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冬+++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對“傳統(tǒng)教育”質疑,向“應試教育”出擊,一浪高過一浪的教育改革,的確使語文教壇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作文“寫不好,改不準,學練考,混著過”的現(xiàn)象始終未變,甚至因“話題”風而瀟瀟灑灑!如何攻破這個“土圍子”,再創(chuàng)“課程改革”的輝煌?“沖關式”作文教學不失為一個對癥下藥的良方。茲以中學記敘文為例闡述之。
一、機制:精巧激進
“作文?多寫多練唄”,這是語文界最經(jīng)典的論斷和最經(jīng)典的做法,殊不知寫一篇換一個題目,大作文、小作文、隨筆一起上,學生窮于應付,只能淺嘗輒止,以致抄書抄網(wǎng)來應付,教師改不過來就“學生互改、老師抽查”,它早已從“熟能生巧”的初衷蛻變成師生教學惰性的棲身所,一個向領導、社會“交代”性的花架子?!皼_關式”教學不同,它最大的特征是以少勝多。一般學生一學期寫好一兩篇就行(當然不拒絕寫出多篇佳作),教師擬訂主要題目一二個,參考題目二三個,審題障礙小,選材范圍寬。如“最美麗的風景”“點點滴滴在心頭”,作文要求根據(jù)三年計劃確定,僅限兩三點,隨題目一起公布,一學期不隨意變動;“關”,指的就是題目和具體要求,學生習作行動就是沖關戰(zhàn)斗,按要求寫對了作文、寫好了作文,就算過了關,否則將重來工作底線是“數(shù)量求精質量到位”。它的第二個特征是化被動為主動。一學期一兩篇,具體關卡明確為的是步步為營。習作要一步一個腳印,雖然上手不難,可是過關不易,第一周無人過關,第三周無人過關,就有人開始發(fā)急,有人過關了,于是過關人數(shù)增加了,學生爭先恐后心理一出現(xiàn),沖關格局也隨即形成;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生寫作積極性呈“加速度”之勢增強,教師無須被動地做那些既復雜又很難辦的調查、對策,只要主動做好守關點評工作。第三個特征是功效深刻深遠。新課改的宗旨之一是“終身教育”,過去一遇到這個課題,人們馬上就掉進“科學”的黑洞,無數(shù)的理論創(chuàng)造和無數(shù)的觀摩實驗把人折磨得焦頭爛額,最后留給師生的仍然是權威性的“迷?!??!皼_關式”訓練機制不然,它講究寫一篇像一篇,對準“關隘”,寫出體會,教師只要突出設關科學、突出習作心理監(jiān)測即可,其他一概化繁為簡。一次就過關的學生,一定成就感滿滿,五次才過關的學生,對各關卡知識點的理解運用必然感觸不淺,寫了一學期甚至寫了一年才過關,必定銘心刻骨。隨著大部分習作過了關,一班一學期(或一年)編一本《作文沖關集》(手寫復印或電子印刷不一),某集子里收錄了你多篇文章,或集子里唯缺你的文章,你能沒感覺?這種對寫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具有“終身化”力度之強是不言而喻的。實驗證明,百分之九十以上學生“沖關”信心十足,教師無需在寫作態(tài)度方面過度呵斥,只需分類應對學生接連不斷的業(yè)務“較真”即可。
二、情景:主次分明
