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李臻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近年來國際乒乓球總會(I.T.T.F)將21分制改為11分制,每人每輪的5分發(fā)球改為每輪2分。這對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研究現代乒乓球運動的技戰(zhàn)術,把握現代乒乓球運動發(fā)展方向具十分重要的實現意義。然而新賽制的實施,在技術、戰(zhàn)術、訓練以及制勝規(guī)律等各方面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新賽制要求選手進入狀態(tài)要快、打球關鍵的能力要強,特別是心態(tài)要更穩(wěn)定,比賽的激烈程度偶然性增大,這要求選手要具備特長技術,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形成特長技術。因此,欲在乒乓球比賽中爭取主動、贏得最后勝利,其精確的分析影響比賽和比賽中的種種因素,實具必要性。故此,本研究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參賽71位選手,由預賽至決賽的賽程記錄,作為研究的范圍。了解運動員從預賽到決賽階段中的比賽時間、比分、技戰(zhàn)術等的競爭特性,提供教練及運動員訓練參考。
本研究對象為2008年北京奧運乒乓球男子單打參賽的71位選手。
北京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官方網站(2008年)中所公布乒乓球77場賽程賽果,為主要資料來源。
以平均數、百分比分析比賽時間、2分的差獲勝局數、5分的差獲勝局數,并分析比賽中發(fā)球、發(fā)球搶攻、進攻、防守、反攻等技戰(zhàn)術得分率資料。
比賽時間、2分的差獲勝局數、5分的差獲勝局數、發(fā)球、發(fā)球搶攻、進攻、防守、反攻等技戰(zhàn)術得分率平均值分析。
每場平均比賽時間的趨勢。在每場平均比賽時間,由數據結果得知,以半決賽每場48min為最高,1/4決賽每場32min最低。
2分差獲勝局數的趨勢。在2分差獲勝局數方面,以半決賽7局(63%)最高,決賽5局(55%)居次,而第二輪賽25局(26%)為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2分的差獲勝局數比例呈越來越多的趨勢,競爭激烈。
4.5分的差獲勝局數的趨勢。在5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第四輪賽19局(45%)最高,半決賽2局(18%)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5分的差獲勝局數比例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發(fā)球得分率的趨勢。在發(fā)球得分率方面,以預賽每局2.7分(14%)最高,決賽每局1分(5%)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越接近決賽階段,發(fā)球直接得分效果逐漸減少。
發(fā)球搶攻得分率的趨勢。在發(fā)球搶攻得分率方面,以預賽每局3.1分(17%)最高,第一輪賽每局2.11分(11%)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發(fā)球搶攻得分率在各階段沒有明顯差距。
進攻得分率的趨勢。在進攻得分率方面,以半決賽每局10.73分(56%)最高,預賽每局7.49分(40%)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進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防守得分率的趨勢。在防守得分率方面,以第一輪賽每局5.4分(29%)最高,決賽每局3分(16%)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防守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低的趨勢。
反攻得分率的趨勢。在反攻得分率方面,以決賽每局2.89分(15%)最高,1/4決賽每局0.11分(1%)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反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綜觀以上統計資料結果,在比賽時間方面以半決賽每場48min為高,顯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比賽時間有越來越久的趨勢。在2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半決賽63%為最多,雖然11分制的比賽時間,相較21分制相對較短,由2分的差獲勝局數可見比賽激烈的程度,兵乓球運動員比賽的生理負荷量與其它項目毫不遜色,隨著技戰(zhàn)術水平逐漸的縮小,比賽關鍵時刻的勝負往往取決于運動員們專項耐力、速度耐力及力量等體能。王春雷(2006年)指出11分制的比賽,減少了比賽的過渡期,從一開始運動員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就進入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使得比賽的強度加大。而5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第四輪45%為最多,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5分的差獲勝局數比例越來越少的趨勢,研究者認為,進入1/4決賽運動員,技戰(zhàn)術程度相近所致。由結果得知,教練員應于平時的訓練時間上,應視比賽作模擬,作適當的調整,以利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取更佳的成績表現。
