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yè)目錄顯示,經教育部最終核定,北大、清華、人大在京招生計劃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縮減,其中,北大降幅最大,減少26人。
此前,因分省招生計劃需要上報教育部批準,所以清華、北大、人民大學均未公布最終在京招生具體計劃數。
據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yè)目錄顯示,經教育部最終核定,這些名校的在京招生計劃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縮減。包括提前批和本科一批次計劃在內,北大今年在京招生計劃為200人,比去年減少26人,其中文史類75人、理工類125人。清華今年在京共投放統招計劃197人,比去年減少3人,其中文史類12人、理工類185人。
人大則分為兩個院校代號招生,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qū))”兩個,總計招生175人,比去年減少10人。而另一所京城名校北師大在京招生計劃,今年仍為116人。
除京內名校外,京外名校也有減少在京招生計劃人數的。如復旦今年在京高考統招招生35人(含醫(yī)科5人),比去年減少2人。
今年在京招生的高校中,也增添了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新鮮面孔。
這三所高校均是今年首次開始本科招生,并在提前批次招生。其中,江綿恒執(zhí)掌的上海科技大學,在京投放4個理科招生計劃,招生專業(yè)是化學(理科實驗班)、生物科學(實驗班)和電子信息工程(實驗班)。中國科學院大學計劃在京,通過“綜合評價”方式招收25名學生,經面試專家組審核,189人脫穎而出,可在高考后參加最終的“綜合評價”。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計劃在京招生8人,其中文史類3人,理工類5人,招生專業(yè)均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工商管理類(經濟學、國際商務、市場營銷)。目錄顯示,港中文(深圳)只招英語考生,并設立3個等級的新生入學獎學金,即12萬元/年的全額獎學金,9.5萬元/年的全免學費獎學金,和4.75萬元/年的半免學費獎學金。
來源:新京報
意外的是,全美最頂尖的20所大學都排名靠后,沒有一所常春藤大學排在25名以內。其中哈佛大學名列第31名,是所有常春藤學校中排名最靠前的。
來源:人民網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下屬的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服務機構Education Intelligence發(fā)布報告稱,在考慮國外留學的美國和英國學生中,只有1%打算前往中國。
報告稱,在美國學生中,在最理想的海外留學目的地中,中國排在第十位,較去年的第九位有所下滑。在英國學生的最理想海外留學目的地排名中,中國排在第11位,低于2013年的第9位。
Education Intelligence的研究主管謝潑德(Elizabeth Shepherd)表示,她認為到中國留學仍然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她指出,對很多學生而言,留學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國門,因此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更熟悉或地理位置更近的目的地。
Education Intelligence的調查對象是美國和英國的1萬多名學生。
對美國學生而言,留學目的地前三名是英國(19%)、法國(10%)和意大利(8%);在非西方國家中,日本(5%)和巴西(2%)排名居前。在英國留學生中,首選目的地是美國(33%)、澳大利亞(9%)和法國(5%)。
報告稱,大部分留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地時會考慮文化因素,或者是因為他們希望到某個國家旅行(這可能在意料之中)。成本也是考量因素之一;例如,很多美國學生稱他們有意前往巴西或中國留學是因為學費較低,或是因為他們能夠得到相關的獎學金。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很重視鼓勵更多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第一夫人米歇爾(Michelle)最近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時也強調了這一點。
雖然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大增,但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卻相對持平。根據十萬人留學中國計劃基金會(100 Thousand Strong Foundation)的數據,2013年,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增加23%,而前往中國的美國留學生數量僅增加5%。十萬人留學中國計劃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旨在支持奧巴馬鼓勵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的行動。
實際上,根據Education Intelligence的報告,過去一年美國學生對海外留學經歷的熱情有所下降。今年的美國受訪者中,表示有意出國留學的比例從去年的56%降至44%。報告指出,美國人對于大學教育成本增加的擔憂可能是留學興趣減弱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有意出國留學的英國學生數量增加了17%。
來源: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