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瑰
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的最終目標是,理解孩子的特質(zhì),是幫助他們度過美好的人生,對于成長期的孩子影響最大的人是誰呢?答案無疑是“家長”。因此,為了協(xié)助家長培養(yǎng)好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就需要幼兒園教師認真地思考該給予家長怎樣的協(xié)助以及怎樣協(xié)力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我認為給家長提供育兒協(xié)助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注意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
當你感到有精神負擔時,是肯定不能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的。如果勉強去做的話也是白忙一場,反而會使自己的情緒更加低落。因為身心處于不佳狀態(tài)就容易產(chǎn)生負面的思考,這時候很難按照計劃進行工作。這一點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都是一樣的。如果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不佳,也很難去幫助別人。所以,首先教師要注意自身的精神負擔是否過重,這是協(xié)助家長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
另外,教師需要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當你努力去做某件事卻未達到預期效果時,需要隨機應變調(diào)整方法。因為孩子、家長乃至整個社會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過去可以順利解決的問題,不代表現(xiàn)在也能順利解決。
二、和家長建立互信關系
當你自己為某事感到煩惱時,你會找什么樣的人去商量呢?一個人能讓你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煩惱,是因為你信任他,對他放心。相反,當你感到在某人面前難以吐露心聲時,是因為你想躲避他的批評、否定或者過度的鼓勵。同樣地道理,家長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會擔心教師指責自己孩子表現(xiàn)不好。
所以教師有必要花時間和家長建立這樣一種信賴關系,讓家長覺得對你可以“暢所欲言”的關系,對于作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傾聽家長的語言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別人只是靜靜傾聽自己的訴說就會讓人感到如釋重負。但是,當我們傾聽對方的傾訴時就會不經(jīng)意地說出“你要是哪樣做就好了”“那其實是這個意思”等話語。
人們在訴說自己煩惱時情緒的波動是很強烈的,這時他們往往只顧著向外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當家長向教師訴說煩惱時,教師不必急于下結論,只是去側耳傾聽就可以了。然后再去考慮家長產(chǎn)生這些煩惱的根源在哪里,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所造成的,還是由于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所引起的。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家長在向教師傾訴煩惱的過程中自己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
四、和家長建立同感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立場不同的情況下產(chǎn)生相同的想法和看法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和家長強調(diào)這點的話,家長就會“離你而去”。因此在理解雙方立場不同的基礎上去追求和家長的同感就尤為重要了。和家長建立相同的看法并不是指去評價家長看法的好壞,而是指要去接受家長的想法和家長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
當家長說“我擔心……”時,如果教師為了讓家長放心而回答“不要緊,你想太多了”這就不是和家長有同感,家長反而會認為教師沒有弄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你是家長,當你和別人傾訴時,別人要是對你說“這是常有的事”“誰都是這樣的”你自己是不是也會因為沒有得到理解而感到很悲傷進而失去傾訴的欲望呢?所以教師應該隨著家長的話說“是這樣啊,要是我也確實會覺得……”等表示同感的話,這樣做會讓家長感到自己的想法被接受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五、尊重對方的價值觀
教師和家長攜手共同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時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教師把自己的育兒策略告訴家長時,發(fā)現(xiàn)雙方的意見吧一致,結果反而讓家長更加覺得不知所措。
有時候,教師和家長對待孩子異常行為態(tài)度會不一致.這個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價值觀、社會經(jīng)驗以及現(xiàn)在的處境差異造成的。但是如果因為意見不一致,就把對方價值觀徹底否定掉,就會人對方受傷,使對方吧信任,這會給對方和自己都帶來很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給家長提出建議時,不要去否定家長的價值觀,而且要注意不要將諸如“這應該是……”的斷言性的話語及教師個人所持有的價值觀強加給家長。
除此之外,教師心中可能會有的某些固有觀念如“母親形象”“疾病癥狀”等。這些固有觀念往往會無意識地起作用,有時甚至會帶給家長帶來心理壓力。所以,教師需要經(jīng)常檢查自己的言行,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中有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情況。
六、教師之間的合作
對于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教師最好不要獨自拼命努力,有必要和幼兒園的其他教師一起商量、合作解決,教師一個人抱著問題冥思苦想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枯燥癥”這是孩子和幼兒園都不希望看到的。另外,為了避免看到問題的片面性,讓眾人一起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保證看法的客觀性。當然在許多人一起參與討論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保護被討論者的隱私。
總之,幼兒教師在給家長提供育兒協(xié)助時,除需要注意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政治素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業(yè)務水平、日常行為習慣,還要具有一顆愛心和一顆永遠年輕積極向上的心,只有幼兒教師具有陽光的心,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得到孩子和家長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