與議論文不同,記敘文以生動的生活情景為內(nèi)容,這種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初中是重點,高中是深化,它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未來作家的啟蒙教育,是中考、高考滿分作文產(chǎn)生的主要來源。要破解這個難題,習作必須過三關。第一關:透徹掌握記敘內(nèi)容的“點面”關系。文章所寫的生活情景是要體現(xiàn)主題的,要體現(xiàn)主題就不能是一二三四的現(xiàn)象羅列,而必須是有主次、有詳略的藝術布局,也就是常說的點與面結合,敘述與描寫的結合。對全文而言,能感動人的用描寫方式表述的具體生動的情景是“點”,簡要交代的用敘述方式說明的內(nèi)容是“面”,在《記念劉和珍君》中,所有的青年學生為國為民請愿是“面”,劉和珍時時處處走在前是“點”;對一個具體的街市場景而言,天氣寒冷,人聲嘈雜是“面”,而肉包攤老板應接不遐的言談舉止是“點”;點是主體,應用墨如潑,面是鋪墊或點睛,該惜墨如金。作者分層次、高清晰地處理好了點面關系,習作才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效果。第二關:場景熱點的巧妙選擇。要將豐富多彩的生活變成豐富多彩的作文內(nèi)容并不容易,它往往離不開兩個要點:一是祛除“睫在眼前看不見”的通病,唯認真觀察,用心觀察,才能看到豐富、找到可寫之處。二是根據(jù)寫作意圖選擇、展開場景中的“亮點”。如“下課十分鐘,整個校園活躍起來,有人在走廊里打鬧,有人在爭論著課堂里的問題,有人蹲在樹蔭下玩手機,有兩個女同學進醫(yī)務室……”要表現(xiàn)努力學習,就把“爭論問題”設為點,展開詳寫,要表達助人為樂,就把“送人進醫(yī)務室”展開描寫,要表現(xiàn)快樂的校園生活,就把“輕松打鬧”展開描寫;練成了發(fā)現(xiàn)生活亮點和多角度處理素材的能力,作者就不會“當局者迷”,遣詞用筆就可能“各就各位”,詳略得當。第三關:明確場景構成的基本原理。生活之所以搖曳多姿就在于潛藏著無數(shù)的矛盾與轉化,而且表現(xiàn)形式又各不相同;在選對“亮點”的前提下,作者只有認真探究作文內(nèi)容的個性,并讓它們相映成趣,才能產(chǎn)生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寫一個雨天放學回家的場面,“摩托車橫沖直撞,濺我一身泥水,心里郁悶到極點;十字路的斑馬線前,一個穿紅衣服的女青年隨紅燈的出現(xiàn)而驀地剎住電動車,隨即她身后出現(xiàn)長隊,騷亂的街市頓然有序起來,清身濕透的紅衣紅車成一道亮麗的風景?!边@段文字就因為讓過往眾人與紅衣女子正相映、摩托車橫沖直撞與紅衣女子冒雨守規(guī)反相映,場面才特別感人,主題才特別鮮明。運用正襯、反襯的結構原理,我們絕不能忽略。
三、配制:和而不同
有場景,記敘文就有了主體,也就有了藝術。一般說來,初中記敘結構相對簡單,多數(shù)由一個場景組成,高中記敘結構相對復雜,往往由2-3個場景組成:
《溫暖》:①母親的場面——煮面給我吃。②母親帶我到商場挑衣服。
《校舍里的溫情》:①中秋之夜,我獨住校舍,同學提著月餅為我開晚會。②去年一家人團圓的情景(這個場景插在第一個場景之中)。
《挖筍》:①清明節(jié)前夕,山上看到大竹筍高興極了,不小心滑下溪水。②有人呼喊,有人教方法,有人下水:救我。
《成功沒有捷徑》:①父母對我學習不努力批評,自己猛醒,下決心改正。交代后來以優(yōu)秀成績進入縣重點高中。②晚自習后一個人在學校操場練跑步。校運會第三名,自己總學習成績進入年級第12名。
和而不同之“和”,指的是場景密切配合,共同體現(xiàn)一個主題?!缎I崂锏臏厍椤贰ⅰ冻晒]有捷徑》兩個場景是超時空的組合,但每篇主題一致,《挖筍》兩個場景時空接近,相承接的是不同階段的內(nèi)容,每篇主題也相同;只有場景精彩,主題思想突出,才算完成了復雜記敘文場景配制的基礎工作。這里的“不同”指的是每篇作文內(nèi)場景的內(nèi)容屬性不能一樣?!安荒芤粯印?,一是每個場景都有自己的個性?!拔乃瓶瓷讲幌财健薄熬嚯x產(chǎn)生美”,《校舍里的溫情》的眼前場景是同學關心,回憶場景是親人之暖,性質有別;“獨住的凄涼——回憶的幸?!