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 斌
以味識人
◎ 呂 斌
很多人都是通過眼緣或氣場形成對他人的第一印象的,而我對初識的人,總是喜歡以味道來構(gòu)建他的形象。
這種怪癖來源于童年時期的回憶。
小時候,我是個貪吃的“小胖”,偏偏我家又住在全市最有名的小吃街上,這讓我的童年“如魚得水”。上中學(xué)那年,父親給我下了“最后通牒”——不許我再碰街上的任何小吃,只能每日三餐,按時按點地在家里吃他做的無色無味的面條、稀飯。因為當(dāng)時的我已出落成一個圓滾滾的小胖子了,父親為我以后的形象考慮,不得已做出了這等“殘忍”的事情,這也就是我日后“以味斷人”的起因了。
自此,我便只能待在家中,終日聞味過活。每到中午和夜晚,街市紅火的時候,混雜著各種小吃的香味就飄然而至,總能讓窗前的我陷入大快朵頤的想象當(dāng)中。
經(jīng)過苦修,我終于練就了一身“蓋世絕學(xué)”:從混雜的味道中分辨出各種層次,什么油炸糖糕、油炸肉、燉魚、燉蝦、串里脊、臊子肉面、罐鵪鶉……凡此種種,我都能一一辨別,還能通過這些味道來斷定賣小吃的攤販跟吃小吃的食客的形象。
比如,當(dāng)米粉肉的味道飄來,那一定是戴著白帽子,左耳上夾著一根別人給的香煙,右手拿著一根長筷子左右搖晃,驅(qū)趕蚊蟲的陳定三開張了;若是冒出了刺鼻的、讓人窒息的臭味,那一定是系著圍裙“三寸丁”、光膀子,邊抽煙邊炸臭豆腐的“老臭”出場了;如果是濃重的辣味和著水煮菜的味道,并夾雜著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沒錯了,巷子里從事“夜間工作”的姐姐們一定剛起床了,小衣襟、短打扮,兩條粉嫩的肉腿從短到胯骨的牛仔短褲里伸出來,她們正扭動著腰肢前來吃麻辣燙……這時候的老臭,一定會扔掉手里的香煙,將兩雙油手在胸前的圍裙上使勁擦一擦,再端著一盤臭氣四溢的豆腐上前獻媚,搭訕……
后來我才知道,很多人都會對味道產(chǎn)生記憶,而這種記憶是不自覺的,并非像我這樣刻意地尋找得來。或許,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刻被某種味道吸引,又或者僅僅是被味道標(biāo)記。在多年后的另一個時刻里,熟悉的味道突然被喚醒,才又想起了當(dāng)年的美好往事,而這味道,多半都充當(dāng)了打開回憶之門的鑰匙。
(摘自《烹調(diào)知識·原創(chuàng)版》2014年第7期 圖/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