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鳴
摘要: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有大量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存在。本文通過對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分析,驗證了語法隱喻理論在其領域的適用性,分析了語法隱喻的兩大分類,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分布情況,語言的實現(xiàn)方式和功能。
關鍵詞:英語教育新聞語篇;語法隱喻;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130-03
語法隱喻的概念最早是由韓禮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語法導論》中提出來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是產生在語法層面的隱喻變體,是語法表達形式在不同的語法域之間轉移使用的結果,主要分為兩大類: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韓禮德提出了語法隱喻理論,并指出語法隱喻現(xiàn)象存在于所有成人語篇中,此后很多的學者和研究者將其理論用于各種文本分析。本文試圖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以語法隱喻理論為研究基礎,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以英語教育新聞語篇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隱喻現(xiàn)象進行具體的分析,對語法隱喻理論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的適用性進行了驗證,分析了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的分布情況,語言的實現(xiàn)方式和功能。
一、理論基礎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具有社會意義,功能語言學理論研究的核心就是通過語言如何傳遞意義,某個社會意義是如何表達出來的。語法隱喻是意義的一個變異表達形式,是語義在語法范疇發(fā)生的相互轉換,也就是說是在語法形式上的非一致關系體現(xiàn)。一致關系就是語義和語法形式的自然關系,即使用動詞來表達事物發(fā)生的過程,使用名詞來體現(xiàn)事物的參與者,使用形容詞來表達事物的特征或屬性,使用副詞或介詞詞組來體現(xiàn)時間、地點、方式、工具等意義,使用連詞來表達邏輯關系。而功能語言學中的語法隱喻所體現(xiàn)的非一致關系主要是表現(xiàn)語義和語法形式之間的非自然關系,也稱作語法隱喻式。韓禮德將語法隱喻分為兩大類: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概念隱喻主要包括名詞化,動詞化,形容詞化,副詞化,介詞化。概念隱喻主要的實現(xiàn)方式是及物性系統(tǒng),在客觀世界重塑人類經(jīng)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韓禮德把人類經(jīng)驗分為六種過程: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心智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存在過程。在英語教育語篇中,作者出于文體和表達的需要,通過及物性系統(tǒng),這些自然的表達方式被非一致性,即語法隱喻式所取代。人際隱喻包括情態(tài)隱喻和語氣隱喻。功能語言學把情態(tài)隱喻又分為主觀取向和客觀取向,情態(tài)成分可以表明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意愿,也可以體現(xiàn)某種客觀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語氣隱喻通過句子的語氣系統(tǒng)在之間的轉換來表達不同的語氣,來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意思,使詞匯層的表層含義和語義層所表達的深層意義產生差別。
二、統(tǒng)計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本文擬解決如下問題:語法隱喻理論是否適用于英語教育新聞語篇?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有哪些主要的語法隱喻和它們的實現(xiàn)方式?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語法隱喻有什么功用?
2.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為保證語篇的研究效度,本文所收集的20篇英語教育新聞語篇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英美著名報刊,其中10篇語料選自《紐約時報》,10篇選自《衛(wèi)報》。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用定量分析來研究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語法隱喻出現(xiàn)的頻率和整體分布情況,定性分析來解釋語法隱喻的語言實現(xiàn)方式和功能。關于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以下程序:首先在所選樣本語料中確定出現(xiàn)的語法隱喻,包括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然后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確定語法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整體分布情況,最后分析兩種語法隱喻,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的語言實現(xiàn)方式和功能。關于語法隱喻的界定遵循兩個基本條件,同時具有兩種意義,表層或者深層意義,另外語法隱喻發(fā)生在語法層面上,是詞匯結構在語法層面上的轉換。
三、結果與討論
經(jīng)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存在大量的語法隱喻,其中概念隱喻占97%,人際隱喻占的比例遠遠小于概念隱喻,只占3%,語法隱喻占小句總數(shù)的119%,幾乎每個句子都包含1到2個語法隱喻,由此我們可以判定作為成人語篇的一類,語料中的語法隱喻使用的高頻率表明語法隱喻理論適用于英語教育新聞語篇。從對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概念隱喻進行分析,其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名詞化和形容詞化。從功能語言學來說,名詞化是指把某個過程或者特征看作事物,主要是通過詞性轉換把動詞或者形容詞轉化為在形態(tài)上與小句對應的名詞短語。形容化從語義層的角度分析,主要指把其他成分看作事物的性質或者特征,通過詞性轉換把其他詞類轉化為形容詞形式。
Sentence 1a I suspect that the number of prisoners ready for training of employment may be rather small. (From discourse 7)
Sentence 1b:I suspect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prisoned to be trained and later employed may be rather small.