瑢W送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構成大距離的映襯,文章就顯清(注:不是錯字)切動人;而《溫暖》兩個場景的內(nèi)容拉不開距離,就像吃肥肉,越看越膩人。二是每個場景都有突出的代表性?!罢w大于部分之和”,《成功沒有捷徑》中,第一場景寫對“我”不良的學習表現(xiàn),父母炮轟,老人嘆息,“我”悔悟,代表高一學生“松口氣”的共同特點,交代我很快回到正常,發(fā)憤圖強的結果;第二場景寫“我”夜里癡練800米跑,既交代校運會成績又交代學習進入年級前列,不是說“我”的興趣改變,而是說“我”對學習的廣泛性與拼搏性的增強,對自己的要求比以前高。做到了“和而不同”,記敘文達到用精美的筆墨體現(xiàn)豐富、深刻的內(nèi)容,語文教師在學生身上種下的藝術種子很快就會發(fā)芽、成長,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效。
endprint
四、晉級:讀寫相生
與萬事萬物一樣,作文“沖關”不是機械的模型,而是科學的模塊,它的活力,來自于讀寫結合的教學大系統(tǒng),師生沖關活動因“升級”而出彩。這些年讀寫分離的現(xiàn)象令人痛心!我們的教學應堅守這樣三個原則:第一,在讀寫相生中“養(yǎng)”出行文的情趣。語文的三字訣是養(yǎng)練考,“養(yǎng)”是側重于對文本的欣賞、對知識的認知與擴展,整體知識、整體情趣為水,寫作文是船,水漲才能船高,為寫記敘文而讀記敘文,肯定寫不好記敘文?!缎I崂锏臏厍椤穼懙眯蜗笊鷦?,意味深長,就在于作者學習不忽視古今詩歌散文情韻意境的領會鑒賞。如果教學局限在考什么,教什么,分數(shù)多教得多,反之少教、不教,或讓讀與寫“失聯(lián)”,那么,學生作文都將是“枯樹老藤”,連“昏鴉”的味道都沒有。第二,在閱讀提練中生發(fā)出寫作靈感?!熬殹钡膫戎攸c是對知識的運用,亦即鍛煉排列組合的能力,“教材無非是例子”,課文無須篇篇教到(目前還沒有一個省的高考題會用課文作考試文本的),應以我為主,選取經(jīng)典文章的精彩處多角度設題訓練,盡量爭取一箭三雕:既是對文本妙處的理解,又是對答題準確性的訓練,還是對作文關鍵點的講評。因為“沖關”,只要準備充分,不愁學生不上心,學生能用心,排列組合的訓練就能引發(fā)學生各種各樣的靈感?!锻诠S》“見大筍樂極而落水”的構思,作者就是在讀粵教版課文《項鏈》時,受“瑪?shù)贍柕挛钑镆驓g喜過了頭而丟了項鏈”情節(jié)的啟發(fā)。第三,在應考沖刺中激發(fā)出深刻的思維?!翱肌笔菍Α梆B(yǎng)”“練”結果的驗收,迎考階段教師的對文本的教學,多在答題準確性、規(guī)范性的核求上下功夫,作文也在立意的準確性深刻性、點晴的精彩性上下功夫,精準的具體答案、滿分的作文往往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點化而成?!冻晒]有捷徑》就是因為這樣的加工,兩個場景的容量才那么豐富、深刻,場景前后的敘述才那么精練、那么與眾不同。讀是寫作技巧的的“活水”,寫是“讀”懂答準的原因,讀寫結合是中學生從語文“玩藝”到語文“藝術”觀念轉變的重要方法,是沖關機制升級的決不能讓“讀”、“寫”的鏈條脫鉤。
毋庸置疑,“沖關式”教學是學生從被動習作向主動習作轉化的科學系統(tǒng),是教學從“隨意忽悠”向“苦心追求”轉變的競爭機制,實踐證明,它是提高中學生作文質量的強力措施,從師生真心投入之日起,語文教育就處于緊張的“教學相長”、“分層推進”之中,師生都將會隨系統(tǒng)的升級而與時俱進,教師壓力不是降低,而是加大,有心者不妨一試。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