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仟++劉小燕
“報紙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是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中關于報紙性質認識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以階級斗爭為主題的社會里,報紙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了階級斗爭工具的作用。但這不意味著報紙的性質就是“階級斗爭的工具”,特別是隨著時代主題和現(xiàn)實背景的轉換,這樣的觀點需要與時俱進。
現(xiàn)在查到的黨的正式文獻談到這個觀點,是193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發(fā)刊詞,該文由當時黨的總書記向忠發(fā)署名。文章寫道:“在現(xiàn)在階級社會里,報紙是一種階級斗爭的工具。統(tǒng)治階級利用一切新聞報紙的機關,來散布各種欺騙群眾的論調?!珖まr群眾在其偉大的政治斗爭中,……同樣要起來建立自己的革命報紙,宣傳革命的理論,傳達真實的革命斗爭的消息?!?/p>
中共黨員張友漁,較早地論證了這個觀點,他在1933—1934年擔任北平《世界日報》主筆時,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他認為:“社會本身既是階級斗爭的社會,因而成為社會的一現(xiàn)象的新聞,也不能不是階級斗爭的一表現(xiàn),故所謂新聞,不外是階級對立的人類社會中的階級斗爭的武器”?!吧鐣纬蓛纱髮α⒌碾A級,因而輿論,已變成兩大階級的輿論了。從而報紙在輿論的構成上的功用,也就是創(chuàng)造構成階級的輿論的新的模型?!保◤堄褲O《新聞學論文選》第2、21頁,新華出版社1988年版)
【圖:張友漁(1899-1992)】
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關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報刊通訊社處理辦法的決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把“報紙是階級斗爭的工具”的提法肯定下來:“報紙刊物與通訊社是一定的階級、黨派與團體進行階級斗爭的一種工具,不是生產事業(yè),故對于私營報紙、刊物與通訊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對私營工商業(yè)同樣的政策?!保ā吨袊伯a黨新聞工作匯編》上冊第189頁,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
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毛澤東寫的社論《文匯報一個時期的資產階級方向》,社論指出:“在世界上存在著階級區(qū)分的時期,報紙又總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此后,這句話被紛紛引用,廣為傳播,成為對報紙的本質規(guī)定和工作方針。到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日報》于1967年1月19日發(fā)表社論《讓毛澤東思想占領報紙陣地》,進一步提出了“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的概念。文章認為,“我們黨的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工具。它最能夠影響廣大群眾的靈魂,影響群眾脈搏的跳動,影響群眾的思想情緒和政治方向?!边@種說法在當時的報刊上被一再重復。197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工農兵學員撰寫的《新聞理論講話》,配合當年進行的“學習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的學習運動,將“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工具”的概念,進一步擴張為這樣一個概念:“報紙是在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領域無產階級對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的工具”。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新聞學界開始重新審視報刊工具理念。在革命和政治斗爭中,新聞被當做斗爭工具來使用,是無法避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聞稿件和新聞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階級斗爭。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時代、所有的國家都有不可調和的階級斗爭。在一定條件下,傳媒可以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但進行階級斗爭不是傳媒唯一的功能,也不是專業(yè)功能,是一種可以被利用的功能?!拔母铩逼陂g的錯誤就在于,把作為階級斗爭工具,視為傳媒唯一的功能,否定了傳媒作為社會行業(yè)的專業(yè)職能。
20世紀80年代,我國新聞學界就“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工具”進行過討論,初期較多的人一方面批判“四人幫”利用這個說法打擊、迫害革命群眾,一方面認為在劃清了界線以后,報紙仍然應該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隨著對文革撥亂反正的深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被否定。人們逐漸認識到,“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工具”的說法是錯誤的,傳媒不能是暴力機構,而是精神生產單位。于是,關于“報紙是無產階級專政工具”被否定。
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眾傳播媒介”的概念得到傳播。1985年2月8日,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指出,“我們黨的新聞事業(yè),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事業(yè)呢?就它最重要的意義來說,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想可以說黨的新聞事業(yè)是黨的喉舌,自然也是黨所領導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時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這樣一句話,當然不可能概括黨的新聞事業(yè)的全部內容和作用。比如它還是黨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一種紐帶和橋梁,又是在人民中間、在黨內外和國內外傳遞信息的一種工具,等等?!保ā蛾P于黨的新聞工作》第1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這里,胡耀邦把報紙的性質理解為“傳遞信息的一種工具”,也就是“一種傳播媒介”。
媒介是傳遞信息的工具的觀點,承認媒介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要而產生的,是一種報道新聞、提供信息的工具;媒介在報道新聞時,要講究新聞價值。媒介從單純傳播觀點,回歸到以傳播新聞為主。以現(xiàn)在的視角看,新聞業(yè)的職能有多項,主要擔負的任務應是傳播信息。
從傳媒的功效看,報紙是可以作為階級斗爭工具使用的,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背景下,可能還是一種主要的功能。例如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的傳媒,那時寄希望于通過報紙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到邊區(qū)乃至全國的每個角落去,傳播過程中帶有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宣傳和教化意味。革命時期,邊區(qū)落后、閉塞,受眾文化素質較低,再加上對敵斗爭形勢嚴峻、復雜,這樣的觀點是行得通但。隨著客觀形勢的轉變,“報紙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沒有從本質上說明報紙的性質和作用,現(xiàn)在若這樣定義傳媒,缺乏對整體新聞狀況和新聞長期發(fā)展前景的把握,把部分的現(xiàn)象推之于整體,有失偏頗且過于絕對化。
(霍仟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劉小燕為該校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編審)endprint