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蘭
(江西省萬年縣第三中學)
目前的低年段識字教學有以下特點:從課堂教學上看,學生識字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忽視學生內(nèi)在的興趣和感悟。從教學內(nèi)容上看,識字內(nèi)容局限于教材,沒有引入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從教學形式上看,學生的主體性和交互作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從上述三個特點看出,當前的低段識字教學還存在著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這樣的識字教學制約著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fā)展,忽視學生的心靈體驗,學生對學習漢字就會缺乏濃厚的興趣,不能進入主動識字的享受狀態(tài),識字教學的效率就低下。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生字的情境,結(jié)合生字的語言環(huán)境、生字的構(gòu)字特點,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積極參與識字、主動識字、體會識字樂趣、感悟生字本身蘊涵的人文性、藝術(shù)性,在不斷的參與實踐中掌握和探索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從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認”是識字教學的主體,學生要識記一個字必須先認識這個字,即讀準字音。在學完拼音后,課文的識字量加大,我便逐步開始變教師教學生讀的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地拼讀、拼寫。每課的識字教學,在學生預習讀文的基礎上進行,首先打亂順序出示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讓學生認讀并當“小老師”提示同學們要注意的地方。并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逐步增強,板書生字讓學生給生字注音、寫音序、提示讀音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學生借助拼音讀了課文,圏劃了生字新詞之后,而且一些生字是學生原來認識的。因此,學生積極性很高。我以識字量較少、普通話發(fā)音不夠標準的同學為“選手”,其余同學當“評委”的形式,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拼寫中的讀音問題,例如,前后鼻音、平翹舌音不分,認一半字,形近字混淆等問題,及時予以糾正。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的詞語讀一讀,并能試著用生字說幾個常用的詞語,加深記憶,鞏固生字讀音。
新大綱強調(diào):“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教——扶——放”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跟著老師學、試著自己學,逐步過渡到運用漢字規(guī)律自主認字。教材通過“識字”課、“語文園地”教給學生許多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和“字謎法”“歌訣法”識字;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規(guī)律記字;用偏旁部首歸類、形近字、同音字比較等方法識記。教學中,我不但把這些識記字形的方法舉一反三地教給學生,而且鼓勵他們在學習中靈活運用,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就能為今后獨立識字打下基礎。課堂教學時,我常常會問學生:“你從哪兒已經(jīng)學會了什么字?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哪個字?記這個字你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自由選擇愿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全班交流匯報,我只是隨機點撥。如學習“披”時,有學生用“加偏旁”的方法:給“皮”加“提手旁”;也有學生用“換偏旁”的方法:分別給“被”“波”“破”“坡”換偏旁。此時,我借機寫出“披”“被”“波”“破”“坡”讓學生進行比較組詞,區(qū)分形近字,同時了解形聲字的特點。當學生用“家”“柳”來識記“啄”“迎”時,我首先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再引導他們仔細觀察找出它們的不同,加以重點強調(diào),準確識記。這樣,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主權(quán)大了,利于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而求異的狀態(tài),使每個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感受成功的樂趣。班內(nèi)“識字能手”層出不窮,學生自主識字熱情高漲。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將識字教學與閱讀實踐結(jié)合是鞏固識字的好方法。因此,課堂教學時,我重視引導學生將所學生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組成詞,竄成句,連成段,以鞏固字形、了解字義,培養(yǎng)他們運用漢字的能力。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主動在家里、街上、商場等生活場所識字,辦剪貼報展示;閱讀趣味性、知識性較強的兒童讀物;堅持簡單的寫話練習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再現(xiàn),鞏固加深學生對其的印象,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隨著學生經(jīng)驗的積累,我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fā)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興趣是一個人探索知識和認識事物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這一動力,學生在學習中才能表現(xiàn)出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才會情緒高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此,在教學中,我尤其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為上好語文課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我家住在大海邊》這一課時,一開始,我就從學生身邊的環(huán)境入手,設景激趣,先讓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黃河是什么樣的?都知道黃河的哪些故事?學生都爭著講自己知道的黃河的故事,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恰到好處的引出新課。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處處以學生的認知活動為主體,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活他們的熱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靈活學習漢字,促使其主動參與學習之中,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識字的能力,為自己的閱讀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