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南 魏詠柏/ 文
鳳凰蛋是江蘇江都地區(qū)頗具特色的傳統(tǒng)食品,其中尤以武堅鳳凰蛋最為享名。多年以前,我到過江都,也曾品嘗過鳳凰蛋,此菜色呈紅黃,嫩鮮不膩,有肉有蛋,一物雙味,真是人見人愛。
說到鳳凰蛋,還有兩個有名的典故呢,而且都與帝王有關。一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另一個是清朝大帝乾隆,說法也比較接近,筆者輕信于第二種。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起事時,一次兵敗,落荒逃至江都的魯陵鄉(xiāng)(今武堅鎮(zhèn)花莊村),不覺饑腸轆轆,人乏馬萎,又無食物充饑。此時,他見一戶人家有幾枚欲出而又難出的孵雞蛋被棄之一旁,便叫人急急煮給他吃了。不想吃時口味甚佳,吃后力氣大增,終于逃脫了敵兵的追擊。因孵雞蛋里的雛雞已經(jīng)成形或半成形,古人有把雞稱為鳳凰之說,故將這種蛋取名為鳳凰蛋。
鳳凰蛋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素有常吃鳳凰蛋,勝補鈣中鈣之贊譽。鳳凰蛋不僅具有健胃功能,而且可以延年抗衰,是保健的上佳補品,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制作鳳凰蛋的主料為有雄的草雞蛋。只要將草雞蛋炕孵,炕孵時間以16 d為宜,掌握雞蛋里的雛雞欲出非出時即行。鳳凰蛋的烹飪制作也較為簡便,先將鳳凰蛋清洗,然后放入適量的水以及鹽、醬油、料酒,煮沸后即可食用。鳳凰蛋的吃法頗有講究。首先,將煮熟后的鳳凰蛋蛋殼嗑開一個小洞,然后蘸上少許椒鹽溶入湯汁之中,這樣不僅可以除去蛋中腥味,而且食時滿口生津,鮮美無比。
時至今日,鳳凰蛋的做法已大大改進,材料也不再殘忍地采用有雄的草雞蛋,而是以普通雞蛋、豬肉為主料。將雞蛋煮熟后,用涼水浸一下,剝?nèi)ネ馄ぁT賹⒇i肉剁成泥,同蔥姜末放在碗內(nèi),加入蛋清、濕淀粉、精鹽及醬油、味精、黃酒,用手打上勁。然后將肉茸分成相同等份,分別包在每個雞蛋上,用手團光,放在四成熱的油鍋內(nèi)炸透。將炸透的蛋切成兩半,放在盤內(nèi),蛋黃朝上,排成圓形。余下的調(diào)料放入碗內(nèi),將涼湯澆在上邊,上籠蒸20 min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