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近仁
萇家拳中的《鎖槍》三十六勢是萇乃周在古《二十一鎖槍》基礎(chǔ)上增補而成,而第二套《二十一名槍》是萇乃周校訂古《二十一鎖槍》的基礎(chǔ)上借用古《二十一鎖槍》的詩詞,僅對個別詞句稍加變更,并對詩下的注解進(jìn)行改編而成?!度O家拳全集》中有第二套《二十一名槍》,萇乃周批注曰:“亦第因前人之舊規(guī)而僭易之耳?!狈g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第二套《二十一名槍》)也是次第沿襲古人槍法的舊有規(guī)范而私自冒昧地改編而成?!舵i槍》三十六勢中“原本傳”二十一勢,保留著大量的古《二十一鎖槍》原貌。因此,對《鎖槍》三十六勢中“原本傳”二十一勢詩詞和第二套《二十一名槍》詩詞進(jìn)行比較研究,對理清萇家槍技淵源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上述兩套槍法的詩詞對比發(fā)現(xiàn):萇乃周對古《二十一鎖槍》詩修改共計42處,可分三類。一是修改詩中詞句,使詩詞符合韻律,彰顯氣勢,表達(dá)準(zhǔn)確,文雅傳神,又使詞句與槍勢相應(yīng)。二是避清帝諱,如清圣祖康熙玄燁、清世宗雍正胤 、清高宗乾隆弘歷。三是吸取文字獄教訓(xùn),對異族字眼深為諱忌,對大漢族思想進(jìn)行曲意表達(dá)。今將兩套槍法中不同的詩句列下對比,并對個別詞句解釋說明。
一、修改詞句
左側(cè)為《三十六鎖槍》中“原本傳”,右側(cè)為第二套《二十一名槍》
二十一鎖槍 二十一名槍
1 鋪地潛龍鋪潛
洪水橫流遍宇宙洪水橫流懷襄陵
霹靂一聲潛龍起霹靂一聲蟄蟲啟
潛龍對應(yīng)星象為東方蒼龍星,對應(yīng)四季中的春季。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漢馬融的解釋曰:“物莫大于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日,陽氣動于黃泉,即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睗擙垥r,代表陽氣的蒼龍星尚潛藏于地下,陽氣未萌。
“洪水橫流懷襄陵”語出《尚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指洪水洶涌奔騰包圍山巒,漫上山陵。“洪水橫流遍宇宙”不免有虛夸過大之嫌,因而改為“洪水橫流懷襄陵”。
“霹靂一聲蟄蟲啟”對應(yīng)春季的驚蟄。驚蟄又稱啟蟄,指春天回暖,春雷始鳴?!对铝钇呤蚣狻吩唬骸岸鹿?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出而走出矣?!薄芭Z一聲”正是春雷,“蟄蟲啟”是啟蟄之物象。
2 餓虎捕食捕食
虎視眈眈窺群英虎視眈眈窺群雄
卞邑伸爪施英烈卞邑伸爪施英武
峨嵋斡旋駕黑風(fēng)峨嵋山前駕黑風(fēng)
“卞邑伸爪”指卞莊刺虎的故事?!妒酚洝垉x列傳》:“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于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北迩f子刺虎施展的是英勇和武功,因此,將“英烈”改成“英武”。
3 玉女穿梭穿梭
八駿走追日月電八駿雷走追日月
張仙彈打哮犬中張公打陣哮龍吼
上下八洞齊驚倒上下八洞齊服倒
