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南京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江蘇省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陳思思
(南京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與實踐,人們逐漸地認識到科學技術在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科技進步儼然已經成為了推動我國經濟不斷增長的首要因素.因此,針對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分析,對經濟建設有著很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本文運用“索洛”余值法測算了科技進步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表明江蘇省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具有微弱的波動性,隨后運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對江蘇省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促進江蘇省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經濟增長;科技進步;“索洛”余值法;C-D函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人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到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斷擴展著更加豐富的空間,也更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而一國經濟政策的主旨目標即為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可通過兩種方式推進經濟增長,首先,科技進步發(fā)揮對生產力三要素的影響,提高生產率,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其次,基于高科技,構造出獨立的產業(yè),并使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于該產業(yè)的產值.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總量和人均量與之存在較大差異,國民的生活質量狀況使更快的實現經濟增長成為必要.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研究,不僅僅是經濟學史上的一個傳統話題,也是一個一直以來社會討論的熱點問題.早在1766年,亞當·斯密(AdmaSmtih)就發(fā)現了“機器的發(fā)明”是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的. 1817年,大衛(wèi)·李嘉圖(DvaidRicdaro)基于亞當·斯密的觀點,進一步提出了“增加資本和勞動的投入將可能會導致投入要素的收益遞減”這一觀點.因此為了保證經濟能夠不斷地持續(xù)增長,技術進步是必不可少的.在此之后,1956年羅伯特·索洛(RboertSolow)則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將“勞動效率”引入生產函數,從而從數學的角度來揭示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所以對經濟增長與科技進步的深入分析,對于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的經濟發(fā)展一直比較快,人均收入等各項指標也都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省內的產業(yè)結構也在不斷地進行優(yōu)化,科技進步對于江蘇省經濟增長所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及“索洛”余值法對江蘇省技術進步的作用進行測算,同時也進行了評價分析.
2.1 模型的選擇
本文采用的是C-D生產函數和“索洛”余值法相結合的方法,來測算江蘇省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從而分析確定江蘇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選取了江蘇省1992-2011年的投入——產出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在此提出生產函數的假設條件:(1)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投入要素只包含勞動和資本,并且已充分利用.(2)設參數=1,即,規(guī)模報酬不變,產出是勞動和資本的齊次函數.
2.2 指標變量的選擇及計算方法
2.2.1 平均增長速度
本文科技進步中的平均增長速度均采用水平法進行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Y0——產出計算期的基期值,K0——資本計算期的基期值,L0——勞動力計算期的基期值,Yt——產出計算期的末期值,Kt——資本計算期的末期值,Lt——勞動力計算期的末期值.
2.2.2 科技進步速度
索洛增長速度方程為:y=a+αk+βl,式中y表示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a表示科技進步速度,k表示資本投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l表示勞動投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α表示資本產出彈性系數,β表示勞動力產出彈性系數,其中α+β=1.
從而可以得到:a=y-αk-βl,此式的經濟含義表示為科技進步速度(增長率)是由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率)減去經過加權的資本投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率)和勞動投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率)得到的,此即為“索洛”余值法.
2.2.3 各要素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科技進步、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用Ea、Ek、El來表示,計算公式分別為:
2.2.4 彈性系數
資本產出彈性系數α,代表由于資產投入的變化而引起的產值變化的速率,即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資金投入每增加1%時,產出就會增加α%;勞動產出彈性系數β,表示勞動力投入的變化引起的產值變化的速率,即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勞動投入每增加1%時,產出將會增加β%.
江蘇省1992—2011年每年勞動產出彈性系數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由于前文中提到,前文假設C-D生產函數的規(guī)模報酬是不變的,即α+β=1,并且經濟是處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的.由此可以推算出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α.江蘇省1992—2011年資本產出彈性系數的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2.3 具體測算過程
本文采用的是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和索洛模型相結合的“索洛”余值法測算科技進步貢獻率,選取了江蘇省1992-2011年的投入——產出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時間跨度為20年.在測算過程中,為了使測算結果可以正確反映出經濟發(fā)展的情況,必須科學地選擇代表產出量、資金量和勞動量的指標變量.
2.3.1 產出指標的確定
本文選取江蘇省的地區(qū)生產總值(GDP)為研究對象,為了能夠排除價格因素的影響,選擇以1978年為基期折算得出不變價格GDP作為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具體公式如下:
表1 國內生產總值的相關數據 單位:億元
2.3.2 勞動投入指標的確定
表2 勞動力投入的相關數據及勞動產出彈性
勞動量的確定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為勞動力人數、勞動工資和勞動時間.本文選取勞動力人數作為衡量勞動量的指標,而勞動力人數用就業(yè)人員數量來表示.因此,本文中江蘇省每年的勞動消耗用其省內每年就業(yè)人員的數量來衡量,以l來表示就業(yè)人數增長速度.江蘇省1992-2011年各年就業(yè)人數增長速度如表2所示.
