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張永超
(吉林化工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132022)
C程序設計是各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程序設計課。但由于該課的開課對象為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生缺乏計算機基礎知識,而C語言本身卻涉及計算機的存儲器,數(shù)據(jù)的編碼及存儲內容,這都增加了初學者的學習難度。
在C語言教學中把學生從繁雜的語法規(guī)則中引出來,避免程序設計課的學習成為學“語法”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C語言教學實踐中,針對C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作出歸納總結,提出“三步”教學法。
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計算機知識,學會某門語言,而應當是學會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會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比仔細講解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更重要,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的核心理念就應當是掌握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利用計算機為本專業(yè)應用服務。
對于一個給定的問題,經過分析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選擇合適的算法,最后就是依據(jù)算法編寫程序。用C語言編寫程序只需三步:
1)定義變量并按需初始化(問題存入計算機)。
2)按算法編程運算(解決問題)。
3)輸出結果(變量內容顯示)。
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出上述編寫C程序的步驟,引導學生編寫程序時,始終按照上述三個步驟去編寫程序,學生便能夠逐漸掌握C程序編寫的過程,進而掌握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以一個簡單實例來說明C編程三步法的應用: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邊長,求三角形的面積。
(1)公式中有五個變量分別為:p,a,b,c,s其中a,b,c為三角形邊長需初始化
(2)將海輪公式轉換為C表達式:p=1.0/2*(a+b+c)s=sqrt(p*(p-a)*(p-b)*(p-c))
(3)輸出a,b,c及面積s的值。
最后按上述三步寫出C程序。
在C語言教學中,掌握函數(shù)的編寫和使用是整個C語言教學的核心內容。在教材中由于函數(shù)這部分內容語法規(guī)則較多,使學生難以把握如何應用函數(shù)。故將自定義函數(shù)的使用也歸納為“三步”。
1)定義函數(shù)(自己制造工具)。
2)在主調函數(shù)中對被調函數(shù)進行聲明(誰用誰聲明)。
3)在主調函數(shù)中調用自定義函數(shù)(使用工具)。
學生在讀程序或編寫程序時只要依據(jù)函數(shù)應用“三步“法,就能夠思路清晰,不會出現(xiàn)混亂。
在C語言學習中,指針始終是C程序設計中一項最難、最容易出錯的部分。為了能正確使用指針,總結出指針使用“三步”法。
1)定義指針變量
2)使指針變量指向具體的變量(為指針變量賦值)。
3)使用指針變量。
根據(jù)指針使用“三步”法使用指針,能避免因使用空指針而出現(xiàn)嚴重錯誤。
通過對C語言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的歸納,學生在掌握上述重點內容時,就能夠做到思路清晰,原則明確。能夠跳出學習C語言而學習C語言,上升到掌握程序設計方法的高度。
[1]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時景榮,等.C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3]時景榮,等.C語言程序設計同步訓練與上機指導[M].2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