而在發(fā)球及發(fā)球搶攻得分率方面,皆以預賽為最高,分別為2.7分(14%)及3.1分(17%),顯示發(fā)球得分率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越接近決賽階段,發(fā)球直接得分效果逐漸減少,此與進入決賽階段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程度水平逐漸縮小有關。在發(fā)球搶攻得分率在各階段沒有明顯差距。在進攻得分率方面,以半決賽每局10.73分(56%)最高,預賽每局7.49分(40%)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進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在防守得分率方面,以第一輪賽每局5.4分(29%)最高,決賽每局3分(16%)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防守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在反攻得分率方面,以決賽每局2.89分(15%)最高。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反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上述結果,研究者認為,接近決賽階段的運動員其技戰(zhàn)術程度差距甚小,以主動進攻或反攻獲取得分機會,因而在防守得分率有越來越低的趨勢。11分賽制的比賽具有很大的機遇性和偶然性,任何頂尖運動員思想稍有松懈,都有可能在和實力較弱的運動員交鋒中敗陣下來,而現代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就是搶、拼、殺,對運動員的意識水平和心理素質要求甚高。為此可見,教練對運動員的訓練課程中,應要求積極主動搶攻,以獲取較多的得分機會。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乒乓球比賽的不同進程階段分析,了解運動員從預賽到決賽階段中的比賽時間、比分、技戰(zhàn)術等的競爭特性,提供教練及運動員訓練參考。結果發(fā)現如下。
在每場平均比賽時間方面,以半決賽每場48min最高,1/4決賽每場32min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比賽所用時間有越來越久的趨勢。
在2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半決賽7局(63%)最高,第二輪賽25局(26%)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2分的差獲勝局數比例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競爭激烈。
在5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第四輪賽19局(45%)最高,決賽2局(18%)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5分的差獲勝局數比例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在發(fā)球得分率方面,以預賽每局2.7分(14%)最高,決賽每局1分(5%)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越接近決賽階段,發(fā)球直接得分效果逐漸減少。
在發(fā)球搶攻得分率方面,以預賽每局3.1分(17%)最高,第一輪賽每局2.11分(11%)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發(fā)球搶攻得分率在各階段沒有明顯差距。
在進攻得分率方面,以半決賽每局10.73分(56%)最高,預賽每局7.49分(40%)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進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在防守得分率方面,以第一輪賽每局5.4分(29%)最高,決賽每局3分(16%)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防守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低的趨勢。
在反攻得分率方面,以決賽每局2.89分(15%)最高,1/4決賽每局0.11分(1%)最低。表示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反攻使用率及得分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比賽時間會隨著競賽階段的進行有逐漸增加趨勢,因此,在安排運動員技戰(zhàn)術與體能訓練時,以本研究的結果作為訓練參考。
在2分的差獲勝局數方面,以半決賽最高,這也顯示進入四強賽階段后,運動員實力及比分接近,比賽運動量及強度要求提高。
發(fā)球及防守得分率在決賽表現最低,發(fā)球搶攻得分率表現沒有明顯優(yōu)勢,顯示運動員雙方進入決賽階段,發(fā)球及發(fā)球搶攻優(yōu)勢不在,防守的比率降低。而進攻得分率以半決賽表現最高,反攻得分率在決賽表現最高、顯示運動員在4板后的相持段,攻擊意識高,積極爭取主動進攻及反攻,為主要比賽勝負關鍵階段。
[1]丁立威,趙智崗,袁庚申.新規(guī)則對乒乓球運動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4):24-25.
[2]王艷,劉雅玲.少年乒乓球選手訓練方法的研究[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4(4):32-33.
[3]王春雷.11分賽制下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特征研究[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6(4):75-76.
[4]唐翠霞,劉昀,郭可雷.對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及訓練負荷安排的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06(6):130-132.
[5]須曉東,吳子華.乒乓球新規(guī)則的特點與變化規(guī)律初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