2.3.3 資本投入指標的確定
對于資本投入指標的選取也有很多方法,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用資本存量來代替資本投入進行度量分析,這其中暗含了資本存量與資本投入是成比例的這一假設.在現有的關于總量生產函數的三類資本存量界定的研究中(即固定資產凈值加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原值加上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原值或者同定資產凈值),本文最終選擇了全社會固定資產原值年末數作為衡量資本投入的度量值,k表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江蘇省1992—2011年各年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如表3所示.
表3 資本投入的相關數據及資金產出彈性
3.1 科技進步增長速度的計算
由上表得到的y、k、l、α、β,由公式a=y-αk-βl,可以得到科技進步速度(增長率).再由上面的公式可以分別得到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科技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江蘇省1992-2011各年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科技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如表4所示.
3.2 各要素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科技進步、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分別用Ea、Ek、El來表示,由前面的公式(2.5)、(2.6)、(2.7)均可分別求出.江蘇省1992-2011各年科技進步、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如表4所示. 3.3對測算結果的解釋
3.3.1 資本要素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
由表4可以看出,1992—2011年,資本要素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呈現增長趨勢,除了1992年的資本投入貢獻率為38.68%以外,其余所有年份的貢獻率均高于40%,且資本投入貢獻率在2011年高達80.71%.這表明江蘇省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于投資.
3.3.2 勞動要素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
由表4可以看出,1992—2011年,勞動要素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現下降趨勢,且相對較小,其中貢獻率最高的1992年也只有9.66%而已,另外,雖然勞動力貢獻率沒有出現負值,但2007至2011年,勞動力貢獻率均低于5%.因此,勞動因素在江蘇省經濟增長中的貢獻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3.3.3 科技進步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由表4可以看出,1992—2011年,科技進步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雖呈現出微弱的波動性,但總體上卻存在著一定的遞減趨勢,因此江蘇省必須加快轉變其經濟增長方式,即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應當不斷地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從以前過度的依賴資本投入、資源環(huán)境投入的發(fā)展方式,逐漸向依賴科學技術和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及質量的發(fā)展方式轉變.
4.1 科技進步與經濟發(fā)展結合不夠緊密
一直以來,江蘇省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部分的科研經費投入來自源于政府投入,造成了科技資源匱乏和投入力度薄弱等問題.高校和研究所游離于企業(yè)之外的現象明顯,產學研相結合的程度也不夠.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問題造成了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嚴重不足.
4.2 缺乏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整合機制
科技進步的發(fā)展主要涉及企業(yè)、政府、中介機構、大學和科研院所等部門機構,其中企業(yè)是現代科技進步、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體;政府是科技資源整合過程中的主導者和監(jiān)督者;中介機構是科技進步的輔助者,是聯系企業(yè)和大學及科研院所的紐帶;而大學和科研院所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主體和依托.
4.3 企業(yè)并未成為科技進步的主體
企業(yè)是科技進步的主體,是科技進步的決策方、投資方和受益方.只有企業(yè)將各種要素整合起來,進行合理的調配和利用,使得科技進步應用于產品之上,使得科技要素商業(yè)化,才能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江蘇省的企業(yè)缺乏產品競爭力,受到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和科技產出投入的限制,導致企業(yè)并沒有成為科技進步的主體.
表4 各要素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近年來江蘇省的科技水平不斷增強,但是其科技進步貢獻率卻不高,還未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因此為了促進江蘇省經濟的更快、更好發(fā)展,我們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并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加快江蘇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5.1 加快科技體制創(chuàng)新,優(yōu)化資源配置
目前,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得到真正、徹底轉變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機制和資源整合體制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因此,實現江蘇省科技進步與經濟協同發(fā)展的關鍵在于進行科技體制創(chuàng)新,應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政府在科技整合過程中的主導及監(jiān)管作用,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貢獻率,使資源得到優(yōu)化配置,同時可以提高江蘇省的科技競爭力,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也可以為江蘇省科技體制的創(chuàng)新提供有利條件. 5.2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和廣度,強化科技進步
江蘇省的經濟發(fā)展與勞動者素質息息相關.首先,應加大教育事業(yè)的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并積極引進高科技人才,為科技進步打好基礎;其次,應繼續(xù)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科技項目投融資制度,促使經費使用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最后應增加對更多專業(yè)的科學研究所、高校等研究機構的資金投入,使其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
5.3 深化企業(yè)體制改革,使企業(yè)真正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體
提高企業(yè)對資產整合的力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強政策指導,推進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加強現場指導,推廣典型經驗,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引進優(yōu)秀人才,提高企業(yè)的技術含量,挖掘企業(yè)的科技潛力,提高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企業(yè)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使企業(yè)成為技術發(fā)展和投資的主體.
F127;F222
A
1673-260X(2014)12-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