八駿指八匹駿馬,是指周穆王姬滿西巡諸國時曾為他拉車的馬,傳說八駿跑起來像追趕日月一樣快似閃電,能日行萬里?!鞍蓑E走追日月電”中的“電”字是古漢語中名詞作狀語且置后的用法,不像“八駿雷走”名詞置動詞前那樣普遍,且“日月電”連在一塊,更容易使人誤解。因此,萇乃周改為“八駿雷走追日月”,意思是八駿跑起來像打雷一樣迅疾,像追趕日月一樣快捷。
《通俗篇》引自陸深的《金臺紀(jì)聞》:“世所傳張仙像,乃蜀王孟昶挾彈圖也。”張仙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
《海城縣志》:“居民生子不育,率皆供奉張仙。其像張弓以射犬,群兒繞其下,謂能驅(qū)除天狗,則嬰兒可保也。”
改張仙為張公,尊稱也。
4 懷中抱月抱月
抱月以似擎天柱兩手抱月擎天柱
李 夜擒吳元濟(jì)李 雪夜擒元濟(jì)
妖氛一凈滿山寒妖氣一清滿山寒
“兩手抱月擎天柱”,“擎天柱”是名詞做狀語的用法,意思是兩手抱月就像擎起天柱一樣。這和“抱月以似擎天柱”意思相同,但更顯得簡潔。
“李 夜擒吳元濟(jì)”指唐朝李 雪夜入蔡州擒拿地方割據(jù)勢力的吳元濟(jì)。萇乃周改為“李 雪夜擒元濟(jì)”,顯得典故的表達(dá)更準(zhǔn)確。
5 打草驚蛇左槍
伸手欲摘天邊月神手欲摘天邊月
6 劈頭棒破棒破
烏龍翻江渾了海烏龍翻江渾大海
大戰(zhàn)沙陀李天王大戰(zhàn)沙陀李晉王
李晉王指五代時沙陀族李存勖,改成“李晉王”比李天王更準(zhǔn)確、更清楚。
7 當(dāng)面劈打當(dāng)面
攀山撫嶺任從容攀山附嶺任從容
攀和附相對,攀山和附嶺對應(yīng)。
8 二郎摘草摘草
靈芝菁菁產(chǎn)昆棚靈芝青青產(chǎn)昆棚
言刈其囊兼程行言刈其蔞兼程行
搏戰(zhàn)角武潼關(guān)城轉(zhuǎn)戰(zhàn)角武潼關(guān)城
猿猴伏武助戰(zhàn)威猿猴仗劍助戰(zhàn)威
力劈華山建奇功立劈華山建奇功
“言刈其囊”引用失真?!把载灼涫V”語出《詩經(jīng)·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蔞?!币馑际窃陔s亂的柴草中,砍那蔞蒿?!把载灼涫V”正和摘草呼應(yīng)。
“猿猴仗劍”,猿猴使棒人所共知,有人以為妄改,豈不知此劍非今日之寶劍,而是指棍、棒,是沿襲了明代俞大猷《劍經(jīng)》稱棍、棒為劍的習(xí)俗?!傲ε备臑椤傲⑴?,前者強調(diào)力量,后者強調(diào)速度,立劈:立即劈打、立刻劈打。萇乃周在《降手》中說:“槍拳要以神氣為先,機(jī)勢次之,專將力量斯為下矣?!币虼?,改“力劈”為“立劈”。
9 馬上使劍使劍
劍破十賊展奇籌劍劈十賊展奇籌
槍尖一指敵魂落槍尖一點敵魂落
萇家槍棒的馬上使劍都是隔閉劈刷之法。用“劈”字比“破”更貼切?!皹尲庖稽c敵魂落”比“槍尖一指敵魂落”更準(zhǔn)確。因為此槍是“外崩手槍”,正與“點”字相應(yīng)。
10 鷂子翻身翻身
網(wǎng)羅高張入洞死網(wǎng)羅入洞高張幕
白蛇吐信透九泉白蛇吐信透水泉
11 青龍擺頭擺頭
青龍位鎮(zhèn)甲乙東青龍威鎮(zhèn)甲乙東
青龍對應(yīng)方位是東,甲乙對應(yīng)方位也是東。所以“位”可不必強調(diào),改為“青龍威鎮(zhèn)甲乙東”,不但將槍勢青龍擺頭的位置表達(dá)出來,而且將槍法青龍擺頭的威風(fēng)和神氣也表達(dá)出來了。
12 勒馬聽風(fēng)使劍
翻身飛馬追驕虜翻身飛馬追騎虜
13 急三槍急三
萬古千秋姓名揚萬古千秋姓名香
14 身外右槍右槍
西拜王母瑤池還再拜王母瑤池邊
