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 沫
每個人的糖不一樣
◎ 子 沫
每個人的糖是不一樣的,必須承認這一點。情感對于某些女人來說是全部,而對于某些女人來說并不占那么重要的位置。
聽別人講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女人去麗江旅行,戀上了一位流浪鼓手,義無反顧地追隨他,生兒育女,在街頭打鼓唱歌,下廚做飯,開心得不得了。她不容別人說她愛人任何一句不好的話。這個男人就是她的糖。但是一位友人聽完故事直搖頭,如果換作她,肯定堅持不長久。她從臺灣旅行回來,說最喜歡臺灣誠品書店,最喜歡看里面人的表情,非常享受,包括小情侶,都是背靠背坐著看書,看上去特別舒服。在她看來,一種安詳寧靜有規(guī)律的生活才是她的糖。她不喜歡為了一個男人過所謂的流浪生活,也不喜歡那些看起來很酷的獨立特行。
我還認識一位四十來歲的女人,她的糖就是做“終身美女”。我沒有見過她那么愛美的女人,她的愛美絕不只是穿幾件衣服那么簡單的事。人到中年,她是一種難得的講究,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把鞋子擦得一塵不染,絕不允許自己蓬頭垢面地出現(xiàn)在別人面前。我見到她時她永遠干干凈凈,指甲修得整潔漂亮,身材保持得那么好,每天都在運動。有時我問她:哪里來這么多的堅持?有什么動力?她笑著說:“漂亮啊,我是一定要做老美女的?!边@就是她的糖。這些動力大過她要做個好媽媽、好妻子、女漢子或其他什么別的……那些讓她的幸福感沒有如此強烈。
我還見到一位稱“再沒有自己那么熱愛工作的女人”,真是少有的喜歡工作。她是工作起來兩眼發(fā)光的人。她說自己就是品牌,走到哪里都響當當。她說自己腦袋像水籠頭,一扭開源源不斷。她一直在享受自己的這顆糖。相反,她說老公和她是左手摸右手,平淡如白開水。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是最穩(wěn)定最懂彼此最相濡以沫的夫妻。如果你讓她在家里嬌滴滴地舉案齊眉,那么她要悶死不打折,因為那不是她的糖。
當然,我也見過把孩子當糖的女人吳蕊,真的是愛孩子。她懂愛,會愛,把孩子和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陪著孩子聊天,給她做好吃的便當。她極喜歡做飯,連早餐都會有三樣東西讓女兒選擇。吳蕊用的便當盒子非常漂亮,孩子的老師看到菜都夸,說小真的媽媽真讓人嫉妒,她怎么可以做這么好的飯?
每個女人的糖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羨慕別人的糖,只要找到屬于你的那顆糖,義無反顧,樂在其中就好。
(摘自《深圳青年》2014年第5期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