同時信息技術課教師自身也必須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需要。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學生只有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探索知識,掌握操作本領。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大量的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但這種興趣只是對計算機作為娛樂工具的興趣,他們熱衷于玩游戲、上網等,而對教師傳授的教材上的知識卻不太感興趣。對于這種現象,信息技術教師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fā)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比如,指法練習在學生看來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優(yōu)化教學內容,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便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玩游戲這一特點,選取金山打字通軟件讓學生進行練習:第一步先讓學生用其中的“吃蘋果”“打地鼠”等游戲進行單個字母的練習,達到一定目標后,再讓學生在“青蛙過河”中練習單詞的輸入,最后讓學生兩人一組,自由組合,進行“警察抓小偷”競賽。結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優(yōu)化教學,學生們便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并熟悉了鍵盤指法。
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教育教學模式方法都還不盡完善。作為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善于發(fā)現問題、勤于思考問題、努力解決問題,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