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要:學者普遍將愛倫·坡看成是美洲大陸的唯美主義先鋒,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狄金森對唯美主義的孜孜追求,以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力行。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狄金森的生活本身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詩人及詩作中所體現(xiàn)的無功用性,詩人對美的詮釋和理解以及詩歌主題的神秘性等特點,挖掘詩人對唯美主義的自發(fā)意識,探討詩人對唯美主義思潮的自發(fā)理解。
關鍵詞:唯美主義自發(fā)意識美的詮釋無功用性神秘性
作為美國文學史上充滿傳奇色彩的重要詩人,狄金森生前發(fā)表詩歌總共7首[1],沒有引起當時文學界的關注;而在其死后詩集屢屢出版,她創(chuàng)作的超過1790首詩歌既贏得了大眾讀者的喜愛,也在學者中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19世紀后期興起于歐洲的唯美主義思潮,卻與生活在當時的詩人產生了更及時更直接的共鳴,從狄金森的詩作及其生活中,可以看出詩人對唯美主義的自發(fā)意識,及其對唯美主義的不倦追求。
唯美主義傾向最早發(fā)現(xiàn)于羅馬詩人卡利馬科斯的藝術追求中,他提倡短詩拒絕長詩,宣揚詩歌形式的重要性?!?8世紀,康德提出了審美活動的獨立性和無利害感的觀念,萊辛、歌德、席勒等人對此進行了探討。至19世紀,唯美思想才形成了明確的理論”(趙澧、徐京安,1988:1-2)。唯美主義關注文學作品的形式,重視語言的可感性,認為文學語言本身就是而且必須是美的。認為詩歌不具備也不應該具備明確的功用性。詩歌是自足自美,獨立的生命,詩歌一旦被創(chuàng)作出來,就只是詩歌本身。而詩人的作用只是就表現(xiàn)這一形式,表現(xiàn)美。
狄金森的用自己的生活對唯美主義進行了詮釋。她一生深居簡出,除了日常生活必須之外,她幾乎剪斷了與世俗的任何聯(lián)系,她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從事任何實際工作,很少參加任何團體活動,成年以后更是幾乎足不出戶,過著遠離實際的生活。詩人對隱蔽的生活方式的選擇,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在愛情和婚姻方面:迪金森一生未嫁,最終沒有接受任何一位男性走進自己的情感和現(xiàn)實生活。詩人對待愛情是,詩人有過幾次戀愛經歷,終究因為對公開自己以及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充滿了顧慮甚至畏懼,而不愿意接納。在社交和日常生活方面:迪金森在三十歲以后,幾乎是足不出戶。除了極少的通信之外,與外界沒有任何聯(lián)系。即使是與住在隔壁的哥哥嫂子進行交流,她也是選擇在籬笆墻里留紙條、寫信件的方式,而不愿面對面交談。她拒絕參加派對,不愿出門旅游,既沒有結交朋友的欲望,自然也就沒有結交朋友的可能。她自覺地與外界保持距離,減少甚至杜絕任何形式的交流。因為母親常年臥病,詩人主動承擔起家庭主婦的工作。每日在準備飲食與收拾家務中耗費自己青春和精力。她鐘愛自己的侄子,在侄子夭折之前,她的很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孩子的愛護照顧和教育上。
狄金森的堅持,或者在世人看來的頑固,在當時令很多人費解。詩人的清歡與大眾的喧囂始終存在著隔閡,而周圍的人們甚至許多學者會把狄金森的寡居生活神秘化,對其的解釋也千差萬別。筆者認為,詩人有意識的擺脫現(xiàn)實生活的羈絆,是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藝術追求中;詩人看似神秘的生活方式源于其對美的渴望,是源于她對詩歌獨立于生活之外的充分認識之上的。她最親近的家人,侄女比安奇這樣描述她,“她總是身穿一襲白裙,在茉莉花和三葉草叢中漫步,在潔凈的書房里讀書賦詩,如天使般優(yōu)游于想象世界里?!保▌⑹靥m,2006:1)顯然,詩人并不是被動的生活在無奈的孤獨中。而恰恰相反的是,她享受自己努力營造的寧靜。對聒噪的實際生活的拒絕換來了詩人的平和,也給了她充分的時空和可能去探索美、追求美。
狄金森充分意識到美的獨立性,認為美就是存在著的,美的存在沒有任何原因,沒有任何功利性。而且倘若你帶著所謂的實際的目的去追逐它,它便悄然消失了。盡管如此,她對美的追求卻不亞于對真理的渴望。像詩中所言的那樣,為了美而死,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墳墓的旁邊躺著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在這里,狄金森把對美的追求提升到追求真理的高度上。換句話說,美就是一種真理,真理就是美。這便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歐洲大陸的天才詩人濟慈對美的詮釋。這樣,詩人對美的無限追求,與唯美主義者對美的赤子之戀不謀而合?;蛘吒M一步說,狄金森本人一生對美的理解以及執(zhí)著的追求,為其后的唯美主義者樹立了榜樣,爭做了先鋒。
總之,作為一個風格迥異,特立獨行的詩人,狄金森呼應了即將到來的唯美主義思潮。對世俗喧擾的拋棄、對純美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對神秘主題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投射出一個詩人的唯美主義情懷。而詩歌以及詩人生活本身已然成為一首唯美主義的贊歌。
(本文為常州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ZMF10020048。)
注釋:
[1]對狄金森生前發(fā)表詩歌的數(shù)量說法不一,江楓在其所譯的詩歌選集的序言中就認為狄金森有十首公開發(fā)表。本文參照劉守蘭的《狄金森研究》后所附的狄金森的年表,取七首的說法。
參考文獻:
[1]狄金森著,江楓譯.狄金森抒情詩歌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
[2]劉守蘭.狄金森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趙澧,徐京安.唯美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