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近年來,中國出現(xiàn)似霧非霧的巨量氣體,蔓延南北,飄蕩東西,竟覆蓋了幾十個大小城市。氣象部門將這種氣體稱為“霧霾”。
霧是常見氣象,一般遇到晴日強光便逐漸消失。但霾就大不同了,它可遮天蔽日,彌漫好幾天。
現(xiàn)在,專業(yè)人士對中國霾的分析解釋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顆粒物的‘三合一綜合物質(zhì)。一般認為“霾”對應的英語是“smog”(煙霧)。香港天文臺還稱之為“煙霞”。那么,“霾”字的原意究竟是什么呢?
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對“霾”的注解是:“風雨土也,從雨貍聲。詩曰終風且霾?!?/p>
許慎當然不知當代的PM2.5,但他認為“霾”是因風雨揚起的塵土現(xiàn)象,雨為濕度,土即塵也。此兩意與當代氣象學對霾的定義庶幾近之。
不過,許慎說“霾”字是“從雨貍聲”,那意思是說“霾”字是依從“雨”義,而讀如“貍”音。那么,“貍”又為何物?
清代大學者段玉裁注為:“謂善伏之獸,即俗所謂野貓?!?/p>
看來,“霾”的雨字頭下所隱藏的那個貍,就是現(xiàn)今性善埋伏的野貓。至于倉頡造字時,目睹風雨飛揚塵土漫漫的意象,為何偏偏采用“雨下野貓”之象形會意,似乎無從查考了。
然而,當今不時彌漫中國大半國境的空氣毒霾,來去無蹤,預報無門。此種有害氣體物質(zhì)的屬性,倒真有點像“善伏”的狡詐山貓呢!古人造字的高明,由此可見一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