Sentence 2a:We remain ready to negotiate on a deal to avoid layoffs and hope we can reach agreement. (From discourse 1)
Sentence 2b:We remain ready to negotiate on a deal to avoid layoffs and hope we can agree on it.
Sentence 3a:As far as Im concerned,they cut off the talk,” said Harry Nespoli,the chairman of the Municipal Labor Committee,a coalition of nearly 100 unions representing 500,000 active and retired city employees. (From discourse 1)endprint
Sentence 3b:As far as Im concerned,they cut off the talk,” said Harry Nespoli,the chairman of the Municipal Labor Committee,a coalition of nearly 100 unions which represent 500,000 active and retired city employees.
Sentence 4a:Mr. Bloomberg had taken an aggressive posture during the negotiations,emboldened over the past days by the victories scored in Albany and Trenton against public-sector unions and becoming more emphatic about his demands.(From discourse 3).
Sentence 4b:Mr. Bloomberg had taken an aggressive posture during the negotiations,which is emboldened over the past days by the victories which are scored in Albany and Trenton against public-sector unions and becoming more emphatic about his demands.
在以上例子中,(1b)和(2b)的句子是英語一致式的表現(xiàn)形式,而(1a)和(2a)分別是其對應的語法隱喻的名詞化轉化形式,通過由表示過程的動詞形式trained,employed和agree轉化為在形態(tài)上與之相對的名詞短語,training of employment和agreement,以此可以增加名詞化形式的信息量,用更少的復雜詞匯向讀者表達更多的信息。(3b)和(4b)是英語語篇中一致式的表達方式,而(3a)和(4a)是語法隱喻的形容詞轉化形式,用來表示事物的特征,representing和emboldened起到修飾限制名詞中心語的作用,來代替同樣起到修飾限定作用的定語從句which represent…和which is emboldened…,從而起到簡短句子結構,增加信息密度的作用,增加了英語新聞語篇的信息量。同時,語法隱喻中的這種非一致式的表達形式使得人們經(jīng)驗意義和思維觀念上得以重構,將經(jīng)驗事物化,隱藏了作者的主觀信息,使得整個教育新聞語篇更加具有客觀性和正式性,因而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讀者的教育意識,使得教育觀念更容易深入人心。
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主要以概念語法隱喻為主,也存在少量的人際隱喻,包括情態(tài)隱喻和語氣隱喻,主要的作用是表示執(zhí)行人際功能和起到語篇銜接的作用。例5. Were Sigmans view accurately represented by the media?例6.I suspect that the number of prisoners ready for training of employment may be rather small.例5出自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一語料中的段首,它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一般疑問句,但是整個篇章中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復,沒有提問的功能,起到的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例6中的suspect表明了說話人的觀點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主觀傾向,這類主觀顯性的情態(tài)隱喻雖然帶有很強烈的主觀感情,但是由于以直接引語居多,在新聞中又往往出自權威人士之口,所以使得語篇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得以增強。因此,語法隱喻在語料中的出現(xiàn)成為反映和實現(xiàn)英語教育新聞語篇本質屬性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增加新聞的客觀性,促進英語教育新聞語體的正式形成,提高教育意識,反映政府相關教育部門的權威性。
本文通過對英語教育新聞語篇選取的語篇中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進行分析,驗證了語法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普遍存在的事實,并且驗證了韓禮德的語法隱喻理論在其領域的適用性。通過對語料中的語法隱喻進行統(tǒng)計分析,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語法隱喻主要以概念語法隱喻為主,主要通過名詞化和形容詞化的使用來實現(xiàn)。人際語法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少量存在,主要通過語氣和情態(tài)系統(tǒng)體現(xiàn)。另外,英語教育新聞中的語法隱喻是反映和實現(xiàn)英語教育新聞語篇本質屬性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增加新聞的客觀性,促進英語教育新聞正式語體的形成,提高讀者的教育意識和理念,并且反映政府相關教育部門的權威性。
語法隱喻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大量存在,本文利用隱喻手段進行語法類別的轉換,通過對語料的語法隱喻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語法隱喻的實踐領域,語法隱喻在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中的使用也是反映和實現(xiàn)其語篇本質屬性的一種重要手段,對我們以后深入理解和閱讀英語教育新聞語篇也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常晨光.語法隱喻與經(jīng)驗的重新建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
[2]范文芳.語法隱喻理論研究[M].北京:外研社,2001.
[3]范文芳.試論語法隱喻的綜合模式[J].外語教學,2007,(2).
[4]高明強.新聞報道中的情態(tài)隱喻[J].山東外語教學,2004,(5).
[5]胡壯麟.認知語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胡壯麟.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
[7]Brown,G &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8]Dominick,J.R.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94.
[9]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95.
[10]Goatly,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London:Routledge,1997.
[11]Halliday,M.A.K and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12]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