改“還”為“邊”是因為該槍是馬上使劍勢,是返外在右邊刷劈打手。
15 腳底鼓槍腳底
翻身伏入水晶宮翻身復(fù)入水晶宮
“伏”改“復(fù)”是因為上槍是“提桿直下扎足”,而該槍是“他摟,我返外扎足”,是兩次扎足。
16 劈頭棒打棒打
神棒沖起指南陽神棒沖起指朝陽
北平朔漠開土壤北平朔漠開土疆
北平朔漠是開土封疆,“開土壤”不合習(xí)慣表達(dá)。
二、避帝王諱
1 玉女穿梭穿梭
威震清虛第一宗威震清虛第一空
“宗”改為“空”以避清朝第一宗,清世宗雍正胤 。
2 猿猴開鎖開鎖
妙采天地?zé)捳嫘畈商斓責(zé)捳嬖?/p>
此是大圣露真?zhèn)鞔耸谴笫ヂ缎膫?/p>
“玄”改為“元”、“真”改為“心”以避玄燁之“玄”和雍正胤 之“ ”(真與 同音)諱。
3 當(dāng)面劈打當(dāng)面
泰山壓頂聲名宏泰山壓頂聲名雄
“宏”改為“雄”以避清高宗乾隆弘歷之“弘”(宏與弘同音)諱。
4 二郎摘草摘草
忽遇八九玄妙子忽遇八九元妙子
5 身外右槍右槍
身外托槍藏妙玄身外托槍藏妙元
“玄”改為“元”以避康熙玄燁之諱。
6 劈頭棒打棒打
當(dāng)頭一炮沖將軍海底一炮人難量
“當(dāng)頭一炮沖將軍”是象棋中當(dāng)頭炮將軍的棋式,是一氣攻到對方底部老巢的形象化比喻。而努爾哈赤曾在明天啟六年(1622)攻打?qū)庍h(yuǎn)時被袁崇煥的炮石擊中,受傷墜馬,血流不止,為努爾哈赤自25歲征戰(zhàn)以來的唯一一次敗績。為避諱,萇乃周改動之。真是著者無心,讀者有意。
三、避少數(shù)民族之諱
1 秦王披甲披甲
米糧川下降胡漢米梁川下收猛士
李世民在山西米糧川下收服鮮卑族武將尉遲恭,為避諱大漢族主義,將“胡漢”改為“猛士”。
一掃群英延國長一掃群英受命長
2 靠山潛龍靠山
魚腹少泄神州機(jī)魚腹少泄神機(jī)妙
諸葛亮在魚腹浦?jǐn)[八陣圖驚服東吳大將陸遜,為了回避大漢族思想,改“神州機(jī)”為”神機(jī)妙”。
七擒七縱服蠻夷七擒七縱服孟獲
諸葛亮采用攻心之術(shù)七擒七縱孟獲,最終使孟獲心服口服,不再反叛。為避諱大漢族主義,將“蠻夷”改回“孟獲”。
3 勒馬聽風(fēng)馬上使劍
單騎平紇郭汾陽單騎平敵郭汾陽
郭子儀,唐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先祖為山西汾陽人。安史之亂中與李光弼在回紇兵的配合下收復(fù)長安、洛陽。因功封汾陽郡王。代宗時,仆固懷恩叛變,糾合回紇、吐蕃攻唐,郭子儀不顧安危,只身前往回紇大營,以患難情誼說服回紇統(tǒng)治者與唐聯(lián)兵,共擊吐蕃,大獲全勝。唐將郭子儀單騎平回紇改為“平敵”是為了避少數(shù)民族諱。
清朝是少數(shù)民族滿洲女真建立的政權(quán),“故而對傳統(tǒng)中‘華夷之辨的思想深為忌惡”(王建《中國古代避諱史》),清統(tǒng)治者對中原周邊少數(shù)民族被蔑視為胡、紇、夷、狄等也深為忌諱,大興文字獄,對古籍加以刪改,企圖利用文字獄這種高壓恐怖手段消滅漢民族的民族思想意識和反叛思想。正是康乾時期血的文字獄教訓(xùn),萇乃周對異族稱謂也更加忌諱,對恢復(fù)漢民族統(tǒng)治的思想盡量回避。正是由于文字獄的恐怖,萇乃周才說“此系原本所傳”、“原本鎖槍”保留了部分古《鎖槍》的原貌,同時,可推斷古鎖槍的作者具有強烈的漢民族思想,作者應(yīng)是明朝人,因為在清朝殘酷的文字獄壓迫下,作者寫出令統(tǒng)治者深為忌諱的詩詞,將有生命之憂,可以推斷古鎖槍譜當(dāng)是明末所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