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qū)雙遼農場中學)
初中數學在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視為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但恰恰由于過度的重視,使得初中數學教學越來越深、越來越枯燥,不僅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反倒讓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和背景下,初中數學在認識到課程重要性的基礎上,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改革或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的方法。
1.教學方法單一。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初中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需要一種具體、形象、生動的情境,這樣才能理解所學的內容,但是很多初中數學老師忽視了這一點,有時需要學生在明白算術原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但是老師非得把算術原理用抽象的語言一遍遍重復,初中生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語言,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模式落后?,F在仍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喜歡自己一手操辦課堂,完全由教師自己安排教學程序,他們?yōu)槌踔猩膶W習做好一切準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初中數學教材為中介,老師應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原理,培養(yǎng)他們探索挑戰(zhàn)數學難題的能力。教師一手操作教學過程,就會使初中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3.學生積極性低。初中數學原本就是較為枯燥和乏味的一門學科,是需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一門學科,如果學生不能夠做到主動地去學習數學,只會不斷地拉低自己的成績。但是,現在的初中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沒有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自然就降低了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導致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
1.創(chuàng)新性原則。所謂的創(chuàng)新課堂不僅僅是指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同時還包含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教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精神等等。眾所周知,數學的定律、知識被科學家研究定義后,就一直流傳至今,變化幾乎很少,但是創(chuàng)新的方法是可以隨機應變的,可以在創(chuàng)新中求得更大的發(fā)展。當今社會是日新月異的,無時無刻都在變化著,學生作為未來的主人,他們必須具備很強的適應能力、轉變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否則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中就會被淘汰出局。
2.有趣性原則。創(chuàng)新教學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扮演著唱獨角戲的演員角色,學生只是無互動權利的觀眾。教師只是一味自我的講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內容,內容枯燥無味,形式單一,致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這個社會對于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作為教師,要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得到創(chuàng)新,構建創(chuàng)新課堂,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研究學生的心理,讓學生不知不覺愛上課堂。
3.信息化原則。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下,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方面已經屢見不鮮,所以,我們要能夠充分地利用手上的信息化資源來獲得我們的一些基本資訊,并將其教授給學生,以此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免使得學生僅僅局限于現在的書本知識上,這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數學問題來自現實生活,也來自數學本身。教師根據所教內容結合現實設計生動有趣的提問,把學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貼近生活,數學有實際用途,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興趣。利用有趣的數學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揭示數學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審美能力。例如,在講“無理數”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述西伯斯為了捍衛(wèi)真理而被謀殺,最后被裝進口袋里扔進地中海的故事,學生必然聽得津津有味。在“簡單事件的概率”教學時,可以講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賭局分配金幣的故事,讓學生感悟概率的簡單應用。
2.滲透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很快被學生吸收。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來促進教學,比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口訣表述思想。眾所周知,初中數學符號是很多的,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的口訣來表述復雜、抽象的數學道理。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利用口訣教數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提升教學效率。
3.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對課堂提問方式進行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提問的技巧,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被動的完成教學任務轉化為主動地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給學生做主的機會,讓他們獨立處理事情,讓學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責任感。這樣,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著很強的主觀能動性的獨特個體。因此,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主宰自己。
4.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成績提升。作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地位必須得到重視。而教師是初中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長期以來,不少教師都采取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課時的做法,以此騰出更長時間來進行總復習。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學習時間變短后,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抑制,導致學生知識靜化。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就要推進分層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數學知識分成,將分析考試命題方向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把分析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識發(fā)展相結合,以此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習新知識。其次,要做到作業(yè)分層,筆者一般會將作業(yè)分為簡單、一般和較難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克服抄襲現象。
[1]楊偉萍.讓數學課堂在資源活用中出彩.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8).
[2]張旗生.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華少年教學交流,2011,(1).
[3]董林偉.促進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中國數學教育,2012,(5).
[4]鄧瑩源.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韶關教育,2012,(3).
[5]楊慧麗.初中第一堂數學課的思考